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永不眠,孫宏斌式啟示

2019-11-30     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記者 許倩 | 北京報道

「朋友們不用過度擔心融創。一是我們因現金流失敗過,知道現金流的重要性,重視現金流,把公司安全放在首位;二是我們知進退,在放棄上沒有人比我們更決絕,比如10月份以後不在公開市場買地,等待併購機會,比如放棄綠城佳兆業雨潤;三是我們有戰略更有執行,我和團隊一直在一線,聽得見炮聲,敢拼刺刀。」

2017年7月23日,孫宏斌在微博中發帖回應社會關切融創的資金鍊。

2019年11月27日,融創以152.69億元從雲南城投手中接盤環球世紀和時代環球各51%股權,一舉拿下2019年度房地產業併購大單。

人們還是最關心孫宏斌的錢從何而來這個問題。11月27日的媒體見面會上,孫宏斌回應說,「很多人問我錢從哪裡來,這錢都是銷售來的,我一個月收五六百億元的現金,兩個月1200億元的現金,拿一百多億元出來也是很輕鬆的。」

通過此次收購,融創得以藉助被併購企業迅速站到全國會展業前列。更重要的是,所收購的 153 億元資產包里,還包含了大量的土地儲備,其中未售建築面積約2390萬平方米,且項目多處於成都、武漢、長沙、昆明等二線城市。融創方面稱,可補充貨值約高達7700億元。

顯然,這又是一筆低價拿地的划算買賣。事實上,時至年底,債務償還壓力逼近,不少中小房企因難以支撐債務而選擇斷臂求生,對於資金還算寬裕的規模房企而言,不失為一個「撿漏兒」的時機。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從成本角度看,一般併購談判的價格會比較實惠,而且很多被併購的項目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拿出來賣了。通過招拍掛市場拿地越來越難,對大房企而言借併購獲取土地反而簡單又省力,畢竟項目前期已經有企業趟過路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併購擴張之下,公司現金流的捍衛至關重要。對於融創,也不例外。

百億併購背後的宏圖霸業

這次交易完成後,環球世紀及時代環球將成為融創中國的間接附屬公司,並更名重組為「環球融創會展文旅集團」。環球世紀及時代環球創始人鄧鴻出任環球融創會展文旅集團董事長。

截至2019年8月31日,環球世紀營業收入14.81億元,凈利潤5.03億元;所有者權益約167.48億元。時代環球營業收入1.67億元,利潤總額-256.59萬元,凈利潤-560.73萬元;所有者權益約2.83億元。

不過,此次交易涉及成都、武漢、長沙、昆明等城市的18個項目,總建築面積約3071.6萬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約2771.6萬平方米,約占總建築面積的90%;截至公告日,未售建築面積約2390.1萬平方米。按可售建築面積約為2771.6萬平方米計算,融創通過此次併購所獲土地的樓麵價僅約1075元/平方米。

另外,已達成意向協議但尚未正式獲取的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約3587.2萬平方米。考慮到潛在土地儲備,預計所得土地總建築面積約6658.8萬平方米,其中可售建築面積約6304.9萬平方米注,約占總建築面積的95%。

孫宏斌稱,即便沒有意向協議土地儲備也很划算,但有了就更好。

此次交易也意味著,雲南城投徹底退出環球世紀,結束了其自2016年以118億元拿下項目公司51%股權的歷史。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雲南城投正處於財務困境之際被迫進行重組,此時收購雲南城投旗下環球世紀和時代環球的控股權,可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對價。對於融創中國來說,收購標的所包含的大量土地儲備,以及已簽訂投資意向的土地都非常有價值,這些土地的位置和項目配套良好,拿地成本比較低,實際上降低了融創所持有土地儲備的整體成本,也就降低了融創的未來市場風險。

一位不願具名的地產分析師稱,融創穫得的利益不止於此。通過收購資產包,融創還獲得了會展能力;如同之前通過收購萬達的文旅城,獲得了文旅能力。藉助會展標籤,融創更容易在全國其他城市拿下更多的土地。

此次交易標的公司的創始人鄧鴻,有著「成都會展之王」的稱號。從1995年大手筆投資14億元興建沙灣國際會展中心,到2008年12月投資「亞洲最大單體建築」新世紀環球中心,多年來,鄧鴻憑藉文旅概念在全國範圍內打造了不少知名項目,但如何將IP變為公司效益,並非鄧鴻所長,他急需為自己的商業王國找到一個合適的大股東。鄧鴻曾將橄欖枝投向雲南城投,但後者因財務壓力迫切地需要回籠資金,鄧鴻也希望換一個更為強大的「靠山」。

