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問題,這位老魚友的話,可謂一語中的

2020-04-09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一位飼養觀賞魚多年的老魚友辛苦碼字,為大家總結了有關觀賞魚飼養密度的經驗和體會,希望養魚老道藉以和各位魚友分享。

以下部分為老魚友的飼養心得:

一、飼養密度過低,觀賞魚也未必適宜

和大家交流下我對觀賞魚飼養密度的個人心得體會:

對於很多魚類而言,在自然界中大部分都是藉以群居的方式才會得以生存,這是它們保護自身安全的一種有效方式。

這種方式在魚類的生存基因延續中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所以過低的伺養密度,對於這類魚而言,並不是它們比較適宜的生活方式,尤其幼魚更是如此。

在這種過低的密度下,幼魚容易出現過度緊張的情緒,具體表現可能為遊動亢奮,看起來非常精神,實則對魚兒的健康不利。

在喂食充足的情況下,小魚苗只有盡力讓自己的個體快快長大、體型更適合自己快速遊動的發展,讓其增加安全感。

這是生物進化適應所決定的,在水族箱裡生存,其實它們的觀賞性和壽命可能會因此而下降。

上述是這位魚友的一段評論,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尤其是魚苗期,對於某些品種的觀賞魚苗而言,它們的神經質也是出了名的,比如說大部分的慈鯛科觀賞魚,它們的幼魚都會有一定的群游性,這個群游性就是小魚苗們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

正因為千百年的進化過程,導致了有些觀賞魚憑藉著大量的產卵量來維持種群的延續,我們比如說根本不會看護魚卵的金魚、錦鯉等,它們的小魚苗就很少會有群居性、或者說是群游性,因為它們大多數靠的就是以數量取勝,小魚苗有所損失很正常,不會影響到整個種群的正常發展。

而對於很多慈鯛科類的觀賞魚來說,它們的親魚都會看護小魚,無論是雌魚或者雄魚護卵,亦或是口孵繁殖,小魚苗之間,還有小魚苗和親魚之間,都會有一定的互動性

只要是遭遇到危險情況,整個魚群都會迅速做出反應,因此這些觀賞魚的產卵數量比起非慈鯛科魚類就會少很多,但是小魚苗的存活率要提高很多。

正因為它們有這種天生敏感和神經質的特性,所以在魚苗期的飼養密度不宜過低,過低的話,它們可能更加的擔驚受怕,如果長期壓抑就會出現各種不良的狀況,比如說七彩魚苗、燕魚苗等,在比較大的水體飼養,小魚苗可能會出現驚嚇過度,不進食的情況。

二、飼養密度過大,當然更不好,會導致水質問題和觀賞魚禍患實際疾病

同時,觀賞魚的密度過大肯定也不好,最起碼一點就是水質不易維持,不管是幼苗還是成年魚類,都會出現各種打鬥現象,同時飼養密度過大,可能小魚苗會攝食不均,最後由於個體的差異原因,導致自相殘殺。

而在成年魚中,由於牽扯到領地意識和發情繁殖等問題,如果飼養密度過大的話,幾乎使得很多成魚,尤其是慈鯛科觀賞魚失去了領地意識,長久也不會出現想要繁殖的徵兆。

就比如前幾天我到老鄒大叔那裡去觀賞他的金魚,他就提出來一個問題,為什麼他的金魚比起我的蝶尾、鎏金要大得多,那可是要水質有水質,要溫度有溫度,但是絲毫沒有發現它們出現追尾的情況呢?而且,它們還是和七彩一樣,一直攝食魚蝦漢堡還有魚蟲的,按理說營養也夠用了。

究其主要原因,其實就是一個飼養密度過大,這個情況在很多魚友,飼養有燕魚、七彩、迷你鸚鵡魚、金魚等等這些觀賞魚的過程中,都會遭遇到。

換句話說,就是觀賞魚不是傻子,即使不知道看護魚卵,它也會知道什麼環境更為適合自己繁殖和更有利於自己後代的成長,這些問題之所以遲遲不能解決,都來源於飼養密度過大。

我們就更不用說什麼,因為飼養密度過大,造成觀賞魚缺氧、水質敗壞等問題,從而導致觀賞魚患病或者死亡。

所以說合理的密度才是我們能夠養好觀賞魚的必須條件。

三、如何判斷觀賞魚的飼養密度是否合理?一語中的

那麼,我們如何判定觀賞魚的飼養密度是合理的呢?

我們可以在觀賞魚的飼養容器無任何外部器材輔助的情況之下,以觀賞魚投喂一天食物,消化完畢之後

不呈現集體或者個魚的浮頭現象來判斷其上限。

以魚兒正常遊動或者靜止悠閒的情況下,個魚呼吸不急促來判斷其下限。

觀賞魚只有在合理的密度下,魚兒的安全感才會增強,尋食狀態積極且永遠能夠有效保證覓食時的活力,群體的應變能力會比個體時增強,它們的整體抗病能力也強。

上述是這位魚友的第二段評論,我認為對於新魚友們幫助最大的,就是這兩個上限問題,可謂是一語中的。

我們來看第一個重點,那就是很多新魚友的魚缸里,即使是過濾氧氣全部齊備,觀賞魚在一天攝食完畢後,還會來到水面浮頭和缺氧,那麼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飼養密度已經是大了無數倍,如果關掉氧氣呢,敢嗎?

如果關掉過濾呢,全部玩完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停電了,我們怎麼辦?

我們可以事先問問電廠,具體什麼時候停電,然後等到停電的那天,提前集齊親朋好友,大家來個全魚宴,那也是不錯的,既增進了親友們的感情,在老婆大人面前又有了換魚的理由,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一個關鍵點,正好和我昨天發的蝴蝶錦鯉的正常巡遊狀態相呼應,那就是觀賞魚在正常巡遊或者靜止時刻,它們的魚鰭舒展度、巡遊姿態、魚鰓開合力度等等,是否完全達到正常,這些因素才是我們平時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最應該去專注的,而且必須是遠觀不是近觀才可以觀察到。

所以說,很多的新魚友一直不停的在追問,我的觀賞魚飼養密度到底是多少合適?

投喂一天,觀賞魚消化完畢之後,傍晚回家關掉過濾一段時間試試,然後再去仔細查看,魚缸里觀賞魚的狀態到底會如何?

這個方法不失為我們判斷觀賞魚飼養密度是否合理的一種有效手段。

很多魚友會說了,我的魚缸水質本來就不好啊,關掉過濾觀賞魚豈不是玩完了?那麼,為什麼你的魚缸永遠都是水質不好呢,就沒有找找原因嗎?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yN0YnEBfwtFQPkd0Q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