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常年純色T恤加沙灘褲傍身,髮型隨風而定的穿著原教旨主義者,我總會收到來自身邊的fashion boys&girls的diss:「你就不能看看啥時尚雜誌,改善下時尚品味嗎?」
這天,我終於打開一段時尚芭莎推送的視頻。
然而,映入我眼帘,震掉我二斤眼屎的卻是一群西裝革履的中老年人。
這難道是時尚界的一次中老年model回潮?
想到這裡,我搖了搖頭,抱著發現新大陸的探索精神追究了下去。
原來,這張照片其實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聯合時尚芭莎發布的導演影像。
照片里的八張熟悉面孔,正是為《我和我的祖國》保駕護航的八位影圈扛把子,他們分別是:陳凱歌(《霸王別姬》)、黃建新(《黑炮事件》)、張一白(《將愛情進行到底》)、管虎(《老炮兒》)、薛曉路(《北京遇上西雅圖》)、徐崢(《泰囧》)、寧浩(《瘋狂的石頭》)和文牧野(《我不是藥神》)。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
衝著這比七劍下天山還狠一點的陣容,我飛速點開豆瓣、貓眼加淘票票,在影片頁面中點下了「想看」。
對於觀眾而言,吸引他們不顧錢包的嗷嗷慘叫,點擊購票走進影院的,無外乎有三個主要因素:
導演、故事和演員。而《我和我的祖國》,顯然就是一部在這三個技能樹分支上都點到MAX的年度C位影片。
首先說導演。上面已經提到了參與本片創作的眾位寶藏導演的大名,而他們的具體分工是:陳凱歌扛起總導演大旗、黃建新坐鎮總製片人,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擔任導演。
他們的參與,成功幫助中國電影解鎖了七位大導演聯合打造一部電影的白金成就。
凱哥兒一微笑,你的腦中就應該冒出倆字:妥了
如果你仔細審視一遍這七位導演,你可以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他們明顯地劃分成四個年齡層。
50後——陳凱歌,60後——張一白、管虎,70後——薛曉路、徐崢、寧浩,80後——文牧野。
如此的人員安排,除了意在表現中國導演代代相傳以外,其實還有涉及到故事層面的原因。
《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由七個故事組成的電影,記錄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七個重大歷史事件,他們共同呈現出中國社會變遷的歷程面貌。
可以說,七位導演的年齡差,也恰恰是不同歷史進程的側面折射。
片方最新發布的一組海報,公布了這批牢牢印在每個國人記憶里的七大歷史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紀念抗戰勝70周年閱兵式、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
海報上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大字兒下面,是一張張沒有名字的面孔。
平日裡的大腕兒變為路人甲乙丙丁,是為了告訴你這是一部從普通人的角度出發,以小見大,視角新穎,把個人的命運和時代節點聯繫起來的片子。
說白了,這是種強故事性和品質感的體現。
大多數現代史詩文藝作品走的都是以小見大、大小相映的路線,比如《悲慘世界》。
而在海報定格表情的背後,代表的也正是各自所處的歷史大事件和彼時國人的集體情緒。
如果說影片的導演陣容是七劍下天山,那麼演員名單就是百家爭鳴。在已經公布的預告片中,先後出現了:葛優、黃渤、任達華、王天辰、佟麗婭、張嘉譯、張譯、王千源、歐豪、劉濤、劉昊然、陳飛宇、惠英紅、杜江、宋佳……
葛優
黃渤
張嘉譯
還記得先前網上瘋傳的「哈利波特梗」嗎?
當《我和我的祖國》預告放出後,馬上就有人抖機靈:沒出演《我和我的祖國》的中國明星相當於英國演員沒演《哈利波特》。
和導演陣容相類似,演員這邊也呈現出明顯的代際劃分。一方有黃渤、葛優葛大爺、張譯、張嘉譯等人組成的「叔圈101」代表隊,用頭皮屑演戲的特異功能給片子打下堅實的演技地基。
「叔圈101」是由《創造101》節目大熱和徐崢在《我不是藥神》里的精彩表演共同催化出的話題:為啥中年實力派演員們不能像偶像們一樣組團收割人氣呢?
