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顆岩質行星,但絕對不是一顆單純的大石球,在地球的內部也是分層的。
簡單一點,我們可以將地球從外到里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如果更細緻一點,又可以分為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和內核,當然,這些地球的內部結構我們是沒有辦法直觀看到的,更沒有辦法親身接觸,我們可以看到和摸到的唯一的部分就是地殼。
在常識中,我們所說的大地指的也就是地殼。地殼是地球最外層的部分,同時也是地球最薄的部分,無論是地核還是地幔,其厚度都要比地殼厚的多。然而就是這最薄的部分,人類也未能將其鑽穿。
如果說地殼就是地球的外殼,那麼可以說人類從未到達過地球的內部,雖然有大量科學家都致力於探索和研究地球的內部構造。
迄今為止,人類挖掘的最大深度就是12262米,也就是前蘇聯科學家所挖掘的科拉超深鑽孔。12262米,這已經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深度了,這一勘探工程前後持續了大約23年之久。既然已經挖掘了如此深度,為什麼不繼續向下挖掘呢?因為繼續向下挖掘的難度太大,耗費也太大,因為該勘探工程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勘探目的的項目,而且在挖掘的過程中也確實沒有什麼極具價值的發現。
科拉超深鑽孔在13年間就將深度挖掘到了12000米,然而最後的262米卻耗時將近10年,可見鑽探深度會導致鑽探難度呈幾何級數遞增。
關於科拉超深鑽孔還有一些傳言,傳說沒有繼續鑽探是因為從地下傳來怪叫,甚至有怪物飛出,這些實屬無稽之談。若真有此事,人類必將不惜一切代價繼續鑽探的。12262米,如此深度難道還沒有鑽穿地殼嗎?是的,根據計算,地球地殼的平均厚度大約為17公里,不過不同的地方,地殼的厚度分布是很不均勻的。有的地方可以達到幾十公里,而有的地方厚度還不足十公里。
那麼,哪裡的地殼最厚呢?
當然是我國的青藏高原,科學家預計青藏高原的地殼厚度可以達到70公里左右,青藏高原的地殼之所以如此厚,與青藏高原的成因密切相關,青藏高原本身就是印度板塊俯衝亞歐板塊所造成的。
既然既然地殼最厚的部分位於我國的青藏高原,那麼最薄的地方又在哪裡呢?地殼最薄的位置就是位於日本海溝南部的馬里亞納海溝,這裡既是地殼最薄的地方,同時也是海洋最深的地方。目前認為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達到了11000米,而此處的地殼厚度卻可能只有兩公里左右。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怎麼也鑽不穿的地殼實在是太厚了,可是從整個地球的角度來看,地殼其實是最薄的,我們剛才說了,地殼的平均厚度大約在17公里左右,就算是最厚的青藏高原也不過70公里而已,而地球的直徑達到了12756公里,約為地殼厚度的180多倍。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舉個有趣的例子吧,蘋果皮相對於蘋果而言是一種很薄的存在,但如果我們將蘋果皮削下來,將它疊放180層,你就會發現,其高度要比蘋果的直徑高得多,也就是說,如果地球是一個蘋果,地殼則比蘋果皮還要薄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