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為什麼總能成功?多關注目標,少糾結條件

2020-07-23     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

原標題:馬斯克為什麼總能成功?多關注目標,少糾結條件

作者 | 何加鹽

來源 | 公眾號何加鹽(ID:ihejiayan)

圖:埃隆·馬斯克

剛剛過去的5月,發生了一件值得被歷史銘記的大事:

瘋狂的馬斯克,把兩名太空人送上了太空。

在他之前,人類也曾多次干過這事。只不過,當我們翻開歷史時,只會看到:美國把太空人送上太空、俄羅斯(蘇聯)把太空人送上太空、中國把太空人送上太空……

在人們的認知中,載人航天飛行,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才有能力做的事情。

而馬斯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成這一壯舉的民營企業家。

但這並不是馬斯克第一次震驚世界,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在此之前,他曾經用Paypal重新定義了支付方式;用特斯拉重新定義了電動車、甚至重新定義了汽車;用自己控制的民營火箭公司,向太空發射了獵鷹重型火箭。

而在此之後,他還想修建時速1000公里的超級高鐵;想用4.2萬顆低空衛星組成「星鏈」讓wifi信號覆蓋全球;尤其是,他還想在火星上建立一個百萬居民的人類城市……

也許,很多人會對這些宏偉的計劃將信將疑。但是,看慣了馬斯克創造奇蹟,我卻傾向於相信,也許他真的能成功。

因為,馬斯克有一種能扭曲現實的力場,總能把看起來像天方夜譚的事情變為可能。

馬斯克,並不是一個人。他其實代表著一類人。這類人的名字還包括玄奘法師、毛澤東、喬布斯、馬雲等等。

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1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這句話由於馬雲到處宣揚而出名。馬雲的成功,也給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註腳。

而當初他以英語老師出身,投身於網際網路行業,做電子商務先驅的時候,有幾個人認為他能夠成功呢?

大多數人,都以為馬雲是個大忽悠,還有人認為他是搞傳銷的。我們看到,在記錄馬雲早期創業歷程的視頻里,他滿臉都是被人拒絕和質疑的無奈。

但是馬雲堅定不移地朝這條路走下去,吸引了一批人跟隨他,無數的資源向他聚攏,漸漸地有越來越多的客戶和消費者開始相信他,直到今天發展成無比龐大的阿里帝國。

如果我們不了解馬雲的創業歷程,就很難理解這句話,更別說去踐行。

大多數人的思維是:一個見都沒見過的東西,如何能讓人相信?

這個思維模式,決定了大多數人的做事方法:先看自己擁有什麼,然後再根據現有條件去設定目標。

這樣做,能夠讓人獲得確定感,因為所有事情都在自己現有資源和能力能掌控的範圍之內。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只有這樣才能安心。

但也正因為如此,這樣能達到的成就,天花板實在是太低了。原因就在於,個人現有的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以此來設定目標,這個目標就高不到哪兒去。

馬雲、馬斯克這類人做事的習慣是: 先看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再去創造條件實現這個目標。

他們想要的東西,可能很大很大,大到普通人無法想像。所以當他們說出那個目標時,總是會遭到質疑,甚至嘲笑。因為人們從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出發,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當那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和尚乘著一匹白馬從長安城出發時,沒有人能相信他可以走到天竺,取回真經。

當那群衣衫襤褸的革命者在井崗群峰中躲避著一次又一次的圍剿時,沒有人相信他們可以奪取全國政權,推翻三座大山。

當那個性情古怪脾氣暴躁的叛逆者回到他曾被趕出的蘋果公司時,沒有人相信他能通過一款小小的手機,為人類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

但最後,他們都成功了。

儘管出發之時他們一無所有,但在路上,他們不斷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不斷地提升自己和團隊的能力,不斷地整合各方面的資源……

他們把一個想像中的、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未來,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來了。

2

從「我能做什麼」到「我想要什麼」,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如果你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話,你的人生可能已經走了很多彎路。

