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皇權傳承充滿驚險刺激,有像朱元璋傳位朱允炆的隔代傳承,也有朱祁鎮傳給朱祁鈺的兄弟平行傳承,在這種畸形的皇位傳承過程中,必然為政變埋下禍根,朱元璋的隔代傳承,導致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皇親之間手足相殘,禍起蕭牆。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朱祁鈺繼承皇位,也導致了朱祁鎮的復辟和殺戮。
朱棣劇照
朱祁鎮和朱棣奪取帝位後都是怎麼處置前朝後宮嬪妃呢?朱棣奪位後,誅殺朱允炆後宮所有嬪妃,而朱祁鎮復辟後也是誅殺紅宮嬪妃,但是不一樣的是,朱祁鎮卻放過了朱祁鈺的皇后汪氏,並且還優待她,最後讓她活了80歲。
汪氏劇照
皇后汪氏
《明史列傳》景帝皇后汪氏,順天人。正統十年(1445年)冊為郕王妃。正統十四年(1449年)冬,王即皇帝位,冊為皇后。
通過明史,我們可以知曉,明景帝朱祁鈺皇后汪氏,是順天人,他在1445年被冊封為郕王妃,在4年後的1449年,朱祁鎮因為「土木之變」被俘虜後,朱祁鎮的太子因為年紀小,所以朝廷決定讓朱祈鈺監國,所以朱祈鈺就繼承了皇位,汪氏就被冊封為皇后,但是這件事沒有想像的這麼美好。
汪氏劇照
那裡有天上掉皇位的美事,天上掉餡餅都只是傳說,所以這個皇帝只是暫時的,等朱祁鎮的太子朱見深長大後,朱祈鈺必須將皇位還給朱見深,或者待日後朱祁鈺駕崩後即位。雖然這樣說,但是自古以來都是爭奪皇位,還沒有人主動讓位,除非是逼迫讓位。所以朱祁鈺當時皇帝後就想傳位給自己的子孫,並非朱見深。
朱祁鈺劇照
朱祁鈺和皇后汪氏
「景泰三年五月,將廢英宗子憲宗為沂王,而立見濟為皇太子。議定,後執不可,謂:「若此,恐礙監國名。夫猶是祖宗之天下,已代之為帝而反其子,讓也。讓則公,公則賢名皆歸之。」上怒曰:「謂見濟非而子耶。」竟廢英宗子立見濟,並冊見濟母杭氏為後,而後竟廢。
景泰三年五月,也就是朱祁鈺當皇帝的第三個年頭,就準備廢掉明英宗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沂王,準備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杭皇后劇照
但是即位之前,已經有約定,現在突然變卦,皇帝信譽何在,所以廢太子之事阻力重重,第一個出來反對的就是皇后汪氏,皇后汪氏說:「你本來只是監國,現在突然要廢太子,大明江山是祖宗留下的,並不是你自己的,如果死後能讓出帝位給侄子,你也可以留下賢明」
朱祁鈺大怒,朱見濟不是你的兒子你才會這麼說吧,所以不顧群眾勸阻,不但廢了太子朱見深,還廢了皇后汪氏,另立朱見濟母親杭氏為皇后,但是誰知造化弄人,第二年朱見濟就夭折了。傷心過度的杭皇后也撒手人寰,竹籃打水一場空。
朱祁鎮劇照
朱祁鎮和皇后汪氏
不久之後,明英宗朱祁鎮在幾位忠臣的協助下,發動了「奪門之變」,成功的從朱祁鈺手中奪回皇位,復辟後的朱祁鎮,第一件事就是將朱祁鈺貶為郕王,並且將汪氏貶為郕王妃。又下旨將朱祁鈺的寵臣于謙、王文下獄。
被廢後的朱祁鈺被囚禁期間不明不白的就死了,年僅30歲。景帝崩後,朱祁鎮勒令朱祁鈺後宮唐所有嬪妃全部殉葬,當論及汪氏該不該殉葬之時,大臣李賢不贊同,李賢曰:「妃已幽廢,況兩女幼,尤可憫。」於是英宗許可,不讓汪氏殉葬。
汪氏劇照
表面上看是因為汪氏已經被廢,並且還有兩個小女兒需要照顧,朱祁鎮憐憫他們才不讓殉葬,實際上是朱祁鎮對汪氏網開一面,回報她曾經阻止朱祁鈺廢太子朱見深的壯舉。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朱見深復立為太子後,知道汪氏當年支持他為太子,因而對汪氏相當孝敬。正德元年十二月,八十歲汪氏薨,用妃御的葬禮,皇后的祭禮來安排後世,死後繼續享受皇后諡號。
皇后汪氏
宮廷鬥爭非常殘酷,一著不慎就可能死於非命,皇后汪氏歷經三個皇帝,沒有任何依靠的情況下,平安活到80歲,在古代宮廷中實為少見,這和她在關鍵時候大公無私,以江山社稷為重不無關係。因為自己的正義之舉,獲得了幾代皇帝的優待。這和死於非命的朱祁鈺還有殉葬的後宮嬪妃,命運形成極大的反差。她坎坷的命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落井下石,與人為善,維護正義,必然會得到正義的回報。
參考文獻:《明史》《南園漫錄》《勝朝彤史拾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