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有種心動叫:對方正在輸入中。
有種心酸叫:對方撤回了一條消息。
為什麼會讓人心酸呢?原因可能是以下這種。
這是一些人的曾經,也是一些人的現在。
你撤回的消息,對方並不在意。
而感情里最怕的就是:模糊不清的感情,若即若離的戀愛。
「被動的男人壓根不存在,再木訥的男人,面對自己喜歡的女人都會主動。」——電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
很扎心,但卻是事實。
就像喜歡去的景點、喜歡吃的食物,你總是熱情滿滿。
一段關係也是如此,並不是單純靠點贊、秒回來評判。
而是要看感情里,那個人對你的主動程度。
年少時的我們,或許有過這樣的體驗:
和喜歡的人,即使彼此之間不說喜歡;
但那不經意間的指尖觸碰、眼神交流,就足以讓人整夜輾轉難眠。
那時候的曖昧,連空氣中都會散發甜蜜的味道。
但成年後,如果和一個人曖昧久了,對方還沒有表白。
一種原因是:對方太害羞了,遲遲不敢。
而另一種可能就是:沒那麼愛你,才會跟你一直曖昧。
作家小岩井,曾經講過自己被曖昧的經歷。
有一個女孩經常在晚上打電話給他,且常常聊到深夜。
他覺得女孩是喜歡他的,只是他們誰都沒有說出口。
有一天,女孩牽著另一個男生的手出現在他面前時;
他卻只能在心裡默默地說:「好像遇到了世界末日。」
曖昧時的關係,結局總是令人扎心。
25歲以後,漸漸明白,曖昧更像「消耗感情」的代名詞。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也會發現,自己越來越需要一份成熟的感情:
那是清清楚楚的喜歡,明明白白的愛戀。
在《請回答1988》裡面,狗煥和阿澤同時喜歡著女主德善。
一個愛的猶豫,一個愛的坦誠。
女主最終的選擇,自然也是給她篤定感情的阿澤。
他不但會大膽地跟別人承認自己對德善的喜歡,更會直接做出行動。
在德善約會被放鴿子的時候,他會放棄比賽,趕到她身邊;
會在別人嫌棄德善能吃時,主動把自己的那份讓給她;
更會坦然真誠誇獎德善:「你比李英愛更好看」。
人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會一直保持模稜兩可的態度。
愛情也一樣,雖然會猶豫,但不會後退,更不會拱手相讓。
真正喜歡一個人時,就算再冷靜的人,也會努力靠近對方。
比起曖昧不清,這種勇敢示愛的人,才會讓對方更安心。
文章開頭的那些讀者們問我,對方究竟喜不喜歡她。
其實答案真的很殘忍:
當我們在質疑對方喜不喜歡自己的時候,答案只可能會是不喜歡。
喜歡是藏不住的,不喜歡也是一樣的。
你朋友圈的每一條動態,ta並不會個個點贊、條條評論。
你的微信信息,ta不會置頂,更不會永遠秒回。
甚至你撤回的消息,ta連問都不問一聲。
對你忽冷忽熱的人,彼此的關係也只會漸行漸遠。
或許對方的確很忙,但前提是一定會給你篤定的感情。
愛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態度,不會給你模稜兩可的感覺。
我爸一米八一的個子,有才華有氣質,年輕時很受女孩們的喜愛。
那個時候家裡還是包辦婚姻,可我爸不願意將就。
直到遇到一個長相普通、愛讀書的女子,他就徹底心動了。
身邊一些親戚好友,都覺得母親配不上父親。
但我爸總是霸氣地反擊:「我就想娶她。」
喜歡就大膽表白,愛就要把她娶回家。
這世上總有些感情恆久不變。
無論你遭遇何種不幸,我都未曾遠去。
其實99%的人,都能分清對方是否真的喜歡自己;
只不過大家都不願意承認而已。
愛你的人,少不了有所行動。
《步步驚心》中,劉詩詩對吳奇隆動心是在一場大雨里。
他心疼在她跪在雨里受罰,所以陪她一起淋雨。
怕被小孩子誤傷,他會著急的把她護在懷裡,寧願自己受傷。
面對她的一次次拒絕,他還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告訴對方,他就是要跟她在一起。
愛一人時感情是篤定的,不會讓你產生懷疑。
找無數次機會,去證明別人到底喜不喜歡你;
其實是對自己情緒和關係的一種消耗。
感情這種事,不需要把自己包裝好了,才想著坦誠心意。
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