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十年經濟變化,北方經濟強市只剩4席,僅這兩座城市排名增長

2020-01-04     西一安鮮

時間已經進入了2020年,全國主要城市已經陸續召開年底總結工作會議,對於長期關注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我國區域經濟、城市經濟發展的廣大朋友,都在翹首期盼我國以及各城市GDP的陸續公布,其中也有部分城市預計出了2019年的地區生產總值(例如福州市預計2019年GDP約為9200億元),不過關於地區生產總值大家均報以謹慎態度,最終均以各地統計局正式對外公布的數據為準。

然而縱觀我國城市近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呈現出南強北弱的發展態勢,且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

在2019年全國各城市GDP對外公布以前,今天我想帶大家回顧一下過去十年(2008-2018年)我國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變化。

過去十年時間,在城市經濟發展表現方面,南方城市表現極為突出。其中深圳超越同省老大哥廣州,站穩全國經濟第三城;成都超越苦追多年的武漢,晉升全國經濟十強;長沙更是一路過關斬將,10年時間經濟排名上升了9位;南京也不斷提升自己的首位度,經濟排名直追前進了6個名次。

如此多的南方城市通過優化改革,產業協調發展,經濟取得了顯著的增效。然而有進就有退,十年時間也有多個城市跌出全國20強,且大都出現在北方。

通過2008年與2018年全國城市GDP排名對比發現,2008年我國經濟30強城市中,北方城市占據13座,分別為:北京(2)、天津(6)、青島(9)、瀋陽(15)、大連(16)、唐山(19)、煙台(20)、鄭州(22)、濟南(21)、哈爾濱(24)、石家莊(25)、長春(27)和濰坊(29)。

十年更替,2018年全國經濟30強城市中,北方城市僅剩9座,分別為:北京(2)、天津(6)、青島(12)、鄭州(16)西安(20)、濟南(23)、煙台(24)、大連(26)、長春(27)和唐山(29)。

製圖:道中遇雨

對比十年排名更替我們發現,北方城市不僅入圍數量在減少,同時幾乎所有北方城市的經濟排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僅有鄭州和西安排名出現增長。

2008年,西安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90.04億元,雖然位列整個西北五省第一位,然而在全國只能排在第36位,因此在2008年全國城市經濟30強中也沒有出現西安的身影。

然而西安通過十年時間實現跨越,2018年實現GDP8349.86億元,時隔26年再次入圍全國20強,排名上升16位,20強排名升幅全國第一位。

但即使取得如此成績,全國部分網友依然帶著舊眼光看待西安,始終想當然的認為全國經濟十強才算強,城市GDP過萬億才算強,而根本不會在意西安從一個低的經濟起點通過十年時間GDP站穩8000億元,距離萬億俱樂部僅剩臨門一腳。

而西安的活力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地區經濟方面,在人才爭奪方面,西安更是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搶人」,僅2017、2018兩年,就新增戶籍人口100多萬人,常住人口超越1000萬,過去的2018年西安市以33.5萬人的新增人口位列全國第三位,僅次於深圳與廣州。

經濟、產業、人口的活力得到了專業機構的認可,在2019年2月,由仲量聯行發布的「世界20大最具活力城市」中,西安市位列全球第9名,中國城市第1名。

城市的活力離不開一座城市的創新精神,2019年3月,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機遇之城2019」排名中,西安市位列綜合排名第11位,報告重點肯定了西安市在智力資本和創新、區域經濟帶動作用、經濟影響力以及城市交通與規劃等維度的出色表現。

城市的活力與創新,影響著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2019年11月,中國社科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城市200強」,中國城市中有39座入圍該排名,其中西安位列全球第150名,較2018年提升21位,成為榜單中唯一上榜的西部城市。

城市競爭力的背後離不開金融市場的活力與發展,2019年12月,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國金融中心指數」,在全國31個金融中心排名中,西安市較2018年提升2位,位列全國第11位。

一座城市除了經濟發展,也需要重視人文藝術的協同發展。

過去的2019年,西安市入圍全球宜居城市的同時,也躋身全球人才競爭力城市榜單。

旅遊方面入選旅遊熱門目的地、客源地、消費力等十大城市,同時還榮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遊人數十大城市和遊客入境最熱衷十大目的地。

其中以唐文化打造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榮獲全國首批商業示範街,「石頭人」、「不倒翁小姐姐」更是火遍全網。

通過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的優秀示範,西安著重打造夜間經濟,2019年11月,西安市獲評「夜間經濟十強城市」,其中《長恨歌》被評為「遊客最喜愛的十大夜間演藝」。

暢遊西安古城,一邊感受中國獨有的漢唐文化,另一邊品嘗西安特色的小吃美食,2019年5月,西安獲評「2019中國大陸城市逛吃指數榜單」第六名。

經濟增長、吸引人才、打造特色旅遊文化、倡導夜間經濟發展,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西安市連續第8年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9年,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和貿易環境,西安市前三季度進出口出現斷崖式下跌,經濟增長速度也低於往年。

但在外部貿易環境和經濟環境受挫的前提下,西安市依舊出重拳發展民生,制定西安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第一批53所新建和改擴建學校統一開工,解決上學難問題;同時追加固定資產投資,全市619個重大項目,共計6358億元投資,先後集中開工。

同時舉辦全球硬科技大會,全球程式設計師大會,並於年底順利舉辦第三屆西商大會。並於2019年12月底順利取得2023年亞洲杯足球賽的承辦權。

2020年,西安市將重點打造樞紐經濟、門戶經濟和流動經濟在內的三個經濟,以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集群建設作為重要發展支撐,繼續深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加快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步伐。

未來的發展中,還會遇到各種不確定的制約因素,但相信已經奔跑在發展大路上的西安,一定能攻堅克難,奮力追趕超越。

祝福西安,也祝福全國所有努力進取的兄弟城市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GQiem8BMH2_cNUgVC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