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客時尚審美嚴肅研究

保命提示:我是路人歌迷不是黑粉!

當周杰倫帶著他的新作真人秀《周遊記》走進大家的視野時,院辦發現還有許多網友集中火力在這個討論上:

「杰倫の時尚品味」

院辦先Po幾張關於話題討論所用到的示意圖+網友的留言:

「從清爽少年華麗轉身成為花哨中年」

「年輕是真的帥,現在是真的土哈哈哈」「古早美特斯邦威味 永遠追隨」

「他的搭配穿法和郭德綱差不多吧」

雖然杰倫本身沒怎麼吹噓過自己是時尚的人設,不用太苛刻地抓住這個事情不放,但是作為路人級別的歌迷,院辦想說這個話題的探討確實有說出我心中的一些疑惑以及認同。

不過,院辦更多的關注力被評論區多次出現的這個字眼給吸引到:

「台 客」

形容一個人講話很有台灣腔,可能是因為對方帶著「醬~啦~」的虛詞,以及夾雜著「機車、龜毛」等台灣人的慣用語;但如果說一個人很「台」,那是對多方面細節而冗雜在一起的氣質表現,從而得出的判斷,就像gay達一樣,無以名狀。

而且在台客界還流傳這麼一句金句:「台妹只能是青春貌美的女性,而台客沒有年齡限制,老中青都可以是台客。」

為了讓這個族群更加的具象化,下面院辦將結合台灣時尚雜誌《錢櫃雜誌》和台灣網友發布的文章觀點,向你呈現出:

「台客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帥氣啦————嗯?

在此之前,先說一下「台客」這個詞的來源,有兩個主流又不同的觀念。

一是指1949年後,從大陸等地方來台灣的人,稱台灣本省人為台客。其二為台灣精英分子對本土穿著很沒氣質,行為很俗的人的一種蔑稱。

Ok,下面開始從台客的基本特徵走起。

1 髮型配色

作為一名「台客」,首先要從頭開始,髮型很重要。金色發色為主流,還有一點小錢的台客,還愛搞個金橘挑染的細節。

關於當時(2000年後)在髮廊擠破頭都要搞的大熱門台客髮型,可以從這兩句順口溜看到一些蹤影:

「中年台客多電棒燙或山本頭」

電棒燙本燙

山本頭≠寸頭,額頭要呈M字型剪完會讓自己有一絲高倉健的氣息(自以為)

青年台客愛留中長發,搞木村頭」

在2000年前後的時間點,正是木村拓哉超人氣的時期,代言口紅可以秒收割女性的錢包,連男生都認同他的帥。不僅他剪短髮,整個日本的男人都短髮,他留長,整個台客圈也跟著興起蓄髮熱潮。

當然Copy是一回事

放自己的臉上效仿又是另一回事啦

2 「出行載具」

說完了頭部,就要說腳部,台客的足下精髓在於那一雙鞋,什麼AJ、DADA鞋都要靠邊站一下下,拖鞋才是最為王道。

而且還要認準下面這款,它還有一個特別的愛稱——藍白英雄拖鞋。實在是居家旅行,打扁小強,再去夜市買鹽酥雞廟裡拜拜的民間必備時尚單品。

每個台灣家庭至少都有一雙(誇張)

手機殼屆甚至爭著要開發出同款周邊「拖鞋變手機 台客變潮男」那是手電筒嗎?不,那是藍白拖自帶的光芒

院辦之前去台灣旅行因為鞋子被大雨淋濕,只能買拖鞋更換,我在一個全店最顯眼的地方看到了紅色版本的它,老闆解釋說「男的穿藍白,女的穿紅白」。這個造型讓我想起了惡搞的Supreme網圖,我復刻還原了一下這個概念:

啊?就這...?個造型越看越讓我覺得,其實和咱們的民間時尚單品很像。不僅讓我想起我爸的拖鞋,還想起了手握兩層樓的房東的藍色拖鞋......

圖為一口氣買了6台寶馬7系的佛山阿伯

不過台客的出行載具除了是那一雙雙大紅或大藍的英雄拖鞋,剩下的便是那台愛車,而且一定是機車,一台經過精心打扮的機車

台客最愛幹嘛?去流連網吧打遊戲,又或者去戳上幾盤桌球,打幾盤柏青哥......在這種色彩迷幻的群體性活動,那必須還得開上一台靚車。

像名流150、三陽迪爵、本田dio這種加速快,造型前衛的機車,便是首選的型號。

受日本「暴走族」的飆車文化影響,再加上當時聯考錄取率極低,升學壓力繁重,不像現在有這麼多好玩的Switch虛擬建島收購大頭菜啥的,台灣80後這一代大多數選擇在夜晚呼朋引伴,騎上機車與風競速,從而得到宣洩。同時還開始衍生出了「組織車隊團體」、「騎機車環島」的活動。

動圖裡的車為「名流150」圖源《台北直直撞》MV

總之,坐捷運是不可能坐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坐捷運或者搭公交的,機車是最炫目出行的交通工具,能打敗機車的只有改裝機車。把車改得好,妹才載得到!

