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天越冷板鯽越好釣?比較夏冬兩季,3點看透其中原因

2019-11-13     大王的釣魚日記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立冬」過後,冬天真的到來了!作為一名釣魚人,本著不畏酷暑、不懼嚴寒的精神,我們也正式迎來了冬釣。相對於氣溫偏高的夏秋兩季,冬季能釣到的目標魚相對少一些!冬釣因天氣寒冷、氣溫偏低,像鰱鱅、草魚等喜歡高溫覓食的魚類已經停止了覓食活動,只有鯽魚等耐低溫的魚類仍在繼續覓食,也成了我們作釣中的主要目標魚。

在冬釣中釣友們會發現,釣上來的鯽魚比夏秋季節明顯個體要大,我們戲稱為「板鯽」!為什麼冬季天氣寒冷,鯽魚活動輕的時候卻能釣上大鯽魚,而夏秋季節鯽魚活躍的時候,釣上來的卻以小鯽魚居多呢?本文就與釣友們探討一下!

一、水中天然食物的多少,決定大鯽魚的食物來源

魚類覓食是因為對能量的需求,覓食什麼食物,卻是因水域中的食物數量及類型所定

釣友們都知道,夏季氣溫、水溫較高,是魚類一年中最活躍的時候,包括鯽魚也是如此。但是我們在夏季作釣時卻發現,大鯽魚很難釣到或根本釣不到!經過春季釣大鯽魚的「黃金季節」後,夏季明明應該更活躍的大鯽魚,卻像忽然消失了一樣,再也難釣到,這是什麼原因呢?

1:夏季水域中食物充足,大鯽魚以覓食天然食物為主

造成夏季大鯽魚難釣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水域中天然食物的增多!隨著氣溫、水溫的上升,水域中水草等水生植物迅速生長。這些水生植物的莖、葉、果實,為大鯽魚補充了食物的同時,它們的存在,也為水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空間,如此也就使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迅速增多!另外夏季是多雨的季節,雨水的沖涮及水位的上漲,同樣為水域帶來天然的動植物餌料。大鯽魚在天然食物充足的夏季,為了覓食時的安全性,它們一般只會覓食熟悉的天然食物,對於商品餌料很少覓食,這也就是夏季不好釣大鯽魚的原因!

2:冬季水域中食物匱乏,大鯽魚覓食商品餌料的機率增加

到了冬季降雨減少,水域水位下降,大鯽魚的覓食範圍減小。同時氣溫下降,水生植物大面積枯萎,不再為大鯽魚提供葉、莖、果實等食物。浮游生物也因水溫的下降,停止了繁衍,甚至出現死亡現象!以上幾方面結合,導致水域中,天然食物的數量大幅度減少。大鯽魚因食量較大,在覓食時也就尋找不到充足的天然食物!如此它們為補充體能,只好覓食一些不熟悉的人為餌料。這也就提高了它們的吃餌機率,讓大鯽魚在冬季變的好釣起來!

小結: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冬季大鯽魚好釣的第一個原因,便是冬季水域中天然食物的匱乏!

二、大鯽魚本身的生存習性,導致了它冬季的覓食習慣

鯽魚屬於冷血變溫動物,無法通過自身調節體溫,只能依靠水溫調節。同時它們耐低溫,在水溫很低的時候能夠繼續活動、覓食,但是不耐低氧,在水溶氧量偏低的時候,便會出現離底上浮的現象!大鯽魚本身的這種生存習性,也就導致了它們夏季反而不如冬季覓食積極!下面就分析一下具體原因。

1:夏季氣溫高、水溶氧量偏低,大鯽魚覓食積極性較差

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並且經常會有悶熱無風的低氣壓天氣,而水的含氧量和氣壓的高低有直接關係,氣壓越高水的含氧量越高!受悶熱無風的低氣壓天氣影響,水域中的氧含量偏低。同時水溫上升較快,導致水底的淤泥及水草等腐爛物快速發酵,形成大量沼氣。另外夏季雜魚活躍度較大,消耗水中的氧氣較多。以上幾方面結合,也就導致了水域中氧含量的不足,甚至出現嚴重缺氧現象!在這種氧含量不足的水域,大鯽魚因不耐低氧,也就變的活躍度不高,覓食不積極!

