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救的到底是什麼?

2022-10-12     魚為影評集

原標題:《搜救》救的到底是什麼?

相對於《搜救》剛剛上映時對「救不救」的激烈爭論,在大家都冷靜之後心平氣和的聊上幾句,可能更有利於了解一場「搜救」背後打底要救的是什麼。

甄子丹不打了,就讓人物回歸到正常人的範疇,有焦慮有怒氣,挨打也要護臉,崩潰也會自殘,平時不作為,但關鍵時刻會裹亂,看著就來氣,但作為父親,這個角色如何表現舔犢情深都不為過。

熊孩子就更不要說了,能作的妖都作了,該遭的罪也都遭了,許多恐怖片里,這種人是無法生還的,但是,在災難片中,他們正是被「搜救」的重點,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去挽救的人群。

之所以會引發爭論,是因為這對父子讓觀眾有了情緒,也給了鍵盤俠們抨擊的方向,人渣就不應該得到尊重,更不應該為了這種不顧大局的人做出涉險舉動甚至付出生命代價。但,為什麼影片還是在極端的環境以及人物情緒中,向危險跋涉而去,去搜救那個迷失在冰雪之中的「孩子」?

因為,《搜救》要救的,是所有人對這個社會以至於背後這個國家的信心!

去看所有以營救為題材的影片,好萊塢的《拯救大兵瑞恩》也好,主旋律影片《萬里歸途》也好,營救所付出的代價無不沉重,但為什麼仍然有人前赴後繼去完成搜救?

因為,只有這次有人去救了,那麼所有旁觀者才有理由相信,當自己遇到同樣危機,也會有人來救自己,如果負責營救的單位也和鍵盤俠一樣,情緒上腦,這次對裹亂的人放棄搜救,那麼,下次可能因為你不夠熱情而放棄搜救——那將是另一種恐怖的災難,被救變成少數人的特權。

所以《搜救》其實也是文明進程中的一次有益探討,惱怒留在銀幕之內,而答案則在現實中開出溫情之花。

也有人會說,如果堅決不救,以做警示,就能避免讓更多人以身犯險,顯然,這又是一種因噎廢食的意見,冒險是人類的天性,不能因為懼怕別人冒險,就讓所有人舉步不前,讓人違背天性同樣是一種災難。

希望所有人都能自由冒險,也希望所有人遇到危險都會有人搜救,即使這個人是個混蛋。而這,也正是能保障所有人沒有生存後顧之憂的底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05e5be2a7005a6b8310f624b7f20a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