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加拿大的留學生在河南中醫學院三附院學習抓中藥。「除名風波」後,很多中醫藥界人士並不擔心中醫藥在世界的接受度被減弱。 (ICPhoto/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21日《南方周末》)
引發除名的導火索不在於目錄編纂方,也和中醫的國際地位無關。
11月1日,從這8所院校畢業、在美國報考西醫執業醫師考試的校友接到通知,他們的考試資格被取消,已參加考試的成績也無效。
很多國外機構並不了解,中國的中醫教育和全世界都有很大不同。「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推動中西醫結合教育,創新地將中醫院校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管理,普及西醫學基礎課程。因而,所有中醫和西醫院校的學生受到的基本訓練是一致的。」
8所中國中醫院校「被國際名錄除名」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
2019年11月6日,消息先由韓國媒體傳出。《韓國生物醫學評論》報道,大韓醫師協會通過醫療政策研究所得到確認,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機構已於11月1日將中國8所純中醫藥大學從《世界醫學院校名錄》(The World Directory of Medical Schools,以下簡稱「WDMS」)中剔除。
多家國內中醫藥「第一梯隊」院校名列其中。八所中醫院校分別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雲南中醫藥大學。
南方周末登錄世界醫學院校名錄網站檢索發現,已查詢不到上述學校信息。名錄編撰機構亦回復南方周末,11月1日,這8所院校確實已被移出名錄,但仍有20所中國中醫院校位列名錄之內。
對此,2019年11月18日晚間,教育部表示,該名錄由非政府組織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管理,變更不影響中醫院校畢業生獲取醫師執業資格。
但名錄變更對於從這8所院校畢業、報考了美國執業醫師考試(USMLE)的學生已經造成了實際影響。
11月20日,世界醫學院校名錄作出官方回應,除名系因八所院校沒有為學生提供在中國境外獲得臨床執業資格的課程,該決定並不是對中醫藥質量或重要性的評價。
在美申請西醫執照受影響
世界醫學院校名錄起初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匯總編纂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於向國際社會提供全球範圍內2900多所醫科大學的歷史、運營方式和教育項目等信息。但在多年間,名錄編纂方几經易主,直到2013年才又回歸到WHO手中,由旗下的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和國際醫學教育和研究基金會(FAIMER)負責目錄更新工作。
「儘管是非政府組織,但由於目錄都是和各國政府機構直接溝通,具有相當的權威性,美國對國外醫學院校畢業生的資格認證僅以此為準。」上海中醫藥大學美國校友會會長、紐約中醫學院院長陳業孟告訴南方周末,畢業於世界醫學院校名錄中的高校是報考美國執業醫師考試及其他標準化醫學考試的重要條件。
11月1日,從這8所院校畢業、報考了美國執業醫師考試的醫學生們接到通知,他們的考試資格被取消,已參加考試的成績也無效。
這也意味著,今後,這8所純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希望通過USMLE考試在海外行醫幾乎再無可能。USMLE標準苛刻、難度極高,號稱世界上最難的標準化考試,不少海外醫學生以通過這項考試作為夢想奮鬥。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共有約六千多名華人通過該考試在美行醫。
「這屬於極大的倒退,對中國也是不公平的。」中西醫師李永明博士是為數不多的有著中醫學背景、去美國後通過西醫執業醫師考試的人,多年來一直從事中西醫工作。
很快,海內外掀起巨大討論。陳業孟是最早關注到此事的人之一。11月5日,他在第一時間向其母校校長致信,希望校方能與教育部和外方組織積極溝通,恢復包括上海中醫藥大學在內8所中醫藥大學的目錄資格,保障畢業生應有的權益。
為了平復熱議,一些知名中醫院校紛紛表態。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教授對外發出聲明:目前學校正在與相關機構進一步溝通此事,但網絡上大量信息描述不實。此事與我校醫學院校地位、我校學生取得醫師資格及以醫生身份進行國際交流沒有任何關聯,即使在美國,也不影響報考和取得中醫類別的醫師資格。其影響僅限於,對在美國申請西醫執業的資格認定,對此,學校也在通過相關部門和機構積極溝通協調中。
上海中醫藥大學也回復北美校友會稱,「已將此情況彙報給上級有關部門。按照中國執業醫師法,中醫師也是執業醫師範疇,中醫院校應屬醫學院校,有關事宜正在溝通中。」
是什麼導致了「除名」風波?