Where is my 辣妹?

有關調查,台客的機車一定要貼上一些炫彩奪目的貼紙。最愛在機車側後方貼上一些類似QQ說說的非主流名言。像什麼「最愛是你」、「限乘辣妹」、「抓不到」、「無限」......既中二又有一丟丟羞恥感。

院辦不禁想起10年前自己的個性簽名

除了貼紙,機車的擋泥板這個位置,對於台客來說是絕不能放過的改裝部位,這簡直就是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女神是誰?」最好的個人廣告位置。

在當時,如果想知道哪個女明星最火,你去瞅瞅路上的機車擋泥板就知道了,十個裡面有3個是周慧敏,2個王祖賢,1個蔡依林,1個孫燕姿......

院辦有想過,鑒於我這種牆頭這麼多的半追星女孩,如果允許改裝的話,或許我的擋泥板長到「拐彎都轉不完」。我飛馳到了下一個街頭,我的擋泥板還在上一個街尾,真·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根據以上這幾點台客的基本條件(髮型+拖鞋+機車),你起碼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具體的「台客」了。

是你!夾腳藍白英雄拖鞋!

看到這裡,有沒有發現其實你腦海中對於「台客」的塑形,還差了一點具體的中間部位?那就對了,上述的是台客の基本特徵,而「脖子以下,腳踝以上」的這一塊能劃分出兩大重點流派。

廟會派台客

我曾問過我的一個台灣朋友:「你心中最台的裝扮搭配是什麼樣的?」

他說:「我認為最台的裝扮搭配是燙個電棒燙的台客頭+花到亂七八糟的花襯衫+水洗絲七分褲+頸戴金項鍊+男子漢木屐鞋。」

這其實已經描繪出一個很具體的廟會派台客。

怎麼又是你!雖遲但到羅志祥?圖片來自HAIBAO

廟會派台客最大的兩個時尚特點在於「大金鍊子」以及「襯衫」

大金鍊子這一塊的時尚其實沒啥好說的,「它不需要講究牌子,隨便找個店,隨便打一條就好,一定要粗。」

來看看台客的大金鍊子

以及台客的超大金鍊子

「雖然金鍊子已經長到拖地,但確實是個好人」

到了襯衫這一塊,也許是緞面全黑,也許是全白(最好是繡有三宅一生的字樣),但更多的是他們台就台在愛穿這種連跳廣場舞的阿嫲都嫌棄很花的夜市牌襯衫。

院辦有在思考為什麼他們這麼愛穿花襯衫?因為寬鬆透氣?圖案可以幫助提升兇狠氣息的感覺?還能讓你一下子和身邊的小弟甲乙丙丁區分開來?

後來資深的台客小李,更加證實了我的猜想。小李說:「現在走在萬華或者台北西區的街頭,都還能看到7、80歲的阿伯會打領帶穿花襯衫走在路上。我小時候很喜歡看《阿飛正傳》或古惑仔系列的港片,裡面的角色會穿很花的花襯衫和飄飄的西裝寬褲,我學生時期會想去模仿。

圖片為台灣黑幫電影《艋舺》

果然,成長時期的影音作品會讓你耳濡目染,廟會派台客除了哈「日本風」,還會哈「香港古惑仔」風,再加上一些當地的特色,於是便有了台式混搭風。

一時間還成為派對的主題,出現在公司的萬聖節裝扮或者年會啥的。

一般人的台客主題趴

明星的年會趴總之,如果你以台客造型亮相當晚,肯定很多人主動找你合照。對了,那個穿藍白拖鞋的是歌手韋禮安。

除去「廟會派台客」之外,第二大台客流派則是——

嘻哈派台客

廟會派台客多多少少都還和咱們供奉神明的文化習俗有關,院辦覺得這嘻哈派台客是新生時代的血液與當下碰撞,從而得到的一種「台客」進化。圖為唱《I miss you》的年輕羅百吉。

