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過是一群孩子,穿上白色戰袍,便成了勇敢的戰士!

2020-02-26     邯鄲發布


隔離病區

是離病毒最近、最危險的地方

但總有一些人

他們逆向而行

直面病毒和危險

他們就是

武安市第一人民醫院

14名醫護人員組成的

隔離病區醫療團隊

他們已經連續奮戰一線一個月

他們還將繼續堅守

你們逆行的樣子真美!

向你們致敬!

他們是家中的妻子或丈夫,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是揪著父母心的兒子、女兒……但在肆虐的病魔面前,他們只記得自己是醫生!是護士!他們只想搶在病毒前面,控制疫情,阻擊疫情,讓人民群眾放心安心。2月21日,記者通過醫護人員專用通道,來到武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隔離病區的清潔區域,探訪這裡一線的醫護人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康城傳染病區經過緊張的籌建,於1月28日正式收治隔離人員。在此之前,由武安市第一人民醫院14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團隊,經過專業的培訓也全員進駐康城傳染病區。期間,雖然隔離病區從康二城轉到了市第一人民醫院,雖然有很多醫護人員主動請纓替換他們,但他們仍然堅持:「不用替換,我們經驗豐富還可以繼續戰鬥。」

時至今日,他們已經連續戰鬥了一個月,並依然堅守在一線,截至目前,經過他們精心護理,已有50名被隔離人員解除隔離,健康回家。而他們,已經一個月沒有回過家了。

奔赴戰場,他們成了勇敢的「戰士」

「馬上召集隔離團隊人員進駐康城傳染病區,兩個發熱病人需要入住。」正月初四夜11點多,市第一人民醫院評審辦副主任、康城傳染病區負責人白恩平接到了醫院命令。約一刻鐘,所有醫護人員簡單收拾行裝,都沒來得及與家人告別,就踏上了飛馳的救護車。

「我第一天值夜班,直到現在都還記得自己十分害怕,穿防護服的時候是護士長東輝姐姐幫我穿的,她的舉動讓我的心裡真的很溫暖,害怕的心情舒緩了很多。」這是隔離病區90後護士王夢月剛到病區的真實感受。與王夢月一起的護士共有6名,五個是90後,還有一位和護士長郝東輝都是「1987年」。這其中,年齡最長的就是出生於1971年,曾是非典隔離病區護士長的白恩平。

包括隔離病區主任韓世曉在內共有5名醫生,他們都是80後的男醫生。再加上一位90後藥劑師,就組成了以「80後」「90後」為主的14人醫護團隊。他們中有的上有老、下有小,是家裡的頂樑柱;有的還沒有結婚,是父母的掌中寶。可面對「新冠肺炎」,他們選擇了帶著家人的愛,奮戰在防疫一線。

在隔離病區,醫護人員對有「武漢」接觸史的發熱人員進行醫學隔離觀察,他們像只不停旋轉的陀螺,每天都要為病人觀察病情、測量生命體徵,光是測量體溫一天就達6次,還有採集咽拭子、靜脈采血等,部分病人還需要靜脈輸液治療。厚厚的防護服,使原本簡單的操作,變得麻煩起來。那些得心應手的操作,在這裡都要花上兩倍、三倍甚至更多的時間。「尤其是護理人員,通常一穿上防護服最長達8個多小時,忙完後小姑娘們從裡到外,連羽絨服都濕透了。」白恩平告訴記者。最難熬的是無法及時上廁所,護理人員為了省下一套防護服,在照顧病患期間不上廁所,通常在接班前三、四個小時就不喝水了。忍著乾渴、耐著飢餓,只有下班後猛吃猛喝,但又因頻繁上廁所無法保證休息,這種往復循環常常困擾著她們。

