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報紙改變一個國家,《新華報童》致敬烽煙中的少年

2021-05-03     魚為影評集

原標題:一份報紙改變一個國家,《新華報童》致敬烽煙中的少年

《新華日報》,這份從烽火硝煙中走來的具有光榮歷史的報紙,在抗日戰爭期間,它是「黨的一個方面軍」,是 「鼓勵前進 的號角」,是為黨爭取了廣大群眾,培養了一批青少年的利器。音樂劇《新華報童》講述的,正是「皖南事變」背景下活躍在街頭的報童的生活,通過迷茫少年們認知的變化與成長,記錄下了那個時代大眾對壓迫的反抗、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努力,以及新聞改變世界的力量。

「叮噹響 響叮噹 新華一出街,銅板就叮噹響」這是報童上街時喜歡唱的歌,大抵也是他們對《新華日報》這份報紙最初的定位——報童不懂報紙里講述的大世界,但明白賣報是他們賴以維生的手段,事關溫飽,所以吆喝的也特別賣力。

其實,在這場百年獻禮的原創音樂劇中,溫飽是最尖銳的問題,不管是帶著妹妹逃難的江陽,還是平頭、九哥、小眼鏡、面嬢嬢,亦或秉持「每個人都能被收買,只是價碼不同」宗旨的特務李衡哲——「人人飢腸轆轆,個個來勢洶洶,還不是為了活命,自相魚肉」……

但是高聲叫嚷也並不那麼安全,隨著現實環境的越來越惡劣,圍繞著報紙生存的江陽、九哥等人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常常因為高聲叫賣報紙的內容被抓進警局,突如其來的轟炸更是將他們的生活轟個稀碎,「逃亡、逃亡、逃亡,尋找防空洞的方向;逃亡、逃亡、逃亡,穿過熊熊的火光……」

於是,舞台從大後方「陪都」重慶變成烽煙四起的戰場,此時舞台音樂劇的優勢發揮了出來,主創除了挖掘了重慶方言里特有的節奏特點,更是大膽啟用了極具現代感的搖滾與說唱,並首次使用了聲音景觀沉浸聲系統,在炮火的炸響聲、報童們出街的吶喊聲中,呈現出重慶人炸不倒炸不垮的熱血與風骨。

「四方傳,傳四方,新華一出街,消息就傳四方」,是這場改變的開端,在經歷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磨難之後,波瀾壯闊的歷史也慢慢展開,通過報童、編輯、記者、警察、特務等人的視角,不同的人不同事開始化學反應,少年們也在艱苦的生活之中,收穫了友情和理想,更在那些記錄時代的報紙中,懂得了信任與信仰,完成了從迷茫少年到愛國青年的轉變。

引領眾人改變的,正是這份報紙,「天總會亮的,紅日出東方」,他們堅信黑夜必將過去,黎明終將到來——故事在妹妹江雨的讀報聲中緩緩結束,但好似又並未結束,其中有她對哥哥的懷念,更有她眼中世界的變化,而從她讀報的行為之中,也讓更多人看到,知識的力量,真實信息的及時傳遞,在潛移默化的改變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並且最終改變世界。

網絡時代,報紙雖然漸漸消失,但新聞還有知識的力量並不因此改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4NWMnkB9EJ7ZLmJTj5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