2:冬季水溶氧量增加,大鯽魚為保持體能,覓食積極性較高

冬季到來,隨氣溫的下降,水溫也有了明顯的下降,並且冬季常刮西北風、北風,帶來高氣壓天氣。受高氣壓影響,水域中的溶氧量升高,並且不耐低溫的魚類活動量減少,降低了對水溶氧的消耗。這時水域中的溶氧量充足,耐低溫的大鯽魚也變的活躍起來!同時因水溫較低,大鯽魚自身的體能消耗較大,為了能夠保證儲存足夠的能量過冬,它們的覓食積極性也大了起來

小結: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冬季大鯽魚受生存習性的影響,它們的活躍度與覓食積極性都要比夏季高的多!這也就是冬季大鯽魚比夏季好釣的第二個原因。

三、雜魚鬧窩現象的減輕,增加了大鯽魚進窩覓食的機率

自然水域中野釣,白條、麥穗等雜魚是必可少的!這類小雜魚食性較雜、葷素皆食,並且警惕性較低,遊動速度快,喜成群結隊的群居。當它們發現食物時,會毫不猶豫的對食物圍食,並且聲音、光線等外界因素,對它們覓食時的影響較小。野釣中,一旦有了雜魚鬧窩,是一件讓釣魚人很頭痛的事!下面就分析一下,夏冬兩季雜魚鬧窩現象,對釣大鯽魚的影響。

1:夏季雜魚鬧窩現象嚴重,大鯽魚很少進窩覓食

上面說到自然水域中白條、麥穗等雜魚較多。這些雜魚因個體偏小,自身消耗氧氣偏少,所以它們在夏季高溫的天氣,無論氧含量高低,都相對比較活躍!當我們夏季在自然水域中打窩作釣,大鯽魚受活躍度和警惕性的影響,尋找窩料、進窩覓食的速度較慢。而白條、麥穗等雜魚,因活躍度高、警惕心小,它們會迅速聚集在窩點覓食,嚴重時會出現窩料被搶空,餌料無法到水底的現象。這時窩點內沒有食物可吃,大鯽魚也就不會在此等待!同時因雜魚的瘋狂搶食,增加了我們提竿換餌的次數。頻繁的拋竿、提竿聲,也容易引起大鯽魚的警覺,使它們逃離窩點。

2:冬季雜魚鬧窩輕,增加了大鯽魚進窩覓食的機率

雖然這些小雜魚喜高溫、耐低氧,在夏季作釣時它們鬧窩嚴重!但是到了冬季水溫下降,小雜魚因個體偏小並不耐低溫。當水溫偏低的時候,它們多會躲藏在水底某個地方,進入了冬眠期。所以說冬季作釣,雜魚鬧窩現象明顯減輕,甚至無雜魚鬧窩!這時我們用來誘魚的窩料,便會順利的分布在水底,起到應有的誘魚效果。同時因無雜魚鬧窩,我們拋竿、提竿的頻率減少,當大鯽魚被誘至窩點時,也就降低了它們覓食時的警惕心!如此,冬季大鯽魚也就相對好釣一些!

小結: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夏季作釣,受雜魚鬧窩的影響,大鯽魚進窩覓食的機率較小!而到了冬季雜魚鬧窩現象降低,大鯽魚進窩覓食的機率增大,這也就使它們變的好釣起來。

總結一下:通過以上夏冬季節三方面的對照,我們可以看出,夏季並不是沒有大鯽魚,只是因食物充足、生存習性及雜魚鬧窩現象,導致大鯽不好釣了!到了冬季,水域中食物匱乏、大鯽魚覓食積極、雜魚鬧窩現象減少,大鯽魚進窩覓食的機率增加。相對來說釣大鯽魚,冬季也就比夏季要好釣的多!最後祝廣大釣友們:冬季出釣,大鯽大鯉!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5wWZm4BMH2_cNUgcB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