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園區|新疆首家千億園區「雲簽約」;青海海東農業園區實現產值13.6億元

2020-07-17     中經雲端

原標題:每日園區|新疆首家千億園區「雲簽約」;青海海東農業園區實現產值13.6億元

【中經雲端·特別報道】

1、新疆首家千億園區「雲簽約」逾130億元

新疆首家千億園區——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商聚雲端、智匯經開」網際網路招商推介會暨簽約儀式2020年7月16日在「雲端」舉行。是次活動除在烏魯木齊設立主會場外,同時在萬里之外的德國法蘭克福、俄羅斯莫斯科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設分會場,同步連線進行合作洽談事宜。

在「雲端」,烏魯木齊經開區與中建投製冷技術有限公司、河南龍旺鋼化真空玻璃有限公司、雲豆汽車有限公司、上海卓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速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進行了簽約,簽約金額達133億元(人民幣,下同),項目涉及機械製造、醫療器械、智慧冷鏈物流、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

烏魯木齊經開區招商服務局局長張耀英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烏魯木齊經開區積極創新招商模式,在2020年3月初就利用「雲端」招商,開展了面向全球3個國家以及中國國內10個城市的網絡招商洽談會,簽約額達70億元。此次烏魯木齊經開區又通過「商聚雲端、智匯經開」網際網路招商推介會與7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為實現烏魯木齊經開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中新社記者注意到,此次推介會著重推介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烏魯木齊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等重點發展區域的營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

上海卓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浩說:「這次雲端招商對接非常高效,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項目洽談。按照協議內容,我們公司將在烏魯木齊經開區建設數字基建小鎮項目,為轄區提供產業招商、園區運營等一站式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服務。」

烏魯木齊經開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重要承載區,2013年成為新疆首家千億園區,2019年中國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核排名第七十八位,是中國西北政務環境最優、投資環境最佳、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園區之一。

2、青海海東農業園區實現產值13.6億元

2020年以來,海東市農業園區管委會積極應對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圍繞「六穩」「六保」,緊盯年初既定目標,切實強化工作舉措,努力推進海東農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農業園區實現產值13.6億元。

市農業園區管委會依託縣區重點企業建立的6處扶貧產業園區,大力開展富硒果蔬生產加工、青儲飼料加工、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金絲黃菊生產、蛋雞養殖等項目建設和產業拓展,推進精準扶貧,示範帶動563個行政村14561戶農戶增加收入。紮實推進落實樂都農業園區提升上劃各項工作,目前已完成25名幹部上劃,移交資產2457.5萬元,劃拔土地117公頃,全面完成了樂都農業園區提升上劃各項工作。同時,強化項目建設,投資1.4億元的青藏高原氂牛產業示範園項目(一期)已完成場地平整、規劃設計及監理招標等工作;投資3億元的年出欄3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投資2.5億元的平安區富硒牛產業園區項目已開工建設,投資600萬元的舊棚改造項目、績效評優後補助項目全面完工。

此外,市農業園區管委會以園區33項規章制度為重點,組織幹部職工進行強化學習,從嚴格遵守制度、嚴肅考勤紀律、強化合同管理、強化安全管理、確保工作質量等10個方面,進一步嚴格內部管理和工作人員行為規範,提高工作效能和工作質量。強化主體責任,形成「黨組統一領導、部室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及「一把手」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做到全面從嚴治黨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針對省委巡視組反饋的問題,及時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整改工作方案,主動銜接督促相關單位抓好整改落實。對樂都區農業園區入駐企業2009年至2019年拖欠土地租金進行梳理覆核,組織企業予以確認,並下發催繳通知書。

3、貴州貴陽經濟開發區聚力構建產業新生態

數字化引入並轉換到生產流程和管理體系中,貴州貴材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年產能從1萬噸提升到5萬噸,一舉成為省內規模最大,品種齊全的三家大型鋁合金型材生產企業之一,其產品遠銷四川、重慶、廣西、湖南等地﹔

詹陽重工從研發生產礦山產品起步,到填補國內挖掘機領域的空白,再到研製出世界上時速最快到輪胎液壓挖掘機和多用途工程車、世界先進水平的履帶式全地形車,產品先後獲得200多項專利,銷售遍及亞洲、非洲、美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利用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形成的智能物流信息系統,傳化智聯布局貴州的樞紐型公路港讓數十萬貨車司機會員,配貨時間從平均72小時縮短至9小時,解決了眾多商家物流成本難免居高不下的難題﹔

