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山上辦莊園,果香豬肥樂其中——吳鼎強夫婦種柚之路

2019-08-02     梅州石扇金柚

梅縣程江鄉車上管理區向陽村青年農民吳鼎強夫婦,艱苦奮鬥,勤儉辦小莊園初見成效。在90年代僅柚果和養豬二項收入跨入了萬元戶的行列。

吳鼎強夫婦均是程江氮肥廠的合同工。1986年秋,他們向村裡承包了滿是亂石的2畝山坡地 從此夫妻倆起早摸黑,整地開穴。當時,他們打一個柚穴,就要挖出0.5立方米石頭,工程量如此之大,有人勸他們不要有力無處使,死了這條心吧。但他們鐵下心,一鋤一鋤地挖,一肩一肩地挑,經過45天的苦戰,終於打好了100個沙田柚樹穴和50隻柑橙樹穴,挑走了65立方米石頭,挑進70多立方米客土,埋下600多擔土雜肥,並於當年秋末種下100株優質沙田柚和50株柑橙。在此基礎上,他又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逐年向山頂進軍,陸續種下琯溪蜜柚40株,柑橙190株以及楊桃、三華李等果樹,形成了近10畝的小果園。

開柚穴

吳鼎強夫婦把全部心血放在小果園上,每天天還未亮,吳鼎強就到離家1.5公里遠的氮肥廠廁所挑糞,廠里下了班,夫妻倆又順便挑肥回家,4年來從不間斷,挑破了8擔塑料糞桶。

漚制有機肥

為了使果園生產配套發展,吳鼎強夫妻倆把在氮肥廠掙得的工資,全投放到小莊園,逐步在小莊園裡建起了一間7平方米的二層樓房,興建了一座12立方米的沼氣池,修建了可養 10頭豬的欄舍,實現了燒水煮飯沼氣化,年出欄肉豬10頭,養豬積肥,以豬促果。夫妻倆還認真學習沙田柚栽培技術,掌握沙田柚早結豐產的措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1990年, 收柚果2550個。加上養豬,總收入12500 元。

採摘下樹的琯溪蜜柚

分享90年代種柚先驅的故事,激勵後代人將這一優良傳統繼續延續下去並發揚光大,腳踏實地做好梅州金柚的品質,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非常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g2QX2wBUcHTFCnfJE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