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雲意達天工境——讀楊鵬飛己亥詩選《名到高時款落低》
鄭志忠
讀完楊鵬飛己亥詩選《名到高時款落低》詩詞五十首,感覺真的是太美啦,詩句美、詩意美、詩情美,美美美,美不勝收!正如資深報人劉益清在朋友圈寫道,「鵬飛兄律詩絕句,仿佛九鯉之水,滌盡塵埃,閱之有化外之感!一位宦海幾十年的老領導,能有斯情懷,心心與壺蘭山水同樂,頗令人羨之,慕之,亦悠悠慨之!」
楊鵬飛先生歷任莆田市副市長、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當時我在仙游縣委報道組供職,他經常到仙游縣下鄉調研,我有機會多次在現場聽他講話,由於官階的距離,雖未曾寒暄交流,但我從他調研中的言談舉止,感到他不但有實事求是的品質,還有遠見卓識的能力,更有對這片故土的熱愛和依戀,可謂是「躍馬從頭征萬里,半程煙雨半程晴。」
楊鵬飛先生退休後,擔任莆田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主編《莆田市工藝美術志》,我是仙作的發燒友、吹鼓手,被聘為《家具卷》審讀員,我們平時電話、微信交流,偶爾也有面對面的交談,足見他對莆田工藝美術產業這一傳統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傾注巨大精力和智慧。正如他在《細看沉香》詩中寫道:「偕君共赴清風醉,拍案同驚世事奇。」
2018年,楊鵬飛先生擔任莆田工美杯全國詩詞大獎賽組委會主任兼評委會副主任,他熱心開啟了美麗莆田詩詞文化的新征程,展示「匠心詩意·莆陽名邦」的風采。今年初,在「莆田工美杯」全國詩詞大獎賽頒獎現場,在會後與他進行一次律詩絕句的交談中,在他邀請我參加詩詞筆會採風里,深切地感受了這位老領導詩心不老。從他的詩《莆田工美杯全國詩詞大獎賽後感》可見一斑,「三百箭尖穿靶過,兩千蹄興敞聲馳。行雲意達天工境,馭律心雕不二辭。」
只有有詩心的人,才能領悟律詩絕句的意蘊和美感,才會有一種穿越千年的意會相通。不妨來一起欣賞他的《詩苑初行》,「欲帶半生來此棲,蹣跚入境探蹊迷。招風枝上花相妒,翹首牆頭鳥對啼。曾歷雅聲翻屜找,今觀平仄占屏題。巷深門掩簪敲韻,露白月吟舟釣溪。倔犟誰同詩墨犟,整齊律比雁行齊。評人憾際詞多掂,辨事明前筆慢提。還憶雨滋春翠綠,都隨秋至葉黃淒。文章代有良才作,名到高時款落低。」
這首排律,十六句,上下可分四組,轉結有序。雖無豪言壯語,惟有柔柔溫情。詩人用「對啼」與「相妒」對仗,用畫面感真切反映詩界現象。接著運用形象對比,凸顯今朝平仄占屏題。接著寫詩詞很繁榮的具體表現,先說巷深閨房詩詞,再說月下舟釣溪,可見詩詞之普及,以及詩詞與現實生活相融入。接下第三組四句,先寫律詩的特點,古今詩人的個性,格律的工整嚴密,律韻的整齊規整。那麼在這規矩下,詩詞什麼寫?寫到人之遺憾時,用詞要多掂量;而寫世事時,在沒辨別清楚前,要筆慢提。最後第四組,前兩句列舉人間春秋兩種景物,春色翠綠,秋葉黃落,道出大自然中任何事與人都按由初盛到轉衰,不可能永久都是美好的。更何況作文作詩,人才代代輩出,這就要保持謙虛,越是名位高時,越要把名看低,也即款落低。這種情操更是中華民族血脈里潛流著的精神力量,需要吾輩細細的品味和傳承。
楊鵬飛先生寫故鄉山水的律詩絕句,更是得化外雲山氣象,皆能澄懷濯心,匠心獨運。誠如清人布顏圖所言:「山水不出筆墨情景,情景者境界也。」且看他筆下的壺山蘭水,喜讀他的《望壺山》:「化雲雨下三江漲,催馬鞍前七邑雄。山若高時名自遠,何妨八面要來風。」又讀他的《訪木蘭溪源》,「雲山天露化清涓,萬卷千鍾出此泉。相識似曾蘭水畔,卻聞名震九州巔。」由此,我想起《管子·牧民》一句話:「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他無論做官還是寫詩,都是竭盡全力,認真對待,一絲不苟,展現的是文化自信,涵養的是家國情懷,竟是如此的有趣、有味、有情、有淚、有美、有畫,真是美不勝收呀!
詩心不老,赤子情懷。鑑賞楊鵬飛先生的近作《重回石蒼》,「地瘠鄉偏志未貧,蒼山復見長精神。松濤越嶺連天碧,旭色穿林照瓦新。水凈平湖生畫影,車輕暢道踏青塵。炊煙處處皆相熟,何問誰家識故人。」記得他在《詩的備註》中寫道,「余自十五歲起,為濟家貧,常隨挑杉鄉鄰,艱行百里入石蒼,跋涉於崇山峻岭之中。歷時七餘載,足跡遍山鄉諸村,熟悉其一川一壑。後於莆田市委副書記任上,首任金鐘水庫工程總指揮,復於市政協主席崗位,籌資逾二百萬鋪設通濟川老區村之砼道,及村民急需之諸多設施。乃因與貧鄉感情深厚,苦樂歲月常不絕於夢。」這首詩生動地詮釋了無論什麼職業,什麼樣的年齡,什麼樣的經歷,只要有赤子心懷,生命熱情,人生的故事就會精彩。
懷著這樣崇敬之心,我再讀他的詩《中秋翌日訪金鐘水庫》,「水載清風連翠嶂,湖山百里不知秋。漣漪映日微微動,峰影隨舟碧碧流。若訝林揚春氣息,更吟波轉美人眸。夕陽送客歸西浦,月共松濤過壩頭。」他曾經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最難忘是夜半時漫山卷過的松濤聲以及伴隨的粗溪蒼水奔流的聲音。偶爾在月明之夜,能聽到隔山狼嚎的悽厲之聲。這三聲烙在他心裡已幾十年不忘。這種意境非常人所能理解的。
冰天之夜,詩人踩著前人的斜腳印挑著百來斤杉木,一步步艱難地掙扎著往山頂爬。半山腰偶有燒松油的窩棚,這是他落腳取暖的地方。由於辛累,往往近貼爐邊倒地便睡,第二天爬上山頂時,臉鼻全是黑灰烏油,此時仰天一笑而已。因此他對這地方,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每每重逢時別有一番心頭滋味!而這滋味而今充溢在詩詞行間,亦讓人悠悠慨之!
生命中的美,處處有詩意。用心欣賞鵬飛先生這50首詩詞,你就會發現隱藏在平凡面紗下的美。當你沉浸在詩詞的美感中,就不難發現心靈是有品級的,心靈的品級決定人格,決定品格,決定人一生的命運。這就是楊鵬飛己亥詩選《名到高時款落低》給人們的啟示。祝願鵬飛先生身健筆健,不斷貼近詩詞經典,把握精神命脈,傳播時代新聲,引領莆陽詩詞歌者為莆田市角逐「中華詩詞之城」爭光添彩。
傳播仙游聲音·講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仙游報道|微信、微博、企鵝號、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