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的數學題目,有時候也很「難纏」。
相信給孩子輔導過的家長都清楚這個事實,尤其有一類排隊題,按照左右來填空,如果圖上畫的是動物,就要按照觀察人的位置來判斷。如果圖上畫的是人物,就要按照圖片里的人物位置來判斷。這類題目,最容易讓家長「抓狂」!
還有一些練習冊中,出題不嚴謹,不要說一年級孩子了,就連家長,都滿頭霧水搞不清楚!一道道題目,倒像是一個個陷阱,令人毫無頭緒。
這不,有位學生家長,就把孩子寫的寒假作業拍出來了,對於答案,家長是百思不得其解,分明感覺孩子是正確的,可是老師卻打了錯號,家長有心想質疑,又怕老師反感,真的是左右為難。
來看看是一道什麼樣的數學題吧:
題目其實很簡單:我前面有7隻猴子,後面有9隻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這道題,一年級小學生的解法是:7+9-=16。
看上去,沒啥毛病,在孩子的心裡,肯定是這樣想的,「我」就是小學生我自己,我是人,不是猴子,所以,在計算的時候,就只能把前面後面的猴子加起來,但是,不包括我。
對於這道題目,老師是如何判的呢?錯號!
後來,小學生又加了個1,把這道題目改對了。
家長就不明白了——「我」到底是猴子還是人呢?難道我返祖了?
哈哈!出題不嚴謹,就會難壞小學生和家長。其實這道題目,正常情況下,是應該配一幅圖畫的,在圖畫中,畫出一排猴子,把表示「我」的那隻猴子標註出來,這樣的話,孩子一看就明白了,既要加上前面後面的猴子,還要加上「我」自己。
一年級數學當中,經常出現這類排隊問題,為的就是考查一年級小學生,在計算的時候會不會遺漏?確實,我們在平時的課堂當中,也發現不少粗心的孩子,偏偏忘記了計算我自己。
但是,人類和猴子,還是有所區別的,對吧?
對於此類數學題,家長朋友們是如何看的呢?來聊一聊吧!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WeM5ncB9EJ7ZLmJAP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