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1年有一個震驚中外的事件,那就作為台灣空軍精銳飛行員的黃植誠少校,駕駛著當時台灣最先進的F-5E戰鬥機宣布起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
黃植誠事件在那個時代確實是晴天霹靂的,而該事件在最後也是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的。
駕駛戰機起義的黃植誠,出駕駛艙
首先黃植誠本人是台灣空軍中的絕對精銳,而且他來自於台灣地區的一個空軍世家,他的父親本來就是台灣的空軍飛行員,而他的母親同樣也被台灣空軍評為所謂的「模範母親」,他的哥哥在台灣空軍內部也是有著不少的影響力的。
而他自己,也憑藉著過硬的軍事素養,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台灣空軍的少校軍官。
其實他的人生在未來應該是十分輝煌的,而他卻在最後選擇了駕駛著戰鬥機,遵循當時的民族大義,來到了大陸,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之中,這所起到的政治和國際影響力是非同凡響的。
黃植誠受到了空軍領導的接見
因為他的起義可以給台灣地區的防務部隊帶來非常嚴重的心理衝擊,畢竟黃植誠本人是一個受到了國民黨軍方多年培養的軍官。
他的起義必然會使當時台灣防務部隊的軍心動搖,在該事件發生以後,台灣島內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政治動盪,就連當時台灣所謂的「國防部長」高魁元,都被台灣地區領導者蔣經國撤職了。這證明了黃植誠事件在台灣引起了多麼大的反響。
而除此之外,在美國報紙中更是公開寫道,這場事件是代表著大陸對台灣的一場勝利。大陸多年來,都是歡迎台灣地區的軍人帶著武器起義的,並且對此有著十分豐厚的獎賞。
這些人本身都是遵循了當時的民族大義才會選擇來到大陸的,他們確實都是英雄,也應該被敬佩。
而黃植誠他除了所帶來的政治影響力以外,他所駕駛的戰鬥機對於當時我國的整體空軍建設和軍事工業體系建設來看,也是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的。
F-5E戰機
因為黃植誠駕駛的戰鬥機是台灣的F-5E戰鬥機,這款戰鬥機在當時也是較為新款的,因為這款戰鬥機在台灣空軍內部也並沒有服役多長時間。
在上世紀60年代,美軍在越南戰爭中使用的F-4戰機,性能不錯,但是維護和維修比較複雜,美國想裝備一款維護簡單的戰機,那時候蘇聯裝備了單發的米格-27超音速戰機,美國也研製一款輕型戰機,F-5戰機應運而生。
而F-5E也是當時的最新改進型,裝備雷達警告器,紅外干擾系統,而F-5E戰機除了優越的空戰性能,還能攜帶炸彈和飛彈對地攻擊。
F-5E戰機具備對地攻擊能力
同時,這款戰鬥機在綜合的戰鬥能力角度來看,比當時我國空軍所列裝的殲-6戰鬥機更加先進。所以,我國軍事部門對F-5E戰鬥機進行了逆向工程,對此加深了我國空軍對台灣空軍更深地理解,並且找到了F-5E戰鬥機本身的弱點。
而且這也是我國自建國以來,極為少數地獲得來自於美國的先進噴氣式戰鬥機,這對於我國的空軍技術發展來看,是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的。
黃植誠在回到祖國的懷抱以後,也獲得了英雄般的歡迎。當時我國的高級領導者都紛紛接受了他,並且對他提出了表揚。福州軍區也按照之前所訂立的對起義人員的表彰,給予了黃植誠65萬元的獎金。65萬元是什麼概念呢?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65萬人可能並不是很多,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65萬元是可以和7000噸黃金同等價值的。如果換算到現在的話,這筆錢都超過了5000萬,而當時全國上下的平均工資一個月才七八十。
不過,黃植誠他所做的事情,是足以讓他獲得如此高的獎金的。而且黃植誠在回到祖國大陸以後,也一直在促進當時的兩岸統一。
黃植誠在起義以後,就被任命為了當時空軍臨汾12航空學校的副校長,向解放軍的飛行員詳細地講解了台灣空軍的優勢和劣勢,這加深了我國空軍對台灣空軍的了解,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空軍技戰術水平,可以讓我國空軍飛行員在面對台灣空軍時更加遊刃有餘。
同時,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風向標,會吸引越來越多有著祖國統一想法的台灣年輕人,來到大陸,回歸到祖國的懷抱。
他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標杆,黃植誠自己也說過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兩岸可以早一點統一。
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可以真正意義上地徹底完成自己的復興,這是無數中國人心中的夢想。
不過,從當時的國際局勢角度來看,其實黃植誠回歸大陸也並不是全都是有利的影響。畢竟當時的國際局勢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轉變,因為我國的整體國策發生了改變。
從最開始的完全採取對抗的態度,開始逐漸發展成用更加溫和的態度,去通過「一國兩制」的手段來維護祖國的統一。
因為當時,我國已經把自己的國家策略從原先的完全遵從意識形態鬥爭,變成了重視經濟發展的國家政策。這從我國在黃植誠事件爆發以後整體的態度角度來看,就可以很明確地分析到。
黃植誠事件出現後,我們並不是通過新華社對外報道的,而是由中國新聞網做了比較客觀的報道。這證明了,當時這件事情在中國國內並不是特別擴大的,因為我們的政治態度已經放在了和國外緩和關係,重視經濟發展的角度上。
不過該事件確實在國際社會上卻引起了非常廣泛的反響,很多外國媒體都認為,這是我國在宣傳方面的一場絕對性勝利,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我國政治態度上的轉變。
從原先追求從武力的角度上的統一台灣,變成了讓台灣通過和平的手段演變,從而實現兩岸的民族統一。其實這象徵著我們在向國際社會表現出一個善意的信號,而外國媒體也認為,我們對黃植誠事件並不過分渲染的做法,其實是非常好的。
全國政協委員黃植誠寄語
畢竟當時的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先生,他本人也是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的,我們也是在給蔣經國先生留足夠多的面子。
黃植誠先生也憑藉著他對祖國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最後在解放軍內部獲得了不少的成就。
他是以空軍少將的軍銜退役的,而他為祖國統一所作出的歷史貢獻,也是不會被忘記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WZV03cB9EJ7ZLmJz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