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一次減壽10年,這些穴位能助你「佛系養生」

2019-10-25   固生堂中醫

詩歌《莫生氣》吟誦:「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要想健康活到老,自己脾氣先管好。誠如《內經》指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所以,......



人的情志是個複雜的東西,中醫將人的情志活動概括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稱為「七情」

七情是臟腑精氣應對外界環境因素作用的一種反應,由人體臟腑精、氣、血所產生,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所以,當母親大人看不慣你又干不掉你的時候,常會說:被你氣到肝疼。

人為何會「被情所傷」?

情志為臟腑精、氣、血所生,臟腑功能紊亂、氣血運行失調則可出現情志的異常變化。

而人體臟腑氣機若受「七情」所傷而紊亂、升降出入運動失常,臟腑中氣血運行失常,則病症由此而生。

情志與臟腑,兩者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關係。

01怒傷肝

肝主疏泄,主藏血而開竅於目。過怒會加重肝氣疏泄,使肝氣逆行向上,出現血隨氣逆、氣閉神昏的症狀。

一個容易動怒的人常伴有面紅目赤、頭痛頭暈、嚴重者甚至在生氣發怒時出現嘔血、吐血、猝然昏仆等情況。

《三國演義》里周瑜被諸葛亮一氣金瘡迸裂墜馬,二氣金瘡再次迸裂,三氣舊傷復發、口吐鮮血最後不治身亡。周公瑾若是能沉得住氣不動怒,或許還能多活幾集。

02喜傷心


《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大喜過度則傷心,使心氣渙散不收,心悸怔仲、少氣無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嚴重時導致心神失守,神志失常,狂亂等病症。

驚與喜同,傷心。驚則氣亂,突然受到驚嚇會出現心氣紊亂、心神失常、驚慌失措、目瞪口呆等症狀。

《范進中舉》中范進就是如此,參加鄉試中了舉人卻驚喜過度瘋了。

最後,范進平日裡最害怕的老丈人胡屠戶凶神惡煞走到范進跟前,說到:「該死的畜生!你中了甚麼?」,反手一巴掌呼過去,把他打醒了。

完美詮釋了《內經》所言:「喜傷心,恐勝喜。」

03思傷脾

過度思慮或者長期凝神集思會導致脾胃氣機鬱結,久則傷正,使運化失常,出現食少納呆,胸脘痞滿,腹脹便溏等症。

因此,思慮過度則容易寢食難安,「書呆子」就是這麼養成的。

04憂傷肺

長期憂愁不解使氣機郁滯,而且憂常和悲、思相結合成病,可傷肺、傷心、傷脾。

傷肺則胸悶、嘆息;傷心則憂心忡忡、心胸憋悶;傷脾則食慾不佳、大小便不暢等。

悲與憂同,傷肺。過渡悲傷損耗肺氣而使神氣消沉,長期沉浸在悲傷中的人常會少氣懶言、胸悶氣短、精神萎靡或意志消沉等。

好比《紅樓夢》里的林妹妹,雖才氣逼人卻多愁善感,會因滿地落花而感懷傷己,真真是「憂、思、悲」全集齊了,最終是落得淚盡而逝。

05恐傷腎

長期恐懼不解或者突然受到恐嚇會損傷腎氣,使氣機下陷、腎氣不固,表現為大小便失禁、遺精滑泄等症狀。所以,「嚇尿了、嚇屎了」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所以啊,日常生活中,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心平氣和、開朗豁達才能身強體健長命百歲。

生活中「七情」與臟腑的糾葛

「七情」異常變化有可能誘發某種疾病或者加重原有的病情。如范進的瘋癲是突然的驚喜導致;而高血壓、胸痹、眩暈等心血管疾病均可能由「七情」刺激誘導發作或加重原有病情。


以下病症是臟腑和「七情」「相愛相殺」的結果。

1、很多人因為情緒過度緊張或突然受到驚嚇則會出現胃痛、反酸、胃脹、拉肚子等脾胃不適症狀。

2、本身有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臟神經症、腦溢血、等心腦血管疾病及哮喘的人遇事要戒怒,否則「衝冠一怒」極大機率要進醫院急救,重則當場咽氣。