隔離區里,她們還是「服務員」「清潔工」

在康城傳染病區,沒有取暖設備,正月十五前,天氣還十分寒冷,醫護人員居住的屋子裡僅靠一個電暖器來驅寒。晚上,他們都是和衣而睡,除了抵禦寒冷,最主要還是時刻保持戰鬥狀態,隨時準備接受任務。「收住病人和病人解除隔離大都是晚上,有時候是夜裡三、四點鐘,我們幾乎沒有完整地睡上一個夜晚。」白恩平說。最多的時候,一天收治了10餘個發熱隔離人員,他們一夜都處於忙碌的狀態。

在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不只是醫生和護士,他們還是「服務員」「清潔工」。「每頓飯的第一波,我們都是先給病人送去,涼水、熱水也都及時給他們供應,甚至他們的大小便也是我們處理。」護士長郝東輝說道。由於病房簡陋,沒有單獨的洗手池和衛生間,起初,剛到康城傳染病區時,每一名隔離病人的吃喝拉撒,醫護人員全都得負責。此外,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進入隔離病區,對整個隔離病區的消殺工作,也都是醫護人員自己完成,所有醫護人員都是連軸轉。有的護士因為過敏,兩隻手又紅又腫,起了紅斑,抹上的藥膏還未乾,她們就又投入到下一輪工作中了。

在康城傳染病區還有一位特殊的工作人員,他就是後來加入的負責保潔工作的李天軍。「隔離病區的保潔工作一開始是我們護理人員在做,後來天軍大哥來了之後,幫我們分擔了很多。『非典』時候,我們倆就是一起在隔離病區工作的老搭檔了。」白恩平介紹說。李天軍是我市第一人民醫院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一名老黨員,明年3月份就要退休了。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他雖然年紀大了,但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到最危險、最重要的地方工作。

隔離病區從康二城轉到第一人民醫院後,又有兩名護士加入到了這個隔離病區團隊中。「現在我們這兒有兩名護士正在酒店隔離休息,十天後她們將回來繼續工作,然後再安排兩名護士去隔離休息。」白恩平說。採取輪休的方式,是為了保證醫護人員的健康,讓大家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

面對驚恐的隔離者,他們成了穩重又貼心的「大人」

特殊時期,特殊病人。在隔離病區的病人,年齡最大的是將近60歲的老人,年齡最小的是5歲的孩子。他們都需要單獨隔離。害怕、焦慮、憤怒,遠離親人獨處時的壞情緒,隨時都會爆發出來。醫護人員在面對這群特殊的病人時,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和耐心。

他們遇到過打開房門不見了病人,手慌腳亂看向窗外、扒拉被褥尋找病人,而回頭一看病人在門後的尷尬;他們遇到過敲門病人不開,只能哀求病人報一聲平安的無奈;他們也遇到過查房時病人故意「裝死」,然後猛一睜眼的惡作劇。

「有個病人恐懼到了極點,便有了輕生的念頭,那天晚上我們就不停地跟他聊天,深入交談,終於找到了他感興趣的點,慢慢轉移他的注意力,才逐漸平復了他的情緒。」隔離病區主任韓世曉說道。對情緒不穩的病人,醫護人員會格外關注,加大查房的頻次,一遍遍地通過詢問其是否喝水?有什麼困難?不斷地與病人攀談。除了面對面與病人溝通外,醫護人員還通過共同認識的親朋好友,添加病人微信,與病人拉近關係,隨時進行開導。「我們還把第一醫院心理醫生劉南的微信號推薦給病人,給予他們專業的心理疏導。」白恩平說道。

元宵佳節當天,隔離病區醫護人員全部自覺地勻出自己的那份兒蘋果、桔子和湯圓,送給病人,讓他們感受到節日的氣氛、溫暖的關心。就這樣,幾名病人與醫護人員成了朋友,直到幾名病人解除隔離時,一直誇讚地說,「你們真棒,給了我們像家人一般的溫暖,等你們的隔離工作結束後,請你們吃飯……」

每當此時,所有醫護人員都覺得幸福感滿滿。

祝福他們 安好無恙

期盼疫情 早日結束

來源:新武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LBfgHABjYh_GJGV3u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