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於留守兒童,我們要知道這些

2019-12-04     哆啦A夢育兒

文/哆啦A夢育兒

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特別是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形成了數量龐大的流動人口。這不僅推動了城市的繁榮發展,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然而農民工在背井離鄉尋富路,離田離土求發展的時候,絕大部分仍然把其子女留在當地,讓他們繼續在當地農村學校上學,從而在教育學領域出現一個新興的名詞留守兒童。所謂留守兒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雙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師。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奠基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特點和作用

家庭教育先於學校教育產生,是人類社會的最初教育形態。家庭教育對個人的社會性和個人的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家庭教育與學校、社會教育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

首先,家庭教育具有權威性。權威有著強大的人格感化作用,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由於父母和子女之間存在著血緣關係,父母對子女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深厚的情感,這就使家庭教育天然地帶有親情色彩。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子女心理上對父母有著強烈的依賴感和高度的信任感,易於接受父母的教育和訓練。


其次,家庭教育具有遇事即教的靈活性。由於家庭教育是結合日常生活實際進行的,這就使父母能夠靈活地利用一切機會對子女進行教育,培養其道德情感,訓練其道德行為。

再次,家庭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性。家庭生活的多方面因素都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如家庭的經濟狀況、生活習俗,父母的道德威信、家庭關係等都會耳濡目染地滲透到子女的心靈之中。

最後,家庭教育具有家長教育的針對性。父母對子女的脾氣秉性摸得最透,子女在父母面前言與表最自然充分。這樣父母就可以通過子女情感變化、言談舉止、實際表現,及時全面地掌握其思想脈絡,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

由於父母一方或雙方的流動,通常把仍在讀書的孩子留在農村,他們或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投靠在親朋好友家,或者就兄弟姐妹自己過,從而組成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這種新組合的變異家庭,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的親情關愛、言傳身教、健全而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子女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而留守兒童的成長恰恰存在著這一缺失,所以在他們身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就成為不可避免的。

1.安全問題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父母不在身邊,很可能會成為不法分子的侵害對象,易產生安全隱患。這種安全問題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傷害。留守兒童中男性兒童多會成為人販子注意的目標,而女性兒童大多受到人身的侵害。二是自己行為失控,走上違法犯罪甚至自殺輕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


2.教育問題

孩子是生性好動,自制力差的一個群體。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由於臨時監護人監護不夠,使得這些孩子出現學習觀念淡薄;還有的留守兒童認為現在學習好壞無關緊要。自己的父母沒有文化,照樣掙錢,甚至比知識分子們賺錢還要多;部分農民工對子女的期望過低,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掙錢上。這種心理潛移默化地給了孩子,使孩子相信讀書無用論,這就使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現象時有發生,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3.心理問題

青少年是人格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父母的溫暖和關愛是其他任何親情也替代不了的。由於長期的家庭缺失,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缺乏同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而其他的監護人又替代不了父母正常情況下提供的親情溫暖和關愛,使得留守兒童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在孩子遇到各種問題時,尤其是在失敗、孤寂的時候,他們不願意與帶管人交流,而採取與同齡人交流等方式。久而久之,在其心理上的成長留下了後遺症,通常表現為內向、孤僻、自卑、不和群和不善於與人交流、敏感、仇視或者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和過分淘氣,做出一些特別舉動來吸引老師注意自己,同時父母外出打工的兒童個性心理發展偏離常態的比例較對照組高。


4.品行問題

留守兒童家庭環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對其心理和精神狀況都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這在社會條件的影響下,會產生一些極端的後果。一些家長認為自己常年在外,對子女心生愧疚,於是通過給孩子寄錢來補償自己對孩子的照顧不周,這本是人之常情,但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容易誤入歧途。農村留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對社會上各種複雜的、不良的社會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家庭環境的不完整和社會規範教育的缺乏,無法給予留守子女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於是一些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留守兒童,自我行為得不到控制,加上與社會不良人員的接觸,厭學、逃學、打架鬥毆、小偷小摸等現象時有發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本文由哆啦A夢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o45Bm8BMH2_cNUgqU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