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靠鄭州,南連長葛的新鄭,位於河南省中部,在上古稱「有熊」,傳說,軒轅黃帝在此建都。我國古典文獻中,也有不少記載說新鄭是軒轅故里。據《歷代帝都》一書所載:黃帝生於新鄭壽丘,即有熊。《辭源》中"黃帝"條的釋文是,黃帝"生於軒轅之丘,故曰軒轅氏,國於有熊,故亦曰有熊氏。"《一統志》說:"軒轅丘在開封府新鄭縣。"由此可知,軒轅丘即壽丘,即有熊,在新鄭縣無疑。
新鄭隸屬鄭州管轄,美食也延承鄭州美食的特點,大份而量足,美味而過癮,肉類豐富,做法獨特,新鄭美食是享受大快朵頤首選,醬鹵入味的特點,讓人回味無窮。
新鄭扣碗
扣碗的做法種類繁多,味道更是妙不可言,但大部分都是肉類原料製作,一般採用先炸後蒸的方式製作,扣碗數新鄭扣碗最出名,扣碗種類有蒸排骨,黃燜雞,肘子,芥菜肉,海帶肉等。
丁家粉蒸肉
新鄭丁家粉蒸肉始自清末河南新鄭縣丁家飯莊,距今有一百二十年歷史,是融匯南北風味精華,在傳統基礎上創造的一道名菜。新鄭古為「九省通衢」,南北交通要道,行人很多。清末民初住在城裡"察院"來往京城的皇差,常到北街丁家"萃賓樓"用飯,把南北各地風味,官府烹飪技藝傳到這裡。
蓮蓬魚
蓮蓬魚,以魚肉為蓮房,花生為蓮食,捏製成蓮蓬狀,美味又營養,可愛的食物外表也是一大誘人之處。魚肉鮮香滑嫩的口感,加之花生的香脆,每吃一口,都讓味蕾得到極大的滿足。
南街滷肉
滷肉選用上好豬肉,洗凈去雜質,烹飪前加入醬料淹制去腥,入味後,放入鍋中小火加熱慢鹵,不溫不火,使得片片肉都被鹵透,咬一口,滿嘴留香,肥而不膩,鹵香誘人,絕對是新鄭美食中肉類代表
新鄭烙饃卷菜
在卷饃時,有一個方法要掌握。把饃折起三分之一,豎著放手心裡,把菜夾在上面至上而下放好,卷饃時一支筷子放在剛才折起來的空間裡,一支在外,用筷子夾著饃把菜捲起來,再把下面翻轉上去一寸左右,吃時,一手捏上面,一手捏下面,這樣菜湯就不會往下滴了。
新鄭丸子湯
新鄭丸子湯的湯頗有講究,要把牛肉的牛骨頭一起熬制很久才能製作出如此美味的高湯。另外,丸子湯中的丸子也是一大亮點,它是由蘿蔔、綠豆面、澱粉以及花椒麵(或蘿蔔、白面、澱粉以及蔥姜等攪拌而成,製成直徑為2厘米的小丸子,然後入熱油鍋中炸至外黃內熟時撈出,即成綠豆面丸子(或白面丸子)。
這種丸子經久浸泡在湯里不會膨脹、不會軟,就是你將湯喝完後再吃丸子,依然蹦脆。
在河南中原地區,新鄭不僅在美食,在歷史文化方面,也有一席之地。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在此立都長達145年。韓人都鄭後在此設鄭縣,治所在外廓城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將韓之鄭縣(區別陝西之鄭縣)改為新鄭縣,從此沿用千年不改。
除此之外,新鄭作為軒轅黃帝故里,可以看到許多與黃帝有關的名勝古蹟,如黃帝故里、南崖軒轅宮、少典祠等,每一處古蹟,都有一串和黃帝有關的神話故事。新鄭西南的具茨山,山之主峰為風后嶺,其山崖陡峰俊。
民間傳說,當年黃帝為求賢臣以治國安邦,不辭辛苦,在東海邊上找到了風后、力牧二將。後來,風后、力牧幫助黃帝戰勝蚩尤,平定天下,黃帝便把一座山封給了風後,山名由此而來。風后嶺海拔1166米,是伏牛山的最東崖,古有"中天一柱立中原"之說。另外,風后南崖至今還留有明代的摩崖題記"南崖軒轅宮"。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Op3DXMBfGB4SiUw-w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