孫宏斌與鄧鴻相見恨晚。孫宏斌評論這次交易稱:「以往的併購,我們收穫了一塊地、一個項目或一個團隊,但這次收購很厲害,我們收穫了一個老闆。」鄧鴻表示,他看重的是融創的實力,孫宏斌的信譽,以及融創團隊「將夢想變為績效」的能力,經濟在下行,實力很重要,融創有實力,有資金。未來兩到三年,他們齊力打造的很多項目都會陸續和大家見面,「有信心在未來再讓規模上一個大台階」。

值得注意的是,交割後30日內環球世紀及時代環球將向融創西南集團分配利潤約71.43億元(其中按股權比例應分約36.43億元,超額分得利潤約35億元)。而152.69億元的併購款,也不需要馬上支付,而是將分四期於一年內完成支付。即,融創實際需要支付的價款81.26億元,且可以分期付。

顯然,這又是一次高槓桿撬動的交易。

併購時機、現金流和馬太效應

融創通過投資併購等方式實現自身規模化擴張的打法,已經在市場上具有影響力並被學習。

業內最關心的是,連續併購資金何來?孫宏斌表示,支持公司不斷併購的錢是「賣」出來的,都是「一邊買一邊賣」,並再次強調了銷售回款的重要性。儘管孫宏斌說,我們8年才買了2000億元,但我們已經賣了兩萬億元了。但不可否認,融創的槓桿壓力也很大。

融創2019年中報顯示,截至上半年年末,融創手中現金和等價物達992.35億元,但短期借款高達1212.8億元,應付帳款及票據達1121.75億元。而應付帳款及票據,一般來說,也是商家在中短期內必須支付給其他商家的貨款,否則商業活動將無法進行。

融創的有息負債從2014年的343.84億元,上升到 2018年底的2294.1億元,2019年上半年再上升到3021億元。所產生的財務成本不是小數目。孫宏斌也一直強調做好銷售節奏。

事實上,2019年以來,隨著更多中小房企資金壓力的加大,賣股求生乃至退出行業者增多,房企間的「馬太效應」日益顯現。「大魚吃小魚」「大魚吃大魚」,甚至「快魚吃慢魚」的戲碼,輪番上演。

一直在賣賣賣的陽光100,近日宣布擬以約11億元收購溫州中心51%的股權、溫州生態城51%的股權,以及溫州中信昊園49%的股權,收購完成後,陽光100全權持有這些項目。這些項目所含近350萬平方米的規劃建築面積,及400公頃一級開發土地將由陽光100獨自開發與建設。「我們把以前的一些項目賣掉,為了做得更專業一些,但我們也有買項目,不是純粹的收縮。」 陽光100董事長易小迪說。

獨立開發的關鍵首先是保證資金的充裕,若資金鍊緊張將直接導致項目推進緩慢,或者不如預期。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中期期末,陽光100手中可動用的現金34.99億元,此次收購就花去三分之一。

今年9月份,陽光100還宣布,戰略入股環京文旅項目熱河山谷,發力文旅地產業務;同時將收購雅戈爾、泓懿持有的天津陽光100天塔喜馬拉雅項目80%股權,收購完成後,陽光100將持有該項目100%股權。

柏文喜表示,當前房地產行業大量的併購機會出現,房企在捍衛自身流動性與更好地把握併購機會之間,需要以自身的流動性為第一要義並結合自身的資源能力來進行。要根據市場走勢對銷售去化和回款狀況有基本判斷、對於融資趨勢和自身資金狀況有基本把握之後,再積極關注和抓住併購機會。

截至10月份,融創的銷售額已經超過4000億元,排位第四。2018年,被記者問及融創「現在還爭第一嗎」的問題,孫宏斌淡然道:「早就不爭了,沒啥意思,大家小時候都知道,班裡第一名都不咋樣。」

聽其言而觀其行,這是孔子說的話。黑格爾也說過,判斷一個人不要看他的語言而應該是行動。對於商業理想上的超越雄心,其實,孫宏斌和融創從未熄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SSmu24BMH2_cNUg9F-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