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東西討價還價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當客戶和商家達成共識,那這筆買賣也就差不多了。可是我們有時候又特別固執,距離自己的心理價位所差無幾,可就偏偏想要挑戰一下商家的容忍度,這樣一來,往往因為這一點堅持,就錯失了一個好物件!
今天迷妹就和大家探討一下,我們玩玉石的玩家,都有哪些固執呢?
非籽料,不入手
喜歡玉石的玩家或多或少都知道,籽料比山料好,所以導致一部分玩家總是把籽料掛在嘴邊。
籽料好嗎?當然好。玩玉,不懂籽料是不行的;沒玩過籽料,是有遺憾的。
但是,籽料好,籽料也貴。一萬塊錢,可能能買個精品小山料,但在籽料那裡卻是剛入門。
還有一個問題,只要是籽料,就值得收藏嗎?不一定。好不好,值不值得買的基礎是玉質。玉質不好,即便是籽料也照樣沒人買。
再對比一下其他料:普通的新疆山料、戈壁料,或者青海料、俄料,的確沒有好籽料收藏價值高。
但是,青海料里的翠青、老坑的俄碧,或者野牛溝山料等,都不乏一些搶手貨。如果僅僅因為產狀或者產地就全否定了,那也是玩玉的損失和遺憾。
所以,好玉看的是全方面的品質!
不完美,不收藏
按照慣常我們的理解,玩玉就得玩精品,最好一步到位,買個完美的。但現實往往很現實。
眼光不夠,經驗不足,資金缺乏,都容易錯失精品,或者買到假貨。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所謂的完美也只不過是相對於。但是馬上回有人反駁說,那極品羊脂玉呢?溫潤潔白,如凝如脂,可是您也不想想,這樣的玉,一般人買的起麼?
所以,不要盲目最求完美,選擇合適自己的就行。
不合心意絕不買
有些人買玉,想的特別具體,必須買個什麼什麼樣的:皮要什麼皮,顏色要什麼顏色,克重要多少,形狀是什麼樣……
結果:買不到。
喜歡一塊玉,就像喜歡一個人。大部分人心中理想的另一半,往往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只能生活在自己的腦海中。玩玉,亦如此。和田玉,天生地長,每一塊都不一樣。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如果始終限定範圍,那不僅是強人所難,也是強玉所難了。
超過預算絕不買
上面說限定的是和田玉的「質」,那現在說限定的就是玉的「價」。有些玉友在買玉之前,喜歡先設定一個價格。如果超過這個預算,就堅決不買,其實,玉的價格或者說價值會隨著市場的變動而變動,而且老話說的好,便宜沒好貨。玉的品質決定玉的價值。
如果看中的確實是一塊好玉,超過預算一點點,也是值得的。
非得和別人爭個對錯
這一點,說好聽了是知識切磋,其實無非就是槓精附體。每個人的喜好和眼光都不一樣,玉石也沒有統一的審美標準。可能你喜歡紅皮的,而別人喜歡金皮的呢?
何況,評價和欣賞和田玉的維度很多,任何標準都不能整齊劃一。
再說,玩玉本來就是為了讓自己愉悅的體驗,非要去爭個對錯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低調玩賞,友善交流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