徐崢變身「山爭哥哥」登頂熱搜,領銜叔圈101
這個話題所掀起的中年演員話題回潮,反映了觀眾們從擁蹙流量到認同實力、演技的轉變。
老演員們的口碑和演技無需多言,像是過了一把導演癮後,許久沒在銀幕上再露面的黃渤,只需幾秒鐘的天安門廣場奔跑和爬旗杆鏡頭,就能瞬間打消你對片子質量的疑慮。
在網上討論度最高的,莫過於劉昊然和陳飛宇兩人在影片里的突破性扮相。平日裡的秀氣勁兒,換成了兩挺鋥光瓦亮的高原紅。
兩人造型一出,#劉昊然土味造型#話題瞬間攀升至微博熱搜榜第六位,隨之湧現了劉昊然和陳飛宇「土味造型」、「土娃CP」等梗。
十一臨近,網絡上一撥人費盡心思地猜測今年閱兵式上將會登場的武器,另一撥人像工藤新一、福爾摩斯附體一樣按圖索驥,想像《我和我的祖國》將帶來的驚喜。也難怪某位B站用戶形容這個國慶節比過年還熱鬧。
說完了陣容,下面該捯飭下廣大觀眾最關注的故事了。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的精華,在上周剛發布的預告片中初見端倪。
預告片的重點,放在了一段由寧浩執導、葛優主演、講述08奧運的故事上。只見預告片中,葛大爺化身中了奧運會兒開幕式兒門票兒的京城兒計程車兒司機兒,一嘴「胸是炒雞蛋」味兒的英語裡,滿是對自己即將參加奧運會開幕式嗨到不行的興奮勁兒。
「今兒高興啊,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
門票在手,葛大爺平時叨叨的人名都躍升成了「薩馬蘭奇」和「張藝謀」之流。開走國際范的的哥葛大爺,胸中塞得下一個地球。
然而「步子大了總會扯到〇」的定律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個人的頭頂,上一秒五官還匯成「得意」兩字兒的葛大爺,下一秒就被當成賊在街上被追趕。
以我過往的觀影經驗來猜測,估計葛大爺是嘚瑟大了,把票嘚瑟丟了。
K.O
幾個喜劇片段掃過以後,頭戴紗布的葛大爺哼起了《我和我的祖國》。
當他看到開幕式的煙火騰空時,哪怕之前受了持續掉血的附加傷害,此刻恐怕也都隨著海報里的那種狂歡氛圍而雲散煙消。
對於作為當下電影觀眾主流的千禧一代而言,08年北京奧運也許是第一件喚起對自己國人身份認知的大事件。
遙記得還在尿尿活泥巴、去打擾女生跳皮筋的年紀時,我爸曾經跟我許諾到了08年,就帶上我去現場看奧運會開幕式。
儘管那時的我對世界的認識程度還停留在只有中國和外國兩個國家的層面,「奧運會」一詞卻牢牢地在心坎里紮下了根,連課本上都不知不覺地多了幾道奧運五環的塗鴉。
後來果真到了08年8月8日,我爸沒有兌現他的承諾。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一家抱著西瓜坐在電視前看開幕式直播,那是我們交融在汗水裡的激動。
例如先前聽說北京交大當時就用宿舍樓的燈拼出了奧運中國印。
via 知乎用戶王曉晨
要問08年北京奧運會最大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是它給了所有中國人一種力量,讓人們在陳述自己中國人身份的時候能夠挺直腰板。
《我和我的祖國》中葛大爺那種眉飛色舞的歡騰勁兒,當年也都浮現在你我的臉上或者心裡。
很多人一看見「獻禮片」「主旋律」等字眼就心裡打怵,像深夜接到甲方微信消息的乙方一樣,自稱患上了「主旋律PTSD」症狀。
這倒也不奇怪,畢竟我們常規印象中的獻禮片,往往著墨於那些影響歷史進程的大人物們。普通人大都只能充當甲乙丙丁背景板。
但《我和我的祖國》不一樣,它把鏡頭推近到背景里那些小人物的臉上,講的是你、你爸媽、你爺爺奶奶等幾代平凡人在特定時期的離合悲歡、辛酸浪漫。
穿著老式軍裝敬禮,你的長輩肯定也干過
「歷史瞬間,全民記憶。」這是《我和我的祖國》打出的主題口號。
片中的角色們無不是幾大歷史事件的平凡見證者和參與者,就像坐在螢幕前的你我,這些都是我們對歷史瞬間的共同記憶。
誰還不是看著神舟系列飛船一次次上天長大的
回想下你爺爺、你爸爸那輩兒人,在提到某個歷史事件時總喜歡復讀的「我們那會XXX」。再過個十幾年二十幾年,想必也會在你輔導你家孩子歷史的時候,帶著幾分驕傲地環繞在你的嘴邊。
因為那種共同記憶是一代人群體認同感的來源,跟你和你爸出門在外都會懷念你媽做飯的手藝一個道理。
作為影片導演之一的徐崢,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無論做導演還是演員,在享受創作過程的同時,要有所表達,獲得觀眾在情感上的認同。在現實主義的這種題材里,為人民抒情抒懷,傳遞社會性。」
Mr.山爭的顏值似乎和年齡成反比
七位以現實主義題材見長的導演,都各自曾憑藉自己的當家作品把握住時代的脈絡。而這一次,他們又將聯合起來按摩國人們亟待撫慰的心臟。
我們的院線向來缺少的,是有關你我,有關普通人的生活點滴。還好,雖然少,這類電影並未絕種。
今年,承擔下頌讚平凡的最強作,一定是七組普通人的故事串起70年歷史、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我和我的祖國》。這下,你的主旋律PTSD症狀終於有救了。
畢竟,
試問誰不想在銀幕上看點真正接地氣、真正屬於自己時代的故事呢?
據說點下在看,你喜歡的演員都會出演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