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每一個輸不起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太想贏的家長!

2020-09-22     畫荻教子

原標題:深思!每一個輸不起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太想贏的家長!

作者 丨月白

原創 丨家庭教育學習平台(ID:HDjiatingjiaoyu)

又是一年開學季,剛剛經歷完升學考試的同學們,大都開開心心地迎來了嶄新的學期和人生。

但對於四川西昌某中學的初三畢業生吉某來說,等待他的卻是被刑拘的命運。

而造成這一切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

在今年的中考中,吉某沒有考出理想的成績。面對升學無望的現實,他將滿腔憤怒發泄到了其他同學的身上。

吉某用手機複製了老師在班級群中發過的一份畢業生名單,登錄了當地中考志願填報系統。

嘗試輸入初始密碼,上百位同學的志願信息就躍入了他的眼前。

每個人都有學上,只有他沒有。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考砸的挫敗感,讓吉某做出了一個毀滅他人也毀了自己的錯誤決定。

他將上百位同學的志願全部篡改一氣,他沒有學上,別人也不能有!他失敗了,別人也不能成功!

輸紅眼的吉某最終被依法刑拘,那些被他篡改志願的同學們,在當地招生辦專門延長的時間內,重新改回了志願。

一場鬧劇落下帷幕,最終輸掉的只有吉某自己。

白岩松曾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人生在世,我們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失敗在所難免。

但輸掉一場考試,輸掉一次比賽,人生就沒有希望了嗎?並不會。

可是,如果懼怕失敗,始終沉溺在輸的痛苦中,輕則傷害自己,重則報復社會,那才是真正的輸家。

只有輸得起

才能贏得到

2018年,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的女兒劉宇婕,獲得了世界之星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冠軍。

此前,她已經連獲三枚金牌,是中國選手在該項賽事上的最好成績。

就如同她的小名「贏贏」一樣,8歲的劉宇婕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了。

但是她的贏,也是從無數的輸中積累而得到的。

贏贏從三歲開始練習高爾夫,六歲就已經在各種比賽中拿獎拿到手軟。

這固然得益於她優良的運動基因和過人的天賦,但更為重要的,是她面對失敗的積極心態。

每當輸球的時候,她不僅不會急躁,反而會安慰身邊的人:「輸了有什麼關係?打好下一桿就行了。」

就像爸爸劉國梁經常對她說的「下次還有機會」。雖然給女兒取名贏,但劉國梁從來沒有向女兒灌輸過必須贏的觀念。

正因為有這樣看淡輸贏的父母,所以贏贏才能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喜提世界冠軍獎盃。

而她在冠軍頒獎典禮上,自信、淡然又幽默的全英文發言,更是讓人刮目相看,這才是真正的贏家風采。

(劉宇婕獲獎一家合照)

福特汽車的創始人亨利·福特曾說過,「失敗,不過是一個更明智的重新開始的機會」。

深以為然。

在《最強大腦》節目中,有一個叫胡宇軒的孩子讓人印象深刻。

賽前,得知自己的對手排名世界第一時,他淡定地說:「我在國際比賽中只排第29位」。

主持人開玩笑地問:「那你來幹嘛?」

胡宇軒不慌不忙,佛系答道:「我來打醬油的。」

而就是這個自稱打醬油的孩子,在開始連輸兩局的不利形勢下,依然從容不迫,一點點將比分追平。

最終,他強勢逆襲,戰勝世界第一,贏得了勝利。

正是因為有不怕輸的精神,不在乎輸贏的好心態,所以胡宇軒才能在劣勢中越挫越勇,實現逆風翻盤。

(胡宇軒)

司馬懿曾對兒子說過:「打仗,先要學的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真的能笑到最後」。

做人也是一樣,能輸得起的孩子,才能最終贏得到。

每一個輸不起的孩子背後

都有一個太想贏的家長

曾看過這樣一個視頻,在鄭州某兒童平衡車比賽中,一個兩歲的小女孩因為沒有拿到好的名次,被媽媽無情訓斥了長達10分鐘。

在這十分鐘里,氣急敗壞的媽媽不斷朝女兒咆哮,罵的同時還一直推搡女兒,用力打女兒的頭盔。

可憐的女孩在媽媽的打罵中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還不忘向媽媽保證「我下次好好跑」,看得真是讓人太心疼了。

