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新:回到拍攝現場,350多雙眼睛晶瑩剔透

2021-06-10     文娛頭版

原標題:張永新:回到拍攝現場,350多雙眼睛晶瑩剔透

從《排華法案》後一位外交官的自殺,到陳延年墓前的一張外交照片,在上海節白玉蘭電視論壇上,導演張永新講起了主旋律題材劇《覺醒年代》創作背後的故事。

「看過《覺醒年代》的,現場都舉下手」。

在上海電視節「新時代精品電視劇創作新趨勢」論壇上,在主持人拋出這個問題時,現場齊刷刷地舉起了手。

從社交媒體上的「自來水」,到高考期間無意帶起的熱搜,在近期主旋律題材唱主角的螢屏里,《覺醒年代》是一道特別的風景——有人說,這也是主旋律題材劇的覺醒。

熱播之後「倒帶」回到創作之初,《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在論壇上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發言精彩之處引發現場幾輪鼓掌。

以下內容據張永新現場發言整理:

如何把1915年-1921年這6年思想流變的過程,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是我從業20多年以來,最艱難的一次創作。放到今天來看,也是我最踏實的一次創作。

交流之初,我問編劇龍平平,同類型的劇(包括電影)有很多,這部劇的特點在哪裡?他說:我們這個劇,就是要寫紅船從哪裡來。

作為導演接觸這部劇時,查證了一些歷史資料,1915年到1921年之間發生的那些大事件,到底對這個民族和國家意味著什麼?

1882年,美國第一次頒布《排華法案》,那是以立法的形式做出的種族主義歧視法案。那一年,陳獨秀先生3歲,法案頒布7年之後李大釗先生出生,兩個重要人物中間恰恰橫亘了一個《排華法案》。

1903年,中國駐美外交官員譚錦鏞因為留著辮子,在舊金山大橋上被美國警察群毆。之後,還把他的辮子拴在煤氣燈燈管的欄杆上,所有路過的美國人都在取笑他,是當地的一個華裔出了一筆巨資把他給贖出來的。

《覺醒年代》中晚清的「辮子」

但據說,這位外交官從舊金山的大橋上跳下去自盡了,而贖他的那個華裔就站在旁邊,沒有阻攔。我在想,什麼理由讓他不去攔這個外交官?可能那時作為一個外交官,他的絕望是黑暗無邊的。

這件事給我很大觸動,也注意到在2012年的時候,美國眾議院才真正地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向《排華法案》道歉。2012年那一年,是北京奧運會舉辦成功4年以後,那年我正在籌備一個電視劇,叫《馬向陽下鄉記》。

當我把這些數字羅列起來,把自己置入其間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國家的命運跟我的個體,好像有了呼應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覺醒年代》播出以後,我看過很多網友在網上發的帖子,其中有一個就是楊潔篪痛斥布林肯的那張照片,有網友把它列印出來,放在了龍華烈士陵園陳延年烈士的墓前。我猜那個網友的心路歷程是這樣的——從百年之前的屈辱,到百年之後我們說,「你們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

陳延年烈士墓前的鮮花和照片(來源:龍華英烈 )

今天我更能夠深刻地理解,「今天的中國人可以平視這個世界」這句話,這也是《覺醒年代》所想要表達的——中國人堂堂正正的氣質。這種感受,可能也是今年高考時命題老師想要傳達的中國人的精神。

《覺醒年代》在題材上有其獨特性,就是寫思想流變的過程,其思想厚度、強度是足夠的,相對而言戲劇性較弱。因此我們強調在二度創作中,除了保證正常的敘事以外,還要把寫實與寫意相結合,融入中國一些傳統的美學元素,比如隱喻和留白。

也看到網上好多朋友做了很多解讀,我都非常認可。有人問螞蟻意味著什麼,或者螳螂意味著什麼?我的回答就是,既然把本體和喻體都呈現在故事裡了,對於它的解讀各種答案都可以

在整個創作當中,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受,做一部劇,強調真實是它最核心的創作方向。我認為這個「真」,不僅僅是劇本要真,更要把這個「真」落實到方方面面

比如劇中陳獨秀的院子、門前的路等布景,都是在查了大量民國初年北京的一些影像資料後特別設計的,當年路上到處都是泥濘、溝溝坎坎,過一段路還要扔磚,這些細節並非我們虛構。

有一場戲是陳獨秀、蔡元培、胡適三個人,談到新舊文化之爭。那場戲我們就有意識地用積污水的路面、扔磚頭的鏡頭去表達,其實也是想強調在新舊文化之爭的博弈過程,用鏡頭的方式多元、多意地呈現出來。

對於一部劇,不僅劇本要真實,表演也是,我的一個原則叫看眼神。舉個例子,有一場戲是李大釗先生在火車頭上做演講,那場戲動員了350多個橫店群眾演員,有老、有少,還有孩子。說實話,當時那場戲我不能夠確認群演能否完成那種所謂的「真」。

但我注意到,在張桐(飾演李大釗)說完「中國是我們中國人的中國,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不愛,誰愛?」台詞時,現場350多雙眼睛是晶瑩剔透的,甚至熱淚盈眶的。當我喊停的時候,現場沒有人動,我轉回頭,看監視器的工作人員、我的場記、我的助理都在後面,他們的眼睛也是晶瑩剔透、熱淚盈眶的。

那一刻,戲內戲外、畫內畫外,所有在場的人只有三個字——中國人。眼睛是可以傳達內心的,那一刻把真情放進去,這就是我們的真

有人問我下一部劇怎麼創作,我想做有中國人精氣神的作品。以往形容中國人的時候會說吃苦耐勞、善良、本分,但好像很少有人用「高貴」這個詞來形容我們中華民族,我願意把中國人精氣神的這個「高貴」給拍出來,拍出我們中國人的大美與大愛。

《覺醒年代》有沒有續集?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續集。

-END-

主編:依梧

整理:Siberia

編輯:咖咖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h471436841_10025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