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著買,更期待「爭」著讀

2020-04-30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李淼

剛剛過去的世界讀書日,幾家電商平台的圖書銷售成績喜人:當當網公布的數字顯示,4月23日當天,噹噹在1分鐘里銷售圖書350餘萬冊,10分鐘、1小時的售書冊數也較去年「雙11」多了不少;京東「4月讀書月」活動,購買用戶達700萬,童書成交額同比增長43%……近幾年的「4·23」,讀者的購書熱情逐年高漲,圖書行業的關注度和銷售額被大大拉動,這些「戰報」即是有力證明。

不過,在熱熱鬧鬧地「搶」著買之後,讀者能否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讀」,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電子書平台網易蝸牛讀書在「4·23」期間推出的「打卡閱讀」活動顯示,4月20日至4月22日這3天共有81604人次參與打卡,但最終按規定(每天堅持兩小時)完成打卡拉力賽的讀者只有1363人,僅占總人數的1.67%;按總閱讀時間47576.5小時計算,人均閱讀時長不足1小時。此前公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也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雖然保持增長勢頭,但紙質圖書和電子書人均閱讀量均有所下降——紙質圖書4.65本,電子書2.84本,距離我們真正走進全民閱讀社會,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當買書成為一種消費習慣和「固定動作」,說明在國家「護航」及業界共同努力下,崇尚閱讀的良好社會氛圍業已形成。但是,變熱衷於囤書為沉迷於讀書,仍需要業界為讀者「多讀書、讀好書」提供更多的延伸服務,或多策劃一些打開讀者「味蕾」的閱讀活動,讓閱讀打卡真正成為一種風尚和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W_xyXEBfwtFQPkd7m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