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醫員工感慨:多次拖欠薪資,這麼大的公司,不考慮公司名聲麼?

2019-12-31     網際網路坊間八卦

在職場,許多職場人都會遇到單位拖欠工資的問題。就網際網路行業來說,今年大部分的網際網路企業都不太景氣。而且公司拖欠工資現已算是常見的現象,作為成熟的職場人,雖不能掌控公司運營的整體局勢,但是可以留心觀察公司的每個細微變化,並考慮是否需要找下家。

在網際網路職場論壇,一位職場人發帖吐槽到。

2018年6月補充醫療因為欠費與保險公司合作終止。

2019年心醫取消了各種員工福利。並開始無償加班。人心浮動,離職率高。導致內部結構頻繁調整,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任命,新的部門合併。

2019年4月第一次出現工資日不發工資,次日晨到帳。

2019年5月強制員工轉發新保險業務朋友圈。研發部貼出保險條幅。項目經理以上級別要求保險業績,是的,程式設計師要求保險業績。

2019年6月要求其他分部學習北京部996的精神,離職率陡增。內部結構的問題凸顯,工作職責混亂。在職與離職員工出差費無法報銷。

2019年7月第二次出現工資日不發工資。次日晨沒有到帳。

情況均屬實;今年100元的生日禮品卡福利已取消;看病不管頭疼感冒還是腫瘤手術,一律三甲醫院,否則不能算病假,可以說除了工資沒有任何福利,沒有績效獎金;五險一金非實繳,全國員工個稅基本代繳大連。

接著寫寫近況~

2019年初,副總裁級別薪資開始停發~

2019年8月總監級別員工,工資日不發,沒有內部郵件,隔數日發了上月薪資一半。

2019年9月總監級別員工,工資日不發,沒有內部郵件,隔數日發了上月薪資一半。

2019年10月總監級別員工,工資日不發,沒有內部郵件,口頭告知薪資隔月發。

2019年11月總監級別+普通員工,均工資日不發,沒有內部郵件,部分地區發了一半,部分地區未發。

2019年12月全部員工,均工資日不發,相隔數日,沒有內部郵件,公司讓各直屬領導轉告,本月薪資一毛一分也不發,延遲至下月一起發。

2019年12月在職員工差旅報銷從2018年10月開始至今末報銷,多則5-6萬,少則1-3萬,離職員工不詳。

其他等後面離職的同事補充吧~

這樣的吐槽也是瞬間引起了網友的圍觀與議論,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


有網友就吐槽到。制度和領導不行,人員流失大。沒有加班費,沒有換休,用績效壓迫員工加班。績效並不會在年終獎體現,因為會找個理由不給你發。出差租民房住宿舍,一天補助50,半年後才發,據說離職後就不給發了。領導喜歡大吼大叫,和人稱兄道弟,不開心了兄弟變傻逼,愛發朋友圈裝逼。差補幾個月都不發,出差租房自己墊,離職時候沒發的差補就沒有了。這麼大的公司,不考慮公司名聲麼?

也有網友說到。三次面試,加兩次電話面試。最後都薪資待遇都談好了,面試官(應該是項目組長或者產品經理)讓我回去等通知,會立刻安排hr發offer,然後由於能夠配合儘快入職,便回到原公司開始走離職流程,沒想到2天後,心醫國際Hr以薪資高為由,不給offer,然後說8k(之前談的是10k)可以接受不,我後來想想,只能這樣了,8k就8k,誰知道,人家8k都不給了,說下次合作,面試官電話給我解釋,說各種抱歉(有啥用呢?)我就想問,這樣的企業誠信何在?對員工都這樣,不僅僅是公司管理混亂,對客戶,對產品,對在職員工又是咋樣呢?第一次跳槽,就當買個教訓。

也有網友分析到。我覺得還是用更正面的視角來看待同事和公司吧。畢竟,每個公司都有問題,但只有看到正面的東西,才能讓自己進步。我覺得心醫算是一個對員工不錯的公司吧,公司文化還可以,所以四五年的老員工非常多,溝通合作簡單。至少是我個人吧,很大程度上感受到的是對事不對人的工作環境,可以讓我靜心好好工作,不用浪費時間和人斗。而在我以前待過的一些新興獨角獸里,入職一年就算老員工了,合作起來太心累了。從這一點看,我真覺得心醫挺難得的。

看了網友這麼多吐槽,筆者最後也總結幾句。

在職場,筆者也經常聽見或看見一些職場人抱怨:財務又說下周發工資,都好幾個下周了。有的公司乾脆好幾個月不發工資,逼得員工不得不辭職,先找個工作維持生計。俗話說得好:患難見真情!如果和公司一起共渡難關,那麼老闆會看在眼裡,當公司步上正軌後,老闆往往重用的便是他。但是,公司到底能不能渡過難關、工資到時會不會發,這都是一個未知數。抱著僥倖的心理和這家公司一直拖著,也未必能要來工資,還容易把自己拖垮了。

公司推遲發工資雖然這是在多數企業都有的現象,作為員工也可以理解公司的暫時困難。但如果公司長期、多次拖欠員工工資,那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如果出現多次拖欠薪資的狀況,筆者的建議就是員工可聯合起來與公司溝通,要求公司及時發放工資,如公司仍不發工資也可聯名申請勞動仲裁解決。

最後,筆者給各位要明確一點,那就是無論公司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只要是拖欠員工工資,其行為都是違法的,因此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比如,需要及時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同時還要進行賠償。當然,對於這種多次欠薪的單位,還有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拿到錢,趁早走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jTWXm8BMH2_cNUgx1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