……

2020年以來,貴陽經開區按照「一切圍繞產業干,一切圍繞項目轉」的思路,聚焦打造開發區、建設貴陽南部現代產業新城的目標定位,加快推進「1733」重點產業項目和「十路十三片」重點城市建設工程項目建設。「1733」重點產業項目涉及17個產業項目、3個產業配套項目、3個服務業項目。17個產業項目重點圍繞該區當前全力發展的「4+1」主導產業展開,包括9個先進裝備製造業項目、2個大數據電子信息項目、2個醫藥健康項目,以及四個新能源和智能電網項目。

「十路十三片」工程包括「十路」工程和「十三片」工程兩個板塊。其中,「十路」工程聚焦轄區路網建設並完善展開,包括金戈西路、珠江路北段、軸承廠片區棚戶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珠江路南段>、開發大道拓寬二期、陳楊路一期、桐蔭路支線二、中桐路二期、浦江路延伸段、萬恆路、園區五號陳亮隧道洞口至西江路中段交叉口等路段建設。

唯有創新驅動,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經開區從調整產業布局入手,著力解決優質要素如何集聚、現代工業園區如何發展、生態價值如何轉化的問題,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貴陽經開區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張萌說,作為全省區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貴陽經開區在承接產業上圍繞先進裝備製造業、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健康醫藥產業、新能源與智能電網產業和現代服務業「4+ 1」主導產業的發展戰略,就是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驅動上,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動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升級,全力推動全區工業經濟邁上中高端,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不以引進企業和項目數量作為衡量招商成績的唯一標準,而是以行業引領能力和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為終極目標,貴陽經開區在「經濟帳」與「民生帳」之間,集中力量向高效益、高質量和高標準協同發展,始終堅持走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全新的新興產業企業正在貴陽經開區湧現,總投資90億元的貴陽浪潮大數據產業園﹔投資5.5億元,分兩期建設的新能源動力鋰電池生產線﹔投資2億元、由貴州玖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新能源電動汽車交換電核心技術研發和充電樁基地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

將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聚力聚焦,全力攻堅,貴陽經開區去年先後促成恆大輪轂電機產業化項目、玖行能源製造檢測基地等一大批中高端製造類企業成功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通過全力服務保障大項目的引進、落地開工、投產達效,努力形成產業鏈上下相依、集約集聚的完整閉環,貴陽經開區在構建良好產業生態上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2019年,貴陽經開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全年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47億美元,同比增長10.3%,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37.83億元,占年度目標115%。2020年1月至4月,該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3.8%,增速排名貴陽第一。

4、遼寧省:三年內創建20個省級夜經濟示範街區

作為促進消費、擴大就業、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抓手,夜經濟成為各地政策發力的重點。近日,遼寧省印發《關於促進夜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打造夜經濟示範商業街、培育特色精品夜市、增加夜間旅遊產品供給、優化夜間公共運輸服務等11項主要任務,推動遼寧省夜間經濟加快發展,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遼寧省明確,各地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分類培育」的原則,打造一批能夠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標性夜經濟集聚區,打造一批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夜間消費品牌。到2022年,全省創建省級夜經濟示範街區20個、市級夜經濟示範街區50個,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業態多元、管理規範的夜間經濟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夜經濟激發城市活力、推動消費升級、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

11項任務中,涵蓋創新載體建設、加強配套服務、豐富產品供給、延長營業時間等多個方面。在打造夜經濟示範商業街方面,遼寧省將以推進瀋陽中街國家級步行街和省級步行街改造升級為契機,打造一批特色突出、風格各異的夜間消費示範商業街,加大夜間促銷活動力度,吸引居民夜間購物消費;鼓勵商業街和主要商圈,增加餐飲、文化、旅遊、休閒、娛樂等服務業態,營造「商旅文體」融合發展的夜間多元化消費場景。

夜經濟帶來的一個典型變化,就是「深夜食堂」的興起。對此,遼寧省提出,要活躍夜間餐飲市場,依託美食街、美食廣場,打造一批特色餐飲街區,引進遼菜品牌、老字號餐飲,吸引國內外著名餐飲企業進駐;鼓勵發展「深夜食堂」,推出特色美食、風味小吃、經典菜品、大眾化餐飲。

2020年以來,「網紅直播帶貨」模式成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業態。遼寧省提出,要利用電商直播全天候帶貨特點,推動以「用戶體驗+視頻分享」等形式,促進電商直播與夜經濟融合發展。遼寧省計劃建設一批特色突出、示範性強的電商直播基地(園區),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網紅產品,孵化一批遼寧網紅品牌;鼓勵各地區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吸引優質電商直播企業和項目落戶本地,努力吸引遼寧籍網紅主播回遼寧發展。