「這次除名事件在我們中醫界裡就是個笑話,好的不在了,差的留在上面,本身名錄就有問題。」一位北中醫校友、中醫學教授告訴南方周末,現有WDMS名錄中仍留有20所中國的中醫類院校,但無論是規模、水平和教育質量都比不上被除名的8所純中醫院校。
很多媒體都將「除名風波」和中醫不被現代醫學承認關聯起來。事實上,陳業孟告訴南方周末,引發除名的導火索不在於目錄編纂方,也和中醫的國際地位無關,而在於中國教育系統內部改革和名錄製定方的規則調整。
「現在看來是國內中西分家的結果。」陳業孟說,一直以來,中國教育部的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委員會都是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的對口單位,為其提供及核實進入目錄的中國醫學院校名單。但是在2018年年底,這一機構進行行政改革,單獨成立中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所中醫院校設立臨床醫學專業,仍接受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而被除名的8所中醫院校只接受中醫藥專業認證。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名錄中仍留有20所中醫類院校。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醫教授告訴南方周末,這20所中醫院校皆因前幾年「趕潮流」開設了西醫學「臨床專業」,有幸逃過「被除名」一劫。他所在的中醫院校便是其中之一,「中醫院校里的臨床專業都是招不滿的,誰會去一個中醫院校報西醫的臨床專業?」
目錄編纂方在郵件回復南方周末問詢時也承認,他們不審核醫學院的質量、水平和層次高低,收錄到WDMS的醫學院只需要是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教育方案、使學生獲得執業醫師執照的教育機構。「收錄進入名錄的醫學院校,不代表WDMS就認可,也不代表發起組織WHO或是旗下機構的認可。」
一位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否認除名和機構改革相關,只和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更改了納入規則有關,「他們只承認西醫學的臨床醫學專業,有開辦此專業的院校才會被納入」。
陳業孟也提到了規則修改的問題。他告訴南方周末,過去世界衛生組織在管理WDMS時,把傳統醫學院校(中醫院校)與西醫院校並列。然而,WFME在接管WDMS後,已將規則調整為只收錄開辦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院校。因此在接到教育部下屬臨床醫學專業委員會院校調整的名單後,他們將8所純中醫院校從名錄中剔除了。
11月18日,自2015年起擔任WFME主席的David Gordon教授回復媒體稱,他們最近一直在整理名錄中的中醫藥院校,目前已經到了最後階段。納入目錄的院校都是提供基於西方科學的醫學院校信息,這個決定無關中醫藥的水平或重要性,但對全球的醫學生及監管機構很重要。他們也給8所中國院校回信解釋過原因。
病人正在接受針灸療法,針灸在海外受到熱捧。 (ICPhoto/圖)
「國外根本不理解中國的中醫教育」
David Gordon教授在回復媒體時稱,「之所以沒有將傳統醫學院校(包括中國、韓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的)納入名錄,是因為一些傳統醫學院校畢業生沒受過西醫學訓練,在出國後隱瞞了自己的專業,獲得了執業醫師許可證,這對那些不知情的患者是有風險的。」
這引起了海外中醫學者的極大不滿。他們反對將中國的中醫院校和韓國、印度等地的混為一談。在李永明看來,這些國家的傳統中醫院校都未納入本國的高等教育管理,屬於技能培訓類學校,沒有相應西醫課程和系統化訓練,根本不能與中國的中醫院校相提並論。8所中醫院校被除名,可能恰恰是受到了其他傳統醫學院的非正規受訓畢業生不良行為的「牽連」。
陳業孟也有類似觀點,他向南方周末解釋,中國的中醫教育和全世界都有很大不同——這點很多國外機構並不了解。「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推動中西醫結合教育,創新地將中醫院校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管理,普及西醫學基礎課程。因此,所有中醫和西醫院校的學生受到的基本訓練是一致的。」
正因為此,一些優秀的中醫畢業生有著紮實的西醫學基礎,在美國等地深造時會繼續考取當地行醫執照。
「我們的中醫學院學生都是五年制本科,正規的醫學院教育,無論從師資、規模、水平和課程都達到了美國執業醫師考試的基本要求。過去西方一直是承認的,所有考過的人及其實踐(包括我自己),都是很好的證明。」李永明說,如果排除在名錄外,不能參加美國執業醫師考試,無法在海外行醫,對這部分希望深造的學生是很大的打擊。
在前述北中醫校友看來,這次事件的影響只是暫時的,中醫藥走出去完全可以靠中醫藥相關資格認定,「我們為什麼要拿西醫的執照呢?」 他也絲毫不擔心,中醫藥的國際化和在世界的接受度被減弱,「中醫現在在國外比西醫火。很多西醫專業畢業的學生都在出國前臨時學點針灸,裝成中醫到國外開診所。」
「名錄的事情不會阻礙中醫的發展,優質中醫藥的國際認同會越來越高。」該中醫教授舉例,大量優質的中醫院校都在與國際合作。2017年起,廣東省中醫院與諾獎評選機構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烏普薩拉大學共建「中醫藥聯合研究基地」。2018年10月,北京中醫藥大學與哈佛大學醫學院達成了在中美兩地輪流長期舉辦會議的共識。
無論如何,釐清中醫藥的概念定義、規範中醫藥發展都將成為趨勢。2019年5月25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11版(ICD-11)》。在這個版本中,中醫的藥物信息等術語規範被列入第26章傳統醫學分類系統。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袁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