讓B-2無所遁形:全新量子雷達獲得大突破,美隱身技術或將報廢

2020-12-15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讓B-2無所遁形:全新量子雷達獲得大突破,美隱身技術或將報廢

隱身技術是當前最先進的航空飛行技術之一,劃分五代戰鬥機和四代戰鬥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隱身技術"。目前全球僅有中國和美國擁有隱身戰鬥機,而只有美國擁有隱身轟炸機,可以說隱身技術是目前航空技術的最尖端前沿,然而就是這一先進的隱身技術,似乎遭遇了最大的挑戰,因為,專門對抗隱身技術的反隱身雷達——量子雷達研製成功了。

所謂隱身技術,並非是指可見光情況下看不見,而是指通過技術優化,讓雷達"看不見"。因為當前的戰鬥機作戰邊境普遍在1000公里或者更遠,而各種機載空對地、空對海飛彈也動輒擁有數百公里的射程,而人類肉眼可觀測的距離最多不過數公里,即使在高空也不過數十公里,對於數百上千公里外的目標,毫無例外都需要使用雷達進行觀測。

隱身飛機對抗雷達探測主要是使用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噴塗吸收雷達波的材料從而實現隱身效果;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通過修改飛機的外形,讓雷達波向著其他方向散射,而不會被反射回去。目前隱身飛機主要使用的技術就是修改外形,所以我們看到無論是F-22、F-35還是殲-20,外形都相對比較科幻,就是因為這些飛機都要通過修型來實現對雷達波的最大散射,從而確保自身相對於雷達能夠"隱形"。

但是量子雷達的出現,讓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觀:量子雷達嚴格來說應該算是一種光學雷達,因為它使用光(通常是雷射)作為探測手段,而且目前的量子雷達最普遍使用的光是雷射。這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認識的任何物質都是由量子組成的,不同的量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場,量子雷達所使用的光子雖然沒有質量,但是卻具有能量,物質在吸收光子後,由於能量場加強,其自身的量子狀態會發生改變,而量子雷達就是通過觀測這種量子狀態的變化來識別目標。

和傳統雷達相比,量子雷達不需要接收電磁波回波,只需要觀測物體的量子狀態變化,就能有效識別不同物體,因此以往使用電磁波干擾雷達的方式在量子雷達面前完全沒有效果。而且由於不同的物質吸收光子後能量場的變化也不盡相同,這就讓隱身飛機不但無法隱身,甚至無法對量子雷達進行干擾。

量子雷達技術的理論最早由美國人提出,但是目前在量子雷達的研製領域中國已經領先美國,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國電子科學院第14所就已經研製成功量子雷達的原型機,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正式展示了第一款量子雷達,目前14所的量子雷達技術已經獲得了突破性進步,據稱全新的量子雷達系統已經具備了探測數百公里以外隱身目標的能力,並且其體積小到甚至可以裝入戰鬥機,毫無疑問這種雷達系統的列裝將會徹底改變空戰的戰鬥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0kfZ3YB9j7PxaI74f4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