在2005年的前後,台灣的電視頻道像Channel【V】等這種音樂觀賞頻道就經常引入一些饒舌相關的音樂以及Hip Hop的熱門舞蹈,本土少年一看這些新奇的視覺,大喊:「噢這太炸了,超酷!」還很想要去模仿這種嘻哈又鬆鬆垮垮的風格。

還記得這個電視頻道嗎

嘻哈派台客的時尚風格也是兩大特點。其一:衣服要很寬很大logo很複雜,這才夠嘻哈。

台客阿翰說:「也沒有很喜歡名牌,(但)是一定要穿名牌,可以是大logo,也可以很低調。」

雖然阿翰口中說著低調也ok,但是《康熙來了》的鏡頭已經take到他的半身,還是能看到品牌的logo字樣。

目前,已經是穿起西裝當社畜的建宏(化名)追思說:「當年不管會不會玩滑板啦,總之一定要穿街頭滑板品牌的衣服,當然也可以穿仿的。你想想路上10雙Jordan的,到底有幾個是在打籃球的?穿什麼自己爽就好了,難道我穿上Supreme,就會變成吳亦凡嗎?

圖片僅供示意,但不妨礙你從這位台客的日記里讀出,他們Po文愛把一長串有關台客的tag給帶上,反正又不用錢!

再者便是配飾,這個是一定要有,但又要和廟口派有點不一樣。「嘻哈台」在手指和脖子這塊愛搞點「小」細節。已知,十個台客裡面,有3個佩戴大金鍊子,2個戴阿嫲幫忙求到的護身符,那麼剩下的5個則有可能是骷髏頭戒指和十字架項鍊

散發出「我很危險以及我很台」的氣息

圖源知乎用戶@蠢萌桃子醬

所以,在開篇部分有很多人覺得周杰倫有點「台」,其實是因為他的穿著風格更傾向於「嘻哈派台客」這個小分隊的風格:

圖源《聽媽媽的話》MV

當然他早期專輯服化道啥的是真的絕了

以上,便是台客兩大派別的時尚品味。

維基百科對於「台客「這個詞條的歷史記錄,原本指的是對「粗俗、沒有氣質的本省人之蔑稱。」

許多本土的精英分子對那些不會說英文,愛看鄉土劇、愛吃檳榔吐口水,又對新奇文化仿得不真還帶點劣質感的台客所投予的歧視。

圖源[email protected]

其實光是「台客」定義的變遷,以及台客的流派(還能細分出「軍事迷彩台」、「視覺系台」、「皮衣台」等多種台客)就可以寫成20+篇文章,一匹布那麼長。記住這個結果就行——

到了2005年後,本土族群對這個詞彙做了去污名化的運動,「台客」翻轉成為對一種時尚潮流風格的代稱。

院辦覺得汪東城在《終極》系列中的這個造型就很偏向於「視覺系台客」。

其實很多台客形象的代表性服裝符號元素,它細分下來,在今日的潮流界還是能看到蹤影,不信你自己去照照鏡子,而且院辦覺得有一些元素和咱們的鬼火少年、土酷青年啥的有著異曲同工的味道。

圖源微信公眾號「南風窗」

往大了說,有許多「台客」帶動了台灣音樂的發展,往小了說,許多平凡的「台客」也撐起了台灣的一些基礎建設。

被譽為「台客詩人」的伍佰:「台客是一件浪漫的事,我們住台灣,叫台客是很自然的事,有些不願意面對台客稱呼的人,基本上是自己心態有問題。」

說不定你看完這篇文章,哪天走在路上看到一個很台的人在買奶茶,你前去拍拍肩膀想交個朋友,結果發現是周杰倫。總得來說,還是不能以貌取人啦。因為院辦在做資料收集時,看到《康熙來了》#台客改造變身耀眼型男#這一單元,被一些台客的私底下行為給嚇到。

有人是接婚禮專場拉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每天都會跟媽媽擁抱說愛你:

然而院辦被全場默認為最濃台客味的大兄弟直接嚇呆。

他是個博士生,畢業論文是————

《勞思光宋明儒學方法論辨析》

我和蔡康永都大驚了——

參考資料:1.「台客」詞條.維基百科.2.「光陽名流150」詞條.維基百科.3.吳瓊枝.《台客文化:一種源自於台灣的自由獨創精神》.(2004)4.張傑貿.《從次文化看工業設計;以改裝車的台客文化為例》.(2006)5.陳箐繡,謝雅欣.《次文化服飾的符號消費與接合:以嘻哈與台客服飾為探析焦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nkf2XEBfwtFQPkdF4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