如果今天意識到了,卻仍然不能轉變,你的未來可能還要再走很多彎路。

當你每天想的只是「我能做什麼」時,你可能會錯過那些對你的人生真正重要的東西。

談戀愛,你只會找你認為自己「配得上」的,而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最後和一個條件湊合、但是卻沒感受過激情的人過一輩子。

買東西,你只會挑選你認為「划算」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你可能吃了二三十年的蘋果,卻從來都不知道一個真正美味的蘋果,應該是什麼味道;你可能穿了二三十年的內衣,卻從來都不知道一件真正優質的內衣,穿上去有多麼舒適。這固然取決於財富實力,但也取決於你的消費觀念——例如,很多人情願用5塊錢買5個味道一般的蘋果,而不願意用10塊錢買一個味道很好的蘋果,因為他在乎的是「我能負擔什麼」,而不是「我想要什麼」。

找工作,你只會選自己的專業和證書限定的那一些,而從來不問自己真正想幹什麼。最後,你乾了一輩子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從來沒有從工作中享受到任何樂趣,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被你用來體驗痛苦、吐槽公司、埋怨老闆。

創事業,你只會做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範圍內能做的那些,如果運氣好,家境富一點,資源好一點,你也許能賺一點錢,但是你永遠感受不到幹事創業的真正樂趣,永遠無法把事業做大。

而如果你想的是「我想要什麼」時,事情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談戀愛,你會大膽追求內心真正喜歡的人,並努力提升自己的才華、形象、氣質、能力和實力,去匹配他/她。

買東西,你會擯棄「什麼最划算」的思維,節省很多因為貪小便宜而浪費的錢,用於嘗試能給自己帶來美好體驗的物品,並以此為激勵,讓自己更加努力去掙錢,以便有資格更好地享受生活。

找工作,你會首先確定一個自己喜歡的職業,並且努力學習這個職業所需要的知識,結交這個圈子裡的人脈,最終具備了進入這個職業的能力和資源,把心儀的工作收入囊中。

創事業,你會想好公司的使命和願景是什麼,然後去招納相關的人馬、學習相關的知識、開拓相關的人脈,充滿熱情地創業。由於你的強烈信念和激情,員工、客戶和投資人,都更容易被感染,成功的要素會自動向你聚集,你會更容易把事業做大。

所以你看, 這個世界,從一開始就分為兩類人。一類人天天想的是「我能做什麼」,另一類人天天想的是「我想做什麼」。

而人生的殘酷就在於: 如果你不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奮鬥,就會有人僱傭你為他想做的事情而奮鬥。

3

也許你會說:「誰不願意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失敗的機率很高啊。追喜歡的女孩可能會追不上,買想要的東西可能買不起,找喜歡的工作可能找不到,創夢想的事業可能創不成。」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誰也無法保證,你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能得到。況且,有些東西本來就非人力所能及。

例如:時間倒流,超光速飛行,中國足球獲得世界冠軍等,那已經超越目前人類對宇宙物理規律的認知邊界,不是本文說的可以成為我們人生目標的那一類事情。

我們說的是,通過自己提高能力,尋找各種幫助,整合各種資源,在理論上可以達到的彼岸。

追喜歡的女孩、買想要的東西、找喜歡的工作、創夢想的事業,這些都是人力所能及的範圍。古往今來,無數人都做到了。

既然別人可以做到,為什麼你不能?為什麼你一開始就認為自己會失敗?

如果嘗試都沒有嘗試,努力都沒有努力,你就這樣想,是不是有點對自己的人生太不負責?

本來你的人生可以有無限可能,但就是因為害怕失敗,因為不願努力,所有的可能全部變成了絕無可能。

那你有什麼好抱怨命運不公,有什麼好羨慕別人功成名就的呢?

在一開始,你就已經選擇了結局。

當然,我也不是說,一個目標在理論上可以實現,在現實中就一定能夠實現。

如果你是一個好高騖遠的人,定了一個誇誇其談的目標,每天也不為此投入什麼,然後看了何加鹽這篇文章,拍著大腿說,「講得太好啦!我就是不管現實條件,只管我想要什麼的人!我的夢想終有一天會實現!」

我只能說,你想得太美了!

