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蓓蓓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編輯給大家解疑釋惑,非常感謝為我們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題。」這是人教社微信公眾號近日發布的一條信息下讀者徐學忠的留言。這條微信對老師們提出的關於統編初中語文春季教材的29個問題進行了統一答覆,網友們不禁感嘆:太及時了,我那會兒讀書有這個應答就好了。
抗擊疫情期間,像人教社一樣貼心服務讀者的教育出版社還有很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從中國版協教育圖書工作委員會了解到,其各成員單位紛紛發揮特長,打響了漂亮的科教戰「疫」保衛戰,為全國抗疫提供科教「武器」。
電子版教材教輔 助力「停課不停學」
各社第一時間拿出現有資源免費開放,還專門針對疫情期間的特殊需求進行量身打造
「在所有出版社提供的電子版教材中,人教社的品種最多。」人教社社長黃強介紹,人教社提供的電子版教材涉及20多個學科(學段)的近600個品種,幾乎涵蓋中小學全學段、全學科的教科書和教師用書。截至3月8日,人教版中小學教材電子版下載超過1.09億次。此外,人教社還向湖北省免費提供數字教材垂直服務平台及數字教材,滿足600萬中小學生居家學習需要。
目前,漢文教材的電子版及配套教學資源比較豐富,而蒙古文教材相關工作由於研發難度大、技術力量薄弱等因素步履維艱。作為全國唯一一家編譯出版全國八省區蒙古文中小學教材教輔的專業出版社,內蒙古教育出版社迎難而上,與集團所屬多家技術公司全面推進,啟動了從內容把關、資源加工、平台研發到內容發布,分工合作、無縫對接的硬核工作模式。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社長烏蘇伊拉介紹,經過日夜奮戰,該社開發出2020年春季學期蒙古文教材電子版140種,覆蓋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所有國家課程教材。同時,為改善蒙古文教材配套資源缺乏的狀況,研製了教師用書電子版165種。這些資源自2月19日發布以來,使用學校200餘所、使用班級2600多個、註冊教師1萬多人。
山東教育出版社免費發布了魯教版2020年春季學期電子版教學用書70餘種,同時還在「小荷聽書」有聲讀物出版閱讀平台精選適合中小學生需要的音視頻資源免費開放,如初高中化學、物理等。「這些音視頻資源是電子版教材的有益補充。」山東教育出版社社長劉東傑介紹。河北教育出版社則在2月5日就將冀教版所有教材電子版免費上傳到出版社官網,據該社副總編輯劉相美介紹,截至2月底下載量已超過500萬次。
記者了解到,黑龍江教育出版社打造的國內首款與語文教材同步的漢字教學平台「漢字宮」項目持續免費開放至疫情結束,並聯合專業力量製作完成《生命教育》音頻小課堂在線教育免費資源;廣西教育出版社免費提供桂教版音樂教材教參電子版及配套音頻資源;安徽教育出版社為安徽省初中學生提供各學科新學期免費預習課視頻資源,開放《寒假作業》《寒假生活》等數字資源;福建人民出版社針對省內各地市中小學師生需求,免費提供了《頂尖課課練》等系列叢書的部分電子版內容及配套數字資源。
科普圖書 向孩子傳遞知識與勇氣
關注青少年保健、心理和教育等多層面需求,高效推出防疫讀本和科普圖書
楊靜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美術編輯室主任,接到社裡要緊急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學生防護讀本》的任務時,她的腳還因韌帶完全斷裂打著厚厚的石膏。家人用助動車送她到社裡,春節期間加班時由於腿腳不便,她中午只能靠乾糧充飢。在楊靜和編輯出版團隊的精誠合作、高效運作下,該讀本在短短15天內完成了從策劃、編寫到出版的全部流程,成為全國最早面向學生推出的疫情防護讀本之一。
疫情期間,許多教育出版社都面向青少年推出了防疫科普圖書。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邀請兒童保健、兒童心理及兒童教育相關專家策劃編寫了《疫情期間幼兒居家防護指導 你問我答》電子版;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兒童成長守護系列》(圖書)和《新冠疫情下精神障礙患者自助手冊》(電子出版物);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學生防護讀本》和配套宣傳挂圖、知識挂圖;廣西教育出版社策劃「共同戰疫」系列推文,有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和政策措施宣傳;安徽教育出版社緊急編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小知識》(中小學生版)、《新冠肺炎防控期中小學生生活學習指南》、《健康謠》(挂圖)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小知識》(折頁);山東教育出版社免費發布有聲書《實用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肺炎200問》。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內蒙古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蒙古文《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繪本》,是該社編輯經過四天四夜奮戰,根據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同名讀本翻譯完成的。3月6日,內蒙古教育出版社通過郵寄方式,向內蒙古12個盟市蒙古語授課幼兒園和小學捐贈了1.7萬冊圖書。該社還根據繪本內容製作了4集蒙古語《新型冠狀病毒預防》動畫短片,在內蒙古電視台少兒頻道、蒙古語頻道陸續播出。「希望蒙古族青少年學會科學的防護方法,這是對前線減負的最大支持。」烏蘇伊拉說。
人物故事 書寫平凡中的偉大
深度挖掘抗疫期間典型人物的戰「疫」故事,多種體裁、多種模式出版
四川教育出版社編輯盧亞兵、任舸在《青年戰疫:4個華西急診醫療隊隊員的戰地記事》系列報道中,搖身一變成為「記者」。這一系列報道由川教社與華西醫院急診科共同策劃,跟蹤報道該院4位援鄂青年醫護人員的戰「疫」故事。盧亞兵、任舸經常通宵寫作,稿件經過項目組討論完善後,還需要華西醫院急診科進行專業知識審核,往往一篇稿件要反覆修訂10餘次。2月10日—15日,川教社在官微公眾號推出了5期報道,點擊量累計突破200萬。在此基礎上,該社進一步策劃了同名公益圖書《青年戰疫——華西醫者的仁心與擔當》,目前已邀請知名作家進行整理、創作,出版流程正有序推進。
記者了解到,河北教育出版社深度挖掘抗疫一線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出版報告文學《請組織考驗我》《戰疫情 黨旗紅》;山東教育出版社策劃了《抗疫主題創作:藝術與設計作品集》《抗疫主題創作:宣傳畫作品集》等4種選題,將採取紙電、紙網融合模式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公益圖書《感動——戰「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並舉辦相關主題徵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