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體育總局:發展老年體育積極應對老齡化

2019-10-15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原標題:《發展老年體育 做健康老年人》)

數據顯示,至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2.49億,占總人口的17.9%,比上一年度提高0.6%。

我國發展雖然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人口老齡化速度快於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社會養老負擔較重,公益性老齡服務網絡建設落後,老年社會管理工作薄弱,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還對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發展方式的進一步轉變、城鄉統籌等多方面提出挑戰。

我國進入老齡社會已經是不可逆轉的現實,從生產老齡化到健康老齡化再到積極老齡化,積極應對老齡化已成為國家的重要任務。

近年來,國家從全局高度出台了一系列老齡事業發展的綱要和規劃,並在每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老齡工作。

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基礎是健康老齡化,體育是健康之源。通過發展老年體育工作,讓更多老年人參與到體育健身中來,對積極應對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三大行動體系

體育場地體系。體育場地體系建設包含體育場地建設和現有體育場地開放兩部分。

在體育場地建設方面,繼續加大全民健身體育場地建設力度,新建城區提前規劃,合理布局,建立體育活動中心、全民健身路徑、體育公園、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地、戶外營地等,老舊城區做好體育場地設施的更新換代,「見縫插針」,查漏補缺,完善體育場地設施電子地圖計劃,完善體育場地設施的維護監管制度,鼓勵社會組織參與運營場地場館,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的體育場地設施查詢、預訂和評價服務。

同時,對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實行巡檢維修制度,做到有專人看管,有專人維護和運營,可以採取公益崗位的形式進行維修員招募,進行培訓上崗。

在上述全民健身體育場地建設過程中,注意根據老年人的健身愛好和特點,進行必要的改造或設計,鼓勵更多老年人使用;制定專屬老年體育場地建設計劃,即針對老年人身體特點、愛好的項目等,制定年度規劃,如老年人體育綜合活動中心、門球場、棋牌室等建設;對各地市每年建設的專屬老年體育場地數量和項目提出要求,並向全體老年人群進行公示,悉心徵求意見,落實建設經費;抓好工程進度,切實把好事辦好,讓專屬老年體育場地成為老年人健身活動的園地。

除了繼續做好場地建設之外,擴大健身陣地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抓好現有體育場地開放工作。

現有的體育場地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體育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掌握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另一類是社會商業機構運營的商業健身場館等。

對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要制定專門的對老年人免費或低成本開放制度,全社會進行宣傳和公示,為老年人健身做好服務;對於社會商業機構運營的商業健身場館,可以通過政策優惠和公益引導倡導其優惠向老年人開放,在全民健身日和老年節等節假日鼓勵免費開放。

此外,做好場館開放後的配套工作,尤其是釐清老年人在健身場地健身傷害保險制度,減除場地開放單位的後顧之憂。

體育組織體系。首先是繼續抓好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建設。做好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福利待遇,使更多有能力、有熱情的人加入到老年人體育協會的隊伍中;進一步拓寬資金渠道和數量,政府要加大對老年人體育活動的財政預算支持和專項經費支持,體育部門要從體育彩票公益金拿出適當比例的資金用於開展老年體育工作,鼓勵社會熱心老年人體育事業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資金支持,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配備固定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保障辦公需要。

加強老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建設,要貫徹落實好國家和省市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辦法,做好「四個建設」,即制度建設、培訓建設、工作制度建設和獎勵機制建設。

制度建設是指建立和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辦法,將老年體育社會指導員的培養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年度考核體系範圍內,保障培訓經費,建立健全組織網絡,將所有指導員的信息納入資料庫,並向社會公布。

培訓建設是指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老年體育社會指導員培訓體系,針對老年人人群,選擇最受老年人歡迎的體育健身項目,如健身操、腰鼓、排舞等,開展專項培訓,加強對上崗的老年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和指導,對於責任心不強或年齡等原因不適合繼續擔任指導員的人員進行勸退,保證整體質量。

工作制度建設是指確保老年社會體育指導員真正上崗進行老年體育活動指導,在老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居住的一定範圍內,將其姓名、指導項目、指導時間進行公布,方便老年人進行選擇和參與健身;鼓勵老年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經常鍛鍊的老年人建立健身隊伍,展示和互動交流,不斷提高為老年人服務的本領。

獎勵機制建設是指激勵老年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工作的方式方法,通過對參與健身的老年人的調查了解和對老年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能力評估,評選出優秀老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加大媒體對他們事跡的宣傳力度,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同時提供健身指導時所用的服裝和器材裝備,為其購買保險,提供考察學習機會等,調動其積極性。

體育健身活動體系。要繼續做好全民健身活動建設。辦好全民健身日等重大節慶日的主題示範活動,重心下沉,重點開展小型多樣、富有實效、便於群眾參與的全民健身活動,如社區運動會、家庭運動會、趣味運動會等。

在全民健身活動組織開展過程中,要增加適合老年人參與的體育健身項目、體育展演、體育展示等,方便老年人報名參與。

要做好老年人專屬體育健身品牌活動及日常活動建設。繼續組織舉辦好老年人體育節,不斷擴大參與人員的範圍和規模,豐富活動內容,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同時鼓勵各級體育部門和老年人體育協會組織本級的老年人體育節、老年人健身項目展示大會、老年人專項體育活動展演展示等,打造老年人體育活動品牌;鼓勵老年人自發開展日常健身活動。

落實四大保障機制

完善組織領導與管理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積極應對老齡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密切聯繫群眾的高度,提高對老年體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保障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的權利,牢固樹立保障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完善老年人公共服務體系是政府義不容辭責任的理念,把老年人體育工作擺上應有的位置;要切實加強政府層面的組織領導,加大支持老年人體育協會的工作力度。

在老年人體育協會內部,聘請年富力強、有工作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的人士擔任協會主席,聘請專業人員擔任相關崗位工作人員,建立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和外部年度工作計劃;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要在黨委、政府領導和社團登記機關監督下,認真履行章程、主動作為、有所作為,為做好老年體育工作做出貢獻。

健全法律法規與保障機制。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及《「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等重要文件,將發展老年體育工作落到「紙面」上。

要健全保障機制。建立以財政預算為主、多渠道籌措老年體育工作經費的機制。建立科學健身研究和普及機制,鼓勵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開展老年人科學健身研究,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推廣科學健身方法。

建立立體化宣傳機制,充分利用好電視、報紙雜誌、廣播等傳統傳媒手段和網際網路等新興傳媒手段,設立專門版面宣傳報道老年體育工作,擴大影響,營造氛圍。

加強考核與監督評價機制。要把老年體育工作開展情況列入各級政府體育主管部門的考核內容,探討建立向各級老齡辦成員單位落實職責分工的機制,發揮各部門的協同作用。

逐步探討引入第三方力量,如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監督機制,逐步引入老年人滿意度測評,作為老年體育發展指數的補充和完善。

動員社會廣泛參與機制。老年體育工作要得到大繁榮、大發展,僅靠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老年體育」工作格局。

在這一工作格局中,社會力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將開展老年體育工作與社會管理創新結合起來,拓寬群眾尤其是老年人參與老年體育工作的渠道,在制定老年工作計劃、建設老年體育場地、建設老年體育組織、開展老年健身活動前,廣泛徵求意見,吸納民意。

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直接吸納群眾尤其是老年人參與到老年體育組織的管理、健身活動的服務中。

此外,對群眾尤其是老年人進行培訓和指導,提升其參與意識,提高參與能力。

( 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全民健身活動部副主任 方旭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ZAFz20BMH2_cNUg8vo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