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軟木塞

2019-10-04     大羅言酒

葡萄酒的軟木塞一般是用專門的樹皮製作而成的。要知道,只刮掉一部分樹皮,樹木還會繼續生長數十年,這樣的製作工藝不但不會破壞環境,還使酒塞的生產得到了可持續發展。

軟木塞的彈性和密封性對於儲存酒瓶中的葡萄酒和香檳來說是上佳的材質。值得一提的是,酒塞既可用整塊的材料做成,也可用碎料壓縮而成。

一般而言,舊世界的葡萄酒多使用軟木塞,而新世界的葡萄酒多使用螺旋蓋(葡萄酒的舊世界,指的是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葡萄牙等等在內的傳統老牌葡萄酒生產國;葡萄酒的新世界,指的是澳大利亞、美國、紐西蘭、南非、智利等等釀酒工業剛剛興起100年左右的國家)。

相比較而言,螺旋塞沒有木塞污染的風險,也不會因為木塞的保存不好而進入空氣毀掉酒,這是螺旋塞的好處。但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認為螺旋塞因為缺少了木塞的微小氣孔對葡萄酒的呼吸作用,而讓葡萄酒變得沒有陳年的感受。

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常覺得一瓶好的葡萄酒肯定是用軟木塞封瓶的,只有非常便宜的葡萄酒(言下之意等同於低品質的葡萄酒)才會用螺旋蓋封瓶,但實際上使用螺旋蓋的葡萄酒,品質並不比橡木塞瓶裝葡萄酒差。

為何侍酒師要把開瓶後的軟木塞留在桌上呢?

這一做法其實是跟傳統有關,18 世紀的時候假酒盛行,為防止餐廳或商家用知名酒莊的空酒瓶灌裝假酒,各酒莊開始在軟木塞上刻上品牌信息。一些講信譽的餐廳會將開瓶後的軟木塞放在桌子上展示給顧客,以示酒標和軟木塞信息一致,這瓶酒沒被人動過。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不過發展到現代已經不單單是為了辨別真酒假酒了,而主要是為了查看葡萄酒的保存狀況。不過,你也可以把軟木塞帶走當做紀念品。

從軟木塞你能得到什麼信息?

判斷葡萄酒品質

一般採用整木來做軟木塞的葡萄酒,它的等級應該是較高的。如果是用碎木組合起來的軟木塞,一般是普通的葡萄酒,買來後要儘快喝掉的(因為碎木軟木塞的氣孔更多更大,葡萄酒容易氧化)。還有一種是細末粘合起來的軟木塞,這種軟木塞氣孔少,密封性很強,一般用於普通和中檔的葡萄酒。

判斷葡萄酒陳年潛力

經常喝葡萄酒的人會發現,軟木塞有長有短。長木塞往往比常規的軟木塞長出 1/4。長木塞多為整木軟木塞,用長木塞的多為好酒,且該酒的陳年潛力比較大。當然,世界上 90% 的葡萄酒都適合在年輕時飲用,這些葡萄酒就沒必要使用長軟木塞了,所用軟木塞的長度一般在 3.5-5 厘米。

判斷葡萄酒保存的溫度

葡萄酒理想的保存溫度是 10-15℃。溫度過高會使酒加速熟化,葡萄酒會變粗糙,欠雅致。如果是在正常的溫度情況下,一瓶年輕葡萄酒的軟木塞,酒液應當只浸染了軟木塞的底部。

判斷葡萄酒陳年潛力

經常喝葡萄酒的人會發現,軟木塞有長有短。長木塞往往比常規的軟木塞長出 1/4。長木塞多為整木軟木塞,用長木塞的多為好酒,且該酒的陳年潛力比較大。當然,世界上 90% 的葡萄酒都適合在年輕時飲用,這些葡萄酒就沒必要使用長軟木塞了,所用軟木塞的長度一般在 3.5-5 厘米。

判斷葡萄酒保存的濕度

正常情況下,軟木塞的底部應該是濕潤的,其他部分硬實而富有彈性。如果軟木塞很乾(有可能是沒按要求將葡萄酒平放),甚至出現了裂痕,那麼,這樣的軟木塞就不能有效地隔絕空氣,葡萄酒有可能已經過度氧化了。

判斷葡萄酒年齡

如果是瓶陳了 3-4 年的酒,酒液滲透到木塞的 1/4 或 1/3 都算正常。如果是瓶陳了 8 年以上而酒液只到軟木塞的 1/2,也算正常。總之,年齡越大的葡萄酒,酒液滲透的範圍越大。但是這要排除老酒換塞的情況。

頂級葡萄酒擁有非常大的陳年潛力,甚至可陳年幾十年,軟木塞長期受到酒液的浸泡,慢慢會變得潮濕鬆弛、腐朽,所以要將舊的軟木塞換成新的軟木塞。比如奔富酒莊每年都會對酒齡 15 年以上的酒款進行換塞,不過通常,奔富酒莊換塞後都會在新的軟木塞上註明換塞的年份。

通過聞軟木塞的氣味來判斷一瓶酒有沒有變質是否靠譜?

美國《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專欄作家馬特•克雷默(Matt Kramer)告訴大家:「擺在你眼前的軟木塞不是給你聞的,而是給你看的。你不可能從一個軟木塞的氣味得知一瓶葡萄酒的好壞,一如你不能從鞋墊的味道得知一雙鞋子的好壞」。要判斷一款酒是否變質,真正可靠的做法將葡萄酒倒進乾淨的酒杯中,去品嘗它。

除此之外,軟木塞上還會出現包括:葡萄酒原產地、產區、酒莊名、葡萄採摘年份、裝瓶信息、酒莊成立年份等信息,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大概判斷一款酒的品質和價格。另外,軟木塞不僅是理想的葡萄酒瓶塞。它還可以被製作成實用的小工具,比如:用刀片在木塞中間切割出大約三分之二的槽,這樣切割好的木塞便可以夾在一些需要暫時封存的包裝袋上了,十分簡單方便。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C7olW0BMH2_cNUgrV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