如今,在夜間走上街頭「燃燒卡路里」,成為不少人的選擇。為擴大夜間體育健身消費,遼寧省將加強城市綠地、健身跑步、自行車道、健身中心、體育健身公園、社區文化廣場、冰雪運動設施建設,鼓勵公共體育設施夜間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為居民夜間休閒健身提供服務。此外,遼寧省還將積極引進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鼓勵舉辦適宜夜間開展的各類體育賽事,活躍體育健身和體育競賽表演市場,豐富夜間體育休閒消費選擇。

在完善夜經濟配套服務方面,遼寧省安排部署了一系列措施,為發展夜經濟提供服務保障,比如要在夜間經濟集聚區周邊區域增加夜間停車位、計程車候客點、夜班公交線路等,夏季、節假日根據實際情況延長夜間地鐵、公交等公共運輸運營時間,為居民夜間消費提供交通服務保障。

5、南京國創園: 轉型發展中提高產業工人「圓夢」素質

記者日前在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了解到,該創業園在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持續不斷地提高產業工人隊伍「圓夢」素質,並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方面實現創業文化內涵升級、發展方式轉變、工作成果轉型和職工隊伍轉型升級的突破。

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是利用原二工具機廠的老廠房改造建設以設計服務、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為基本業態的創意產業園區,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2013年9月開園。園區現已集聚100多家創意企業,吸引2850名人員就業。這些從業人員平均年齡30歲左右,大部分是著名高校或行業內有影響力學校的畢業生,本科學歷以上的占到80%,00後從業人員占總數的10%。

該園區負責人表示,創意園區是新型經濟發展載體,在區域經濟的轉型和產業升級方面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在創業創新方面,園區是所有員工的「圓夢」支撐平台,創業者的「夢」是做大做強所在實體,從業者的「夢」是實現個人價值,服務者的「夢」是繁榮創業事業,落實到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上,工作基點就是持續不斷地提高「圓夢」素質,在這方面,國創園有著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基本條件。

對此,他們一方面堅持黨的核心領導,為「圓夢」標定方向。園區堅持以黨的建設引領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現有8個黨支部,其中7個獨立支部,1個聯合支部。在職工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上,注重宣傳引導,凝聚共識,根據企業實際開展不同層面的學習教育活動,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堅持黨建帶工建,為「圓夢」提供支撐。園區工會聯合會開創性地建立了「1+2+12」的工會基層組織建設新模式,1是園區工會聯合會、2是創意基層工會和科技創新基層工會,12是創建之初的12家企業工會,目前發展到16家企業工會。通過黨工共建,目前園區7家有黨支部的企業,有6家已組建工會,1家正在推進建會。感動科技工會獲得2017年秦淮區工會工作創新獎,被評定為2018年南京市和諧勞動關係示範企業;興華建築黨支部書記張鴻獲得雙塘街道2017年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興華黨支部獲得秦淮區2018年「新時代先鋒」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創園公司2016年獲得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狀後,2019年獲得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

園區工會把組織勞動競賽作為工作的重要抓手,市總工會、區領導和園區領導為國創園職工科技創業創新競賽中的36名先進個人和8個先進單位頒發了榮譽證書。工會和新社會階層聯合組織園區企業家走進南部新城,考察學習南部新城建設規劃、風貌概況、產業定位等方面的情況。

此外,多元提供技能,為「圓夢」增長才幹。園區構築了多功能服務平台,包括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南京工業設計協會、「創意南京」文化產業融合公共服務平台、南京設計廊等。這些平台服務範圍輻射全市,影響到長三角,通過舉辦創業創新大賽、創客沙龍、主題培訓等形式,為創業者提高素質創造了社會化、前沿性、系統性的條件,如「紫金獎」文創大賽,「金梧桐」公益廣告創意設計大賽等在園區多次舉行。園區還開展多場企業服務活動,三八婦女節專屬女性話題沙龍,稅法宣傳活動等,為園區企業提供了一場場服務盛宴。

持續不斷提高產業工人「圓夢」素質,不僅讓產業工人個人素質得到快速提升,創業創新成果不斷,而且促進園區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方面實現突破。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獎,園區企業洛可可公司2019年拿了兩項,興華的「最佳宜居設計」「建築設計創新獎」等獎項,隨著工程項目的拓展而不斷影響業界。園區成為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同時已獲得一系列資質: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子園區、江蘇省重點文化產業園、江蘇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示範基地、江蘇省工業設計示範園、南京市文化產業園、南京市工業設計示範園、南京市小企業創業基地、南京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南京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PZFXXMBfGB4SiUwgF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