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御財富:炒房要虧錢?降准利好樓市嗎?

2019-09-11   融御財富

9月6日,「全面降准+定向降准」齊至,央行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作為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降准,此後資金面雖將緩和,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降準的目的不是為了給樓市喘氣,樓市雖將有所獲益,但利好有限。



9月6日,「全面降准+定向降准」齊至,央行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已經入秋的樓市,仿佛接收到熱意的訊號。作為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降准,此後資金面雖將緩和,但在樓市政策收緊的情況下,資金難以大量流入房地產。今年「金九」恐成色不足,難再回溫。

事實上,今年8月以來,土地市場已降溫顯著,量價齊跌,多城地塊底價成交或流拍,房企拿地歸於理性,加緊「禦寒」意識凸顯。

對開發商而言,下半年,資金命脈仍懸於一線——加緊回款,對衝刺千億的中小房企更是如此。



樓市利好有限

不同於前兩次降准,此次降准採取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組合的方式。其中全面降准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准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

此前,今年1月、5月分別有兩次降准,使得住宅市場在今年春節後至5月期間出現了小陽春。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此次降准規模雖大,但並不是為了刺激房地產,因為降准前已多次針對房地產收緊政策、築大壩,避免資金流入房地產,所以樓市再次出現小陽春可能性不大。

張大偉指出,此次降準的目的不是為了給樓市喘氣,樓市雖將有所獲益,但利好有限。

長城證券分析師陳智旭也表示,由於近幾個月連續發布多次對地產行業融資的限制政策,本次降准有望部分對沖此前融資收緊的影響,地產融資環境總體或邊際改善,但程度仍待後續觀察,規模較大、槓桿率較低的龍頭房企有望受益。



機構:炒房的每天都在虧錢

中泰宏觀在其最新研報表示,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過去十年買房早的、買房多的都賺得盆滿缽滿。我們測算了過去十年我國各類資產的投資回報,其中債券考慮了利息收入,股票考慮了分紅收益,房地產採用中金標準數據公司發布的住宅投資收益指數,考慮了租金的回報。

結果顯示,過去十年如果投資大宗商品並一直持有,累計只能得到30%的回報,投資債券有51%的回報,投資股票有57%的回報,而投資房地產能夠獲得265%的回報。而事實上考慮到結構性的機會,很多核心城市的房價過去十年漲了3、4倍都不止。

如果考慮到槓桿的因素,炒房的投資收益則又要翻幾倍。畢竟加槓桿買股票的投資者是少數,而買房加槓桿則非常普遍。即使首付比例50%,買房也自帶了一倍的槓桿,獲得的投資收益都是翻倍的。而如果首付比例是30%的話,自帶的槓桿更高。所以過去十年早買房、多買房是最正確的大類資產配置決策。



但如果房價不漲,那麼炒房者其實每天都在虧錢。

以上海的情況為例,如果持有一套房產,純粹房屋居住用途每年帶來的租金收益只有1.6%,而過去一年上海的房價非但沒漲反而下跌,資本利得收益大致為-0.4%。

事實上,炒房虧錢的又何止是上海,百城房價統計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過去一年的房價漲幅不到6%,即使按照3%的租金回報率、5%的資金成本、4%的房屋折舊率來算,在這些城市拿著房子都是虧錢的。而且絕大部分小城市租房市場很小,房屋空置率高,租金收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事實上往前看,為房價不僅很難大漲,而且大機率會出現明顯回調,主要原因是貨幣不再大水漫灌。過去之所以各類泡沫叢生,最根本的原因是貨幣放水,做投資賺慢錢的少、做投機賺快錢的多。尤其是當經濟下行的時候,我們在貨幣放水的同時,將房地產作為托底經濟的重要手段,資金大量湧入房地產領域,泡沫膨脹嚴重。

但現在來看,我國各線城市的房價都已經非常高,中小城市的房屋空置率也很高,經濟和金融的系統性風險非常大,已經很難再放水刺激。而只要不進行放水強刺激,房價都是易降難升。

我國居民有近6成資產直接或者間接配置到房地產領域,而中小城市房產的流動性(變現能力)其實很差,二手房很多要折價才賣得出去,所以看似房價上漲帶來了很多浮盈,大家帳面上都有很多資產,但當需要用現金的時候,其實很難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