女孩才兩歲,參加這樣激烈的比賽本身就有些吃力,況且沒得冠軍女孩自己也很傷心。

可是,媽媽全程沒有一句安慰,反而處處指責女兒。最後,竟然扔下哭泣的女兒,轉身就走了。

在這位媽媽看來,贏得比賽遠比女兒更重要。

難以想像,這會給幼小的女孩造成多大的心理陰影。

有這樣可怕的父母,孩子的一生都只能拼盡全力去贏,因為她真的輸不起。

可是,弦繃得太緊,是會斷的。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孫銥飾演的齊明月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齊明月長得漂亮,成績好,還是班長,但她依然不自信。

原因在於她有個強勢的媽媽,每天耳提面命必須考第一,必須去北京的大學,必須學法律……

在老媽的高要求、高期待下,齊明月表面乖乖女般地應付,內心卻偷偷地叛逆著。

最終,在高考中,她用故意少填一張答題卡的方式,留在了本地大學學新聞。

齊明月賭的是自己的前途,而更多被父母強制贏的孩子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網上搜一搜,有多少孩子因為考不好怕被父母責備而自殺。

這樣的新聞比比皆是,真是令人觸目驚心。

《傾聽孩子》一書的作者帕蒂·惠芙樂曾說過:「過度在意輸贏的孩子,實際上是在釋放我需要幫助的信號。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需要父母的親近和愛」。

其實有時候,並不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而是父母對孩子逼得太緊了。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和肯定,而很多父母在乎的卻只是孩子一時的輸贏。

長此以往,孩子只能在輸不起的深淵中越陷越深。

不要剝奪孩子輸的權利

每個人都喜歡贏的感覺,孩子更是這樣。尤其他們的身心還不成熟,一旦輸了,也更容易鬧情緒。所以,家長的態度就至為重要。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著作《中毒的父母》中指出:「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

孩子期待著我們的肯定,作為家長,我們也都希望孩子能一生順順利利,不經歷任何失敗和挫折。

但現實是殘酷的,如果我們一味將孩子放在保護罩中,讓孩子始終生活在無節制的讚美和表揚中,那才是真正害了孩子。

畢淑敏說過:「不要給孩子虛假的勝利。」

深以為然。

對孩子們來說,一次讓他們印象深刻的輸,會比一百次無足輕重的贏,意義更珍貴。

美國育兒博主Sunny Chanel曾在文章中分享過她和女兒的故事,母女倆經常會玩大富翁遊戲,但Sunny Chanel每次都不會手下留情,讓女兒輸得很慘。

有一次,女兒朝她崩潰大喊:「你太壞了!你為什麼不讓我贏啊?」

Sunny Chanel等女兒平靜下來後,擁抱了女兒,告訴她:「遊戲的關鍵不是你贏或者我贏,而是你要承認失敗。媽媽並不是不愛你,媽媽只想把你看成一個和我一樣平等的人,一起玩一個公平的遊戲。」

聽完媽媽的話,女兒接下來的舉動讓她驚喜不已:「媽媽,我們等下能再來一局嗎?這次你也不要讓我。」

不得不說,Sunny Chanel真是太有智慧了,一番話既讓女兒懂得了要輸得起的道理,又給予了女兒充分的尊重,維護了女兒脆弱的自尊心。

其實,孩子並非真的不能接受失敗,只是家長往往以愛的名義,剝奪了他們輸的機會。

所以,是時候放開我們的手,讓他們自己去經受風雨和考驗,早一點適應人生的無常。你會發現,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加堅強。

央視主持人楊瀾說過:「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作為父母,我們都盼望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但在督促孩子努力學習的同時,我們更有義務去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念,幫助他們更勇敢地直面失敗。

告訴孩子,輸了並沒有什麼,這是成長必經的過程。不論輸贏,爸爸媽媽都會依然愛你。

這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一個只想贏的孩子,或許能贏得了一時,但卻贏不了一世。

只有能輸得起的孩子,才能在充滿挑戰的人生中,紮實地走好每一步,最終笑到最後。

說明:本文來源於畫荻教育旗下家庭教育學習平台,原創版權所有。畫荻教育,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全方位指引父母培養優秀孩子,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0vRtXQBLq-Ct6CZUU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