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報記者 高拯坤 | 北京報道
「房子建得怎麼樣了?網上看的圖和實際一樣嗎?」
「售樓處什麼時候開門?得實地看完才能拍板。」
「最近線上買房的多不多?要不微信開視頻說一下?」
今年春節跟往年完全不一樣,李穎的微信上多了不少陌生人,都是有購房意向卻猶豫不決的人。
李穎是環京地區某知名樓盤的銷售員,現在她的工作是,儘可能將這些通過各種渠道對接上的「線上購房人」,慢慢轉化為「線下購房人」。
這是她部門領導的要求,也是公司的要求,無論她用何種方式。
「每天的多數時間都花在了這上面,線上賣房平台搞得花里胡哨,問題是很多客戶看不見銷售(人員),看不見售樓處和樓盤心裡不踏實。甚至還有人不相信我是銷售,非得視頻驗證一下。」一段時間的嘗試過後,李穎有苦難言,一頭是來自公司的壓力,另一頭是難以落地轉換的線上客戶。
她有自己的打算,既然線上賣房無法一步到位,與其把所有資源堆積到「線上賣房」,倒不如把更多精力用在老客戶身上,做好售後工作,做好「線上維護」。
「老調重彈」的線上賣房
李穎所在項目的開發商,算得上是業內較早嘗試線上賣房的房企。四年前李穎入職時,這家公司的線上賣房平台就已經初具雛形了。
這個線上平台按城市和區域劃分出該公司旗下的樓盤,菜單中包括購房活動、最新資訊等內容,內部嵌入了房貸計算等實用功能,還可查詢相關的政策和規定。據李穎介紹,其中有不少功能,是最近新添加的內容。
「主流房企的線上平台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這些功能,細節設置上會有一些差別。」今年30歲的李穎,身上還留有一絲「90後」的叛逆,雖然大家都在說線上賣房好,是以後房企營銷的主力,但是李穎心裡多少還是有些疑惑。
「線上把項目包裝得再完美,也繞不過線下。多數客戶線上看完房,非得見一見銷售,去售樓處看一看,心裡才踏實,才能拍板。」
「真正有錢的能有幾個?大多數人買房都會掏空一生的積蓄,誰敢像在淘寶買東西似的,簡單看一看、聊一聊就下單了呢?」
「對購房者來說,現在的線上買房,很多都是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真正落地到買房,支付交易、簽約合同等重要步驟還是得要實地跑一趟,充其量,就是線上看房,而不是線上買房。」
「短期內無法實現線上的一步到位,過多的把資源堆積到所謂的線上售樓部,根本無法落地轉換,最多也只起到宣傳作用。」
對李穎來說,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員工,考慮不了太長遠,也做不了決定,但是眼前遇到的工作問題卻讓她如鯁在咽。畢竟她們這些做了多年線下工作的老銷售,想真正的將這些新的線上客戶轉化為線下客戶,太難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網紅李佳琦的」。
李穎所指的是,今年1月中旬,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她所在的房企匆忙地將營銷重心轉向線上。
在她看來,線上賣房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早在10年前就已經有房企提出線上買房了。行業所詬病的是,近幾年新出現的APP、小程序、VR實景看房等新技術並沒有給購房者帶來多好的購房體驗,很多都是花里胡哨的功能,真正對購房者的買房幫助並沒有多大。
喜歡拍抖音、玩快手的李穎對此感觸頗深。「包括我們公司在內,直到現在很多房企的銷售渠道中,線上賣房並不是主要渠道,重心還是線下渠道。」雖然只是普通員工,但李穎有著自己的思考,公司突然重提線上賣房,許多部門領導是外行做著內行的事,不可能短短几天就一口吃個胖子,如果老調重彈的「線上售樓處」不能起到真正的用處,就會流於形式。
維護好存量客戶很關鍵
暴發於2019年年底,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房企的春節賣房窗口期,這也倒逼著房企沒有選擇只能將營銷轉向線上,也將無數的「李穎」捲入其中。只不過,毫無準備的房企面對嚴峻的償債壓力而不得已採取的這種自救方式,似乎顯得有些雞肋。
可是就算雞肋,不這樣做又能做些什麼呢?
房企的2019年本來就不好過,打折賣房、高息發債是許多房企這一年的家常便飯。原本寄希望於年後的「小陽春」回一波銷售款,卻遇上如此嚴峻的疫情。
數據顯示,3月份剛好是各大房企的償債高峰期,償債總額高達727.5億元。其中,融創中國、綠地控股等企業到期海外債務規模不小。
要知道這只是海外債務,房企要應付的可不單單是海外債,還包括到期信用債、ABS融資等債務。數據顯示,這些債務加上海外債,2020年到期規模就高達6422億元。
鑽研了幾年的房地產,李穎明白,自家公司壓力很大,此時除了線上賣房,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選擇了。
因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太嚴重了,甚至有機構判斷至少還得兩三個月才能結束。受疫情影響,很多城市凍結樓市交易,政策層面已經把線下渠道堵死了。整個第一季度註定了樓市的涼意,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線上渠道就這樣成為房企的救命稻草。
李穎和自己的同事也有過探討,他們認為,除去疫情影響,線上渠道應該是現在房企的標配之一,問題是這個傳統的行業,線上渠道成長得過於緩慢,補強線上渠道是一種行業趨勢。
「有的時候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還停留在拉人頭的階段,從來訪客戶到電話銷售,從派單到截客(到競品攔截客戶)再到老帶新和中介帶客,這麼多年就沒變過樣子。」李穎的同事,入行近十年的馬玉看問題更透徹一些,這種原有的模式雖然與房地產強地域性和成交規則有關,但並不意味著房地產銷售不能改進。
近幾年,給馬玉最大的感受是,房企線下拓客天花板幾乎已到極限、第三方渠道裹挾又太嚴重、電商渠道遲遲不出效果。「即使沒有疫情,房企也一定被迫增加新的銷售渠道,就目前來看,搭建線上渠道是最好的辦法。」
問題在於,短期內要解決線上渠道的這些痛點是不現實的,更何況現在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
「我們幾個人私下商量了一下,雖然公司有要求,但是與其把重點放在潛在目標客戶的線上營銷上,還不如儘可能做好存量客戶的線上維護。比如小區的疫情防控跟進、出入體溫檢測、小區人員管控等,通過線上跟進、宣傳,遠比一味的線上營銷更實在,更人性化。」馬玉說:「我們希望得到公司鼓勵和支持,不要單純的強調考核、強調任務。購房者可以利用線上渠道做好準備工作,等疫情結束後,再買房就會省很多時間和精力。」(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穎、馬玉均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chuTHAB3uTiws8K49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