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處理人際關係總是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而這樣的人,往往更容易有所成就,實現夢想。一般來講,真正高情商的人,會格外看重這兩點,往往人脈更廣,事業更順,而情商越來越高的人,預示著他開始走出低谷,可以這麼說——一個人,一旦出現這兩個特徵,往往開始變得強大!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增廣賢文》
譯文——為人處世,能夠做到忍讓,才是真正高明之人,退一步是為了以後的更進一步做好準備;待人接物多寬容,可以為自己積累福運,利益他人,實際上就是自己獲利的前提。
和別人發生衝突牴觸的時候,不要咄咄逼人,應該給別人留條退路,這樣不僅僅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所謂:窮寇莫追,老話講得好——狗急了還跳牆呢!兔子急了也咬人,如果把對方逼進死胡同,反而會激發他絕地求生的鬥志,那樣反而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所以說即便有理也應讓三分,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最好,實在不行可以適當強硬一點,但是不能把力道使過,總需要給對方一個台階讓他全身而退,而不是被逼急了和你魚死網破。
當然,一般而言,我們儘量不要走到別人的對立面去,儘量融合而不是針鋒相對,那麼就需要我們怎麼做呢?——想辦法幫他得到利益,然後從中獲取自己的利益,這是一個不同以往的思維方式,往往我們總是先考慮自己的得失,再去兼顧別人,其實這樣的思路往往四處碰壁,其實我們不妨轉變一下思路,讓別人獲利在先,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能夠賺多少,得到多少,而是讓對方得到一些好處,嘗到一點甜頭,那麼接下來他自然樂意和你進一步交往合作,你賺錢或者獲利,就變成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正如《道德經》所言: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獲得一些東西,必須首先給予一些東西。
利益他人,往往可以成就自己,我們縱觀古今中外的風雲人物,或是為他人造福,或是救他人危急,或是為別人提供便利,或是讓別人得到實惠,然後,在不斷的讓受益人群增多的過程之中,自身的成就也達到巔峰。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語出《論語》
意思是說:遇到問題,自己多承擔一些責任,多反省自己的錯誤和缺點,而少去苛求指責別人,這樣,就不會招致怨恨。
建立廣泛人脈的前提,就是做得到寬容大度。怎麼能做到寬容大度呢?——就是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或者遇到麻煩、遇到挫折坎坷,先不要急著指責對方,而是應該首先反觀自身,找一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存在什麼過失或者錯誤,是不是無可挑剔,如果自身存在錯誤,那麼先改掉自身的錯誤,這樣才能讓別人信服。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僅僅是一個人格局和修養的體現,更是一個有志於開創事業、大展宏圖之人獲得廣泛人脈,快速發展自己所必備的素質, 減少和別人的衝突牴觸,哪怕是對手都可以對你心悅誠服,這樣的人,自然可以厚德載物,何愁大事不成呢?
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一個人能夠做到寬容大度,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挑剔別人,這樣不斷的完善自己,讓別人無可指責,就可以立於不敗。其實我們只需要完善自身就夠了,對方做得不好,自然會承受相應的後果,不需要正面和他硬扛,如果把心思都放在挑剔與指責上,那麼自己的時間精力也必然浪費掉,實在是得不償失之舉。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邯鄲之戰中滅了在邯鄲稱帝的王郎,清剿戰利品的時候,劉秀的親信發現大量劉秀部下私通王朗的信件,居然有數千封之多,裡面難免有一些對劉秀攻擊詆毀的言語,親信覺得事關重大,就把信件呈交劉秀,劉秀的部下聞聽此事,一時人心惶惶,沒想到劉秀拿到這些信之後,壓根沒有打開看,而是當中一把火燒個精光,然後說了一句話:令反側子自安——讓那些做錯事的人各自心安吧。
不得不說劉秀這氣度,真的是帝王胸懷,真的是這樣——你對別人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王陽明在《與薛尚謙書》中寫道:「經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後日之得。」所以,真正的聰明人,志在全局之成敗,而不是計較一時之得失!就算有人曾經辜負你,甚至曾經背叛你,只要當下你們利益一致,完全可以既往不咎,自己多存個心眼就是了,沒必要睚眥必報、反目成仇,很多時候,多一個朋友和多一個敵人,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後果,甚至,直接影響最終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