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區企兩級政策激勵 創新「師帶徒」工作方法 海淀搭建「師帶徒」平台培養高技能人才

2019-12-27   勞動午報

本報訊 (記者 趙思遠) 「結成優秀師徒對子,師父獎勵2000元,徒弟獎勵1000元」。23日,在海淀區總工會2019年「師帶徒」活動總結會上,21對優秀師徒獲表彰。在獲獎名單上,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占了全部21席中的14席。「這是海淀區總工會與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通過區和企業兩級平台,在創新『師帶徒』形式、重獎優秀師徒等工作中各具特色、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副總經理趙書田說。

據了解,為推動企業培養後備人才,為海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提供技能人才支撐,2019年海淀區總工會組織開展跨行業、跨領域的「師帶徒」活動,組織了66對師徒開展實施了師徒培養交流工作,最終21對師徒成為本次活動的優秀師徒。據區總工會職工職業介紹所主任蘇敬聲介紹,海淀區從事製造業的多為高新技術企業,智能化對技術工人的從業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本次優秀師徒評選理論水平與實操技能並重,加大了對優秀師徒的資金獎勵力度,旨在讓更多企業樹立新型師徒意識,創新「師帶徒」工作方法,提高「師帶徒」工作積極性,提高海淀區技能人才的綜合能力。

「我們企業堅持『師帶徒』活動的傳統已經將近二十年了,近年來,通過參與海淀區總工會的『師帶徒』系列活動,我們既借鑑區里的優秀經驗創新了活動開展的方式方法,也保留了我們自己的企業特色。」趙書田向記者介紹,有了海淀區搭建的「師帶徒」平台後,首先,企業「師帶徒」的人員範圍變大了。企業以前的「師帶徒」只局限於研究人員,借鑑海淀區經驗後,現在範圍擴大到了技能操作人員與管理人員。其次,師帶徒傳授技能的方式變了。以前只是通過培訓和講課的方式,現在更注重手把手的傳授實操技能。最後,師徒關係由原來的「一對一」,發展為現在的「一對多」或「多對一」。技能領軍人物可同時帶幾名徒弟,提高職工的平均水平;徒弟也不局限於一個師父,可以在不同領域得到提升,打造成綜合型的技能人才。

「除海淀區總工會提供的獎勵外,企業也制定了對優秀師徒的內部激勵政策。」趙書田表示,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對企業內部評出的優秀師徒,會採取不同程度的獎勵,師父獎勵1000到5000元不等,徒弟獎勵300到2000元不等。除此之外,在師徒合作過程中形成發明專利等成果的,公司還會給予額外的獎勵,並大力宣傳其先進事跡,弘揚工匠精神。

「自從『拜師』後,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從一個理論欠缺、技能生疏的畢業生,成為了如今獨當一面的青年能手。」公司維修分廠95後電氣技術員王志超表示,自己在高級電氣工程師、公司電氣專家曹長海的幫助下,不僅在技術上得到了巨大進步,還更快速地融入了團隊。「我覺得這種『師帶徒』表彰形式讓我們師徒倆非常有儀式感和榮譽感,希望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來促進海淀區青年職工的成長。」王志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