要履行「我想做什麼」的人生哲學,不是空想一下就行,你需要付出與之匹配的努力,承受與之相應的苦難。

你需要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投入到上面,每時每刻想的都是這件事,做的都是這件事。

你需要不斷地在腦海中構建事情成功以後的樣子,越清晰越好。稻盛和夫認為,當你把願景在腦海中描繪得越清晰,實現它的路徑也就會越清晰,你的動力也會越強。他就是這樣創辦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並讓日航起死回生。

你需要不斷地在目標和現實之間構建連接的路徑,越具體越好。兩點之間,必有一條路徑相連,你要做的就是把這條路找出來。

你需要不斷思考要達到目標,還欠缺什麼條件,從而去不斷地創造條件。如果是缺能力,你就去鍛鍊能力;缺人脈,你就去開拓人脈;缺資源,你就去尋找資源。如果你已經萬事具備,只是欠缺一個機會,那你就不斷查漏補缺,做好萬全準備,等待機會到來。

更重要的是,你需要馬上行動,而不是讓這件事一直停留在腦海中。想得再好,不行動都等於零。

在行動過程中,你還需要百折不撓地朝著目標前進,碰到困難不退縮,不逃避,咬著牙堅持下去。就像馬雲說的,野豬來了,普通人是打光了子彈掉頭就跑,而企業家是拔出柴刀繼續撲上去拚命。

如果你想做的事情是一個偉大的事業,那麼你還需要找到足夠多、足夠牛的人來幫你,並且善於聚攏大量的、關鍵的資源為你所用。而要找到這些人,要靠你自己堅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已經付出的努力和已經得到的成績,讓別人可以和你一起相信。

如馬斯克所說:「 你說服別人最主要的不是去遊說,而是你需要真的相信這件事情,並做到一個臨界點讓大家能看到希望。」( 見《我們該跟 Elon Musk 聊些什麼?》,張鵬,極客公園)

只有做到這些,你才算是真正地在「我想做的事」,而不僅僅是「做那一件事」。

真正做到這些的人,哪怕最終沒有成功,整個過程他也是無比享受的,他們更容易感受到充實與幸福,不會覺得虛度了光陰。

4

馬斯克的下一個目標,是在2050年之前,把100萬人送到火星上去生活。

你可以認為這是一個荒唐的幻想。但是他心中有自己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當然,世界存在偶然性。也許他會失敗。

但是又如何呢?

他的人生並不需要那個最後的結果才圓滿,實際上,在前往那個結果的路上,他每一天都過得無比充實。就算他失敗,他開創的路也還會有人走下去。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古往今來,凡是成就非凡事業的人,無一不是先有一個偉大目標,然後再為實現目標去創造條件。

而就算是普通人,那些過得幸福和充實的,也都是在生活中有明確目標,能夠朝著自己想要的目標前進的人。

不管是想成就一番偉業,還是想過幸福的小日子。如果你能多問問「我想要什麼」,而不是一直糾結於「我能做什麼」,人生就會截然不同。

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是都是糾結於條件。

只有少數人能專注於目標。

也許正是這一個區別,造就了平庸與卓越、迷茫與充實的分野。

你選擇走哪一條路呢?

---end---

作者簡介:何加鹽,一個專門研究牛人的牛人。曾在政府工作,後創立諮詢公司,現為諮詢顧問,公眾號寫手。和你一起了解牛人是怎麼煉成的,從牛人的經歷與方法中,獲得思維與認知的提升。 了解牛人,學習牛人,成為牛人,從關注何加鹽開始。

來源 | 何加鹽(ID:ihejiayan)

聲明 | 本文為轉載文章,已獲授權,如您希望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無意侵權,如您覺得有侵權行為,請速與我聯絡刪除。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號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紅書

同時開通了哦!

搜索「馮欣源」可關注^_^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P7ce3MBfGB4SiUwi4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