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米脂,一座新院,給世界展現了獨一無二的窯洞藝術

2020-11-10     朱文鑫

原標題:在榆林米脂,一座新院,給世界展現了獨一無二的窯洞藝術

喬老爺是研究米脂的文化使者,他說,一起去楊家溝走一走,首先感受一下中國最美的窯洞,也是世界最美的窯洞——坐落在陝北黃土高原群山中的米脂縣楊家溝革命舊址,原是陝北地區最大的地主家族──楊家溝馬氏地主家族的百年窯洞莊園。

走進楊家溝,除了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外,還能觀賞到獨樹一幟的窯洞建築藝術,尤其是是當年毛主席、周總理住過的「新院」,被遊客稱為陝北最美窯洞。

「新院」建在楊家溝扶風寨半山腰,毛主席當年來到門前稱:「這是一個既懂軍事又懂建築的設計家。」「新院」二字是主人馬築平親自題寫的,表達出主人 「新的院落,新的風貌,新的起點,一切從新的開始」 的美好願望。

先來了解一下這座窯洞的設計師,馬築平出生於楊家溝馬氏地主之家,上世紀二十年代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曾留學日本,專攻土木建築,後因病回歸故里,開始修建新院,自己精心設計,親自監造,用了整整十年時間才建成。「新院」一改陝北窯洞一線齊的陳舊呆板建築樣式,把西方建築文化和陝北窯洞建築文化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既體現西方建築之典雅,又體現了陝北窯洞建築的雄渾,堪稱中西建築結合的典範,中國窯洞建築的瑰寶。

新院的建築為三面突出,兩面縮進,從高處俯瞰,為一平睡的「山」字,意味著他的住宅、家業,就象泰山一樣穩固。

「新院」窯洞的窯檐下安有8個精美的石雕龍頭,喬老師說,原準備在窯檐安上九個龍頭,但風水先生極力勸阻,九五之尊,九為極數,只有皇家可用,一個平民百姓,難以服住,小心遭災。主人無耐,只好安了八個。

「新院」把西方建築文化和陝北窯洞建築文化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既體現西方建築之典雅,又體現了陝北窯洞建築的雄渾,堪稱中西建築結合的典範,中國窯洞建築的瑰寶。

當年毛主席、周總理住過的「新院」,被四面八方的遊客稱為中國最美窯洞。

喬老爺對於米脂的窯洞建築有著自己獨到的見地,他在《看不盡的米脂》一書中,對於米脂窯洞有過多篇論述,他歸納為 「新院」既有西北窯洞風格,也有歐洲和日本風格,在中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

「新院」最鮮明的特色就是西式、日式與中式三種建築藝術的融合,而日式與中式建築風格,不能用「中式」來涵蓋。「新院」磚雕、石雕、木雕,樣樣精彩,檐頭應龍祥雲雕刻美輪美奐,閃爍著深厚而瑰麗的傳統文化之光。同時,「新院」東西兩側檐頭雕龍石刻,巧妙地將現代工業符號「六角螺帽」融入其中。

另外, 「新院」民間有好多關於「龍」的故事。新院坐落在「九龍口」,由「龍脊」般矗立的九個紅土峁梁組成的九條龍托起,主人在新院屋檐上設計安裝了八條龍,一代天驕毛澤東的到來,和應了老百姓關於九條龍的傳唱,使這座東西方文化藝術合璧,特別而珍貴的窯洞建築,擁有了傳統與宗教的瑰麗蘊含。毛主席黨中央轉戰陝北,駐足新院,這是戰略的需要、歷史的使然。但是,1947年秋天,中央要選擇一個「群眾基礎好,窯洞多」的地方過冬天,這是歷史的真實。楊家溝的窯洞多窯洞好,新院就是顯明而重要的標識,這也是新院建築文化的使然與必然。

米脂,是全國窯洞文化遺存最豐富最典型的地方。米脂窯洞古城、盤龍山古建群、馬氏莊園、姜氏莊園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都是全國窯洞文化遺存重要而鮮明的標杆建築。楊家溝「新院」,更是把米脂窯洞建築文化推向了全國與世界,同時也把人們對「新院」的讚嘆、疑思、考辨、敬仰與推崇,推向了全國與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FFKsHUBjdFTv4tAhU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