3、女性乳房與經絡的關係密切,足陽明胃經行貫乳中;足太陰脾經,絡胃上膈,布於胸中;足厥陰肝經上膈,布胸脅繞乳頭而行;足少陰腎經,上貫肝膈而與乳聯。

因此,女性長期遭遇抑鬱、焦慮、發怒、憂愁等不良情緒刺激,會影響人體經絡的通暢,導致人體氣血運行的失常。這無疑是加大了乳腺增生、乳腺結節、乳腺囊腫、乳腺癌等乳腺疾病風險。

4、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你的女朋友或者太太會莫名其妙地從一隻溫順的小白兔變身為兇猛的河東獅,像手榴彈一樣一拔就爆,那麼極大可能是……「大姨媽」來了。而遭遇更年期綜合症的女性猶如核彈一樣的存在,不好惹。

其實,她們也不想這樣,這種「經行情誌異常」的表現,中醫稱之為肝鬱。對待她們,除了好好哄著還是要好好哄著、關愛女性人人有責。

如何調養自己的情志

在中醫看來,健康的心理應該如《靈柩·本髒》記載一般,「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也。」

應該如何調攝以達到這樣的狀態?

中醫對與情志相關病症的治療上,心理疏導、情志調攝、辯證治療都不可或缺。心病還需心藥醫,這是個長期的過程。

巧用穴位養護臟腑

日常生活中,控制情緒是關鍵,養護好五臟六腑是基礎。除了早睡早起、飲食有節、戒煙戒酒、適當運動外,推薦這幾個要穴,每天揉按能護五臟和調節情緒。

01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是人體第一大要穴,每天按揉3到5分鐘。特別適合愛生悶氣、整天強顏歡笑、心中鬱結或抑鬱、焦慮、憂愁人士。

02內關穴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經脈》,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它算是一個萬能穴位,每天按揉能寧心安神、理氣止痛。按摩內關穴時要先按一下再揉一下,接著放鬆,再按,再放,如此循環反覆。

03湧泉穴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

揉按湧泉穴能溫補腎經、滋補腎陰、滋生腎水、是養腎要穴。常用於治療休克、高血壓、失眠、癔病、癲癇、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遺尿、尿瀦留等,是急救穴之一。

04太淵穴

太淵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用拇指或甲尖掐按太淵穴,每次2到3分鐘,能補肺益氣、止咳化痰、通經活絡,養護肺臟,有助於輔助治療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05三陰交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用拇指揉按,每次2到3分鐘,能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疏通筋絡,是養護多種臟器的重要穴位之一。

為情緒尋找出口

《理瀹駢文》所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

無論是唱k、運動、跳舞、寫作、作畫、下棋、與人傾訴等,要讓自己的情緒有一個合理的出口,適當的宣洩出來,而不能埋在心裡。

「有病」找醫生,開方調一調

專業的醫生是治癒疾病的前提,不可自己私自用方用藥,像《范進中舉》中胡屠戶「恐勝喜」情志相勝的治療方法,非專業人士不可使用,專業人士也應慎用。

「以情制情」需要掌握病人對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後再選擇適當方法。

簡言之,臟腑氣機暢,情志調理爽,一生百病少。

醫生

(點擊圖片即可預約專家)


彭德潤

內科

簡介

「老中醫」中醫世家,號彭河,三代祖傳中醫,自幼熟讀《傷寒論》、《金匱要略》、《醫宗金鑒》,跟隨父親習醫,學得家傳一套驗方和真傳,到自己懸壺濟世治病開方均療效顯著,患者亦互相傳頌。自幼受母親影響該信奉佛法,十多年前有緣得妙一禪師指引,學習《金剛經》知「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奧妙,得佛法真諦。開悟後用佛法的智慧指導醫學,臨床辯證治療疾病效果更為顯著。獨創「彭氏相脈法」可斷患者身體氣血陰陽之變化、疾病歸轉和預防治療未病,指導調理身體,作為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手段 。

擅長

治療肺病咳嗽,胃病,結腸炎,中藥調理治療高血壓,關節痛,肩周炎,腰腿痛,關節病;小兒咳嗽,疳積,消化不良;婦人月經不調,盆腔炎,內分泌失調,臉上黑斑,痤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