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懷伴讀
各位書友,春光溫暖,你也一樣,慈懷讀書會慈懷伴讀專欄,三月將陪伴你繼續遇見好書。
我們這個月的讀書主題是「致敬女性」,三月是綠色,是希望,更是踏春的好季節。三月書單更像是寫給女性的必讀之書,讀過這些書,我們期待每個人都會重新定義她力量,重新認識自己與自由的關係,惜時惜春,愛己愛人。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書是《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
有人說:「地球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法國女人。」
法國女人舉手投足中透出的優雅高貴,讓她們迷人得仿佛另一個物種。
巴黎女人的美,不只在於外表,更體現於生活,彰顯於內在。
在《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一書中,作者珍妮弗記錄了自己到法國做交換生時,法國女人精緻生活的點點滴滴。
巴黎名媛們仿佛生來遺傳的優雅風度,值得每一個女人學習。
自我,是女人最對的衣服
《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中提到:法國人大都使用只能裝下10件衣物的迷你衣櫥,重複地穿衣服,不覺尷尬反而氣派十足。
優雅女人,都懂得精簡服裝的道理。
徐靜蕾曾經發過一篇微博:「決定一年不買衣服,誰和我一起?」
評論區的粉絲紛紛響應。
時隔半年,她又發了一篇微博:「半年零十天沒買衣服,很有成就感,當初說和我一起的都有誰來著?」
這回,很多人在評論區感慨,「做不到啊,才幾天就忍不住買買買」……
為什麼這麼多人,明明家裡的衣櫃都已經被塞得滿滿當當,卻還總是想要更多的衣服呢?
原因之一是,沒有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風格。
看似衣服很多,但是每一件卻都差了一點什麼,找不出一件真正適合自己的,只能通過不停地買買買,填補那一份空缺。
而徐靜蕾,將自己的衣服精簡到一定的程度,卻件件精品,隨意一穿,就都是獨特的風格。
衣服不只是裝點,更是一個人內在價值的外在體現。
衣服不在多,不在貴,而在於穿出自己的風格。
所以呀,與其不停瘋狂地買買買,不如靜下心來,去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風格,了解你想怎樣向他人展示自己,然後好好精簡你的衣櫥,讓每一件衣服,都展現出你極致的美。
運動,是生活最好的儀式感
有一個著名的「法式悖論」:法國人在飲食上攝入的脂肪很多,但是他們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卻非常低。
其實,這源於他們獨到的生活方式。
巴黎女人熱愛美食,又很少去健身房,但是她們卻讓運動融入在生活中,隨時隨刻都在運動,並且樂在其中。
在法國電影《如果它是他》中,女主人公家中雖然有電梯,但是她還是會每天爬樓梯上樓。
她常常一邊爬樓,一邊回顧今天的生活,享受到樓頂時微微出汗的感受,還會在最後幾步重複幾遍上下樓梯的動作。
爬樓對她而言不是負累,而是每天平淡生活中不可少的儀式感。
而在《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中,作者珍妮弗也描述了她在寄居家庭中,見到的真實的法式生活。
家中的女主人每天都要出門購物。
然而,和我們慣常的開車去大型超市購物的習慣不同,她通常會帶上一輛手推車,步行出門,穿梭於各色店鋪之間,本地的法式蛋糕店、麵包店、熟食店.....
一路上,各種商品會漸漸填滿這輛手推車,而新鮮空氣,燦爛陽光和運動所帶來的快樂,也填滿了女主人的心間。
希波克拉底說:人類最好的醫生就是空氣、陽光和運動。
運動不應是為了瘦身和健康而不得不做的任務,而是生活中隨處點綴的小驚喜。
不管你生活在哪裡,願你都能發自內心的熱愛運動,用一些有創意的方式,讓運動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讀書,才是最佳美容品
法國人有多愛讀書?
巴黎這座城市裡一共有20個區,但是卻有40多家政府圖書館,還沒有算上一些大型的國家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
然而,儘管有如此多的圖書館,裡面卻依舊總是座無虛席。
法國女人的美,離不開這份閱讀的浸潤。
在巴黎,隨處可見女人讀書的身影,在餐廳里、在公交車、在公園的草地、在飛機內……
初次見面,她們甚至會在詢問你的國家之前,會先詢問你最近在讀哪本書。
讀書與不讀書的女人,過得是不一樣的生活。
讀書可以開闊眼界,豐富心靈,讓你從庸常的生活中超脫出來,從粗俗的慾望中解脫出來,找到屬於自己的自在空間。
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中,寡婦荷妮,肥胖又醜陋,貧窮又古怪,但是每當她走進自己的書房,捧起一本書閱讀時,她就成為了世界上最美麗優雅的女人。
這就是讀書的力量,它讓你詩意地棲居,自由地生活。
正如畢淑敏所說:「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
願你從今天開始,抽出時間讀一讀書吧,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和嶄新的自己。
優雅不只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內涵。
法式風情,來自於精簡的服裝,運動與陽光,對閱讀的堅持,其實更是源自對於生活的熱愛。
女人的美,不在於妝容,而在於用心經營生活後,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美。
當你深愛著生活本身,舉手投足間,便都有了奪目的光彩。
以上就是我們分享的全部內容。
我們一起讀書明智,共燃三月明媚!
讀書知已,不負春光
致敬女性,為自由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