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小果一直在追《三十而已》,看到顧佳倆口子對待兒子發熱的那一集,作為一個合格的兒科醫生,忍不住吐槽:
編劇,您對孩子發燒這件事,明顯沒有上幾集對癲癇來的靠譜啊!
來看看,發現兒子發燒後,顧佳夫妻倆是怎麼處理,這些處理對不對。
【1】一發熱就去醫院
發現兒子發熱後,顧佳的第一反應是趕緊上醫院:
到了醫院,還得是特需門診:
這樣做對嗎?
不對。
在發現兒子發燒後,顧佳是給他測量體溫了的。
假如這時候,體溫不是很高,先不用這麼著急,等小朋友醒來,觀察一下他的體溫變化。
如果此時,小朋友測量的體溫比較高,超過38.5℃,也不是馬上送醫院,而是先退燒。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僅僅是發熱,一般都是病毒感染為主,而病毒感染是呈自限性的,沒有特效藥,對症治療即可。
可能有些媽媽會說:
不行,不上醫院不行,孩子一發燒,我就害怕,我怕在家會耽誤病情。
拜託,顧佳是誰,可是修得了天文望遠鏡,搞得定小行星命名的學習型全職媽媽,孩子在她精心照顧下3年,怎麼可能沒有碰到過發熱這種大機率事情。
怎麼可能會做出一發熱就往醫院跑這種事,編劇你出來解釋一下。
那麼,像我們這種既沒有醫學知識,又不是沒有顧佳這麼全能的媽媽,孩子發熱就送醫院總沒有錯吧!
非也,非也。
讓小果告訴你們,什麼情況下該去醫院:
- 持續高熱不退;
- 反覆發熱已經超過3天;
- 體溫退下來以後精神很差;
- 小朋友還不到3個月;
- 發熱的同時出現驚厥、嘔吐、氣促、腹瀉等情況。
如果小朋友剛開始發熱,沒有其他症狀,而且體溫退下來以後精神良好,能吃能喝能玩,不用著急去醫院,去了醫院,不管普通門診還是特需門診,也就叮囑叮囑如何觀察病情變化。
【2】退熱貼
到了醫院,病人比較多,需要候診,顧佳一摸兒子的額頭,嗯,還是燙,這時,她掏出一樣「退熱神器」——退熱貼,給兒子貼上。
回答家,體溫退而復升,又來此神器:
哇,如此高出鏡的退熱貼,其實家裡有娃的朋友一點都不陌生,估計看此文章的朋友們家裡也囤貨了不少。
打開某寶,隨便一搜,不要太多。
可是,退熱貼真的能退熱嗎?
事實上並非如此。
不管在我國2016年出台的《中國0-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里,還是2011年的美國兒科學會《兒童發熱與退燒藥的使用》指南里,根本就沒有提及退熱貼這件事。
也就是說,在退熱這件事上,各大權威根本沒有承認過退熱貼的地位,退熱貼終究只是個野路子。
退熱貼退熱的原理是靠其凝膠中的水分蒸發來帶走熱量。
看起來似乎很完美,但實際上沒有多少效果。
如果把發燒的寶寶比做一壺燒開的水壺,底下的火沒有關,你在水壺上貼一個退熱貼降溫,有多少效果?
但是,好在退熱貼也沒有什麼副作用,除了過敏,如果,你家孩子不抗拒使用,那就用唄。
如果,你家孩子非常抗拒,那就不要用了。
【3】退燒針
從醫院回來,子言燒退了,因為用了「退燒針」:
哎呀,顧佳同學,您怕是上了個假醫院,看了個假專家吧!
退燒針,這種用法,在大醫院裡早被淘汰了,剩下的也就一些小診所在用用。
我們一般所說的退燒針,指的是這大類:
- 賴氨匹林類
- 氨基比林類
- 地塞米松
其中,賴氨匹林類藥物會誘發瑞士綜合徵,可導致癲癇,氨基比林類藥物會導致白細胞減少症,降低寶寶的免疫系統,而地塞米松,則會破壞孩子的免疫學系統,使孩子更容易生病。
看到這些,你還敢給孩子用嗎?
名字太複雜記不住是不是,別擔心,只要記住,但凡是通過肌注、靜脈方式使用的退熱藥物,都不被推薦的。
如果孩子真需要退熱處理,目前國際上推薦的適合孩子使用的退熱藥物只有2種,那就是 布洛芬和 對乙醯氨基酚。
像我們比較熟悉的美林、小兒退熱栓、泰諾林等等,都是可以的。
只要認準這兩個成分,至於是溶液的、還是顆粒的、還是塞肛的,統統都是可以的。
朋友們,在面對孩子發熱時,顧佳的這些做法,你們入過坑嗎,可以來評論區交流交流。
關於寶寶發熱,你可能還需要了解:
我是小果,三甲醫院兒科主治醫生,二寶媽媽,從醫十年余,歡迎關注了解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