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夏天,和我非常要好的學長決定去南方打拚,臨走那天中午,他請我吃了頓飯。來到了一家菜館,我倆點了3兩鍋貼、一份大油餅、一份宮保雞丁,這頓飯不僅是因為學長要去南方而讓我印象深刻,而且美食也讓我無法忘卻。尤其是那份大油餅,因為是用大油(大油就是豬油)烙的餅,所以味道很香美,餅的層也不少,外皮酥脆,內里軟軟的,油香與面香的融合,隨後口中品嘗出淡淡的蔥香和咸香,好吃。
這大油餅,讓我想起了中學時去薊縣(現在是薊州區)玩吃的油餅。依稀記得,我們當時住的農家院,是一個小院子,裡面房間不多,是一對老夫妻經營。老爺爺烙的餅,比別人家的厚一些,外皮酥脆,裡面層比我上面吃的這家餅層還多,吃著很香,尤其餅芯侵入大油,越吃越香。老爺爺告訴我這是用大油烙的,活面的力道和醒面的溫度和時間也有講究,是他母親教給他的。後來,有一年我再去薊州區玩,跟周圍居民打聽才知道,老爺爺不在了,兒子和兒媳婦把奶奶接走去了北京。從此,我就再沒有吃到過這樣的大油餅,那次和學長去吃飯,吃到的油餅和我在當年在薊州區吃的油餅很像,所以既驚喜又開心。
這家店叫仙客來酒樓,他家92年的時候還是個小門臉,經過三次搬家,慢慢的變成了現在的大門臉。
因為對他家大油餅的執念,我基本每隔1、2個月都會去他家吃一頓。
他家基本每天一到飯點,人就會很多,所以儘量錯開高峰早去。因為大油餅是現烙的,鍋貼是現煎的,所以有時等的時間會長一些。
他家菜量很大,主打炒菜有宮保雞丁、汆花鰱、脆邊腰花。之前有朋友推薦過他家八珍豆腐,個人覺得他家八珍豆腐相對比較一般哦。
下面跟著我的腳步看看我最耐吃他家的:
1.大油餅
第一個推薦必須是大油餅!一份兩張,20元。大油餅大且厚。
口感:外皮酥脆、內裡層多且軟。
味道:外皮聞著很香,內里大油與面融合的恰到好處,吃著有蔥香和淡淡咸香。
缺點:如果單吃大油餅,吃多了會有些膩,蘸著醋吃可以解膩,而且別有一番風味、
2.豬肉韭菜鍋貼
他家肉餡鍋貼個兒倍兒大,是兩邊開口的鍋貼,皮薄餡足,餡中肉多韭菜少,吃著很滿足。外皮那層噶很酥脆。一定要趁熱吃,最香。54元1斤,最少3兩起售。
口感:酥軟並進,口感飽滿且有嚼勁。
味道:韭菜很好的中和了肉餡的油膩,吃著淡淡咸香與肉餡的融合。
缺點:如果不蘸醋吃,一直吃會有些膩。
說到豬肉韭菜的鍋貼,還有一家的很好吃,當年我常在新大路那邊吃鍋貼,那邊有個30多歲的大哥賣鍋貼,小店門口一個鐵鐺放在大爐子上,客人點好現煎,將鍋貼放入鐵鐺上,用裝滿食用油的小壺將油倒入鍋貼間的縫隙,煎至有些焦的時候,淋入一些調的汁提味增香。旁邊就一張小桌子,大部分食客都是沒回家吃,每次我去都買四兩鍋貼,斜對過買碗板面,一起吃太棒了。後來新大路那邊拆遷,就再也找不到那家鍋貼了,周圍有個大娘跟我說那大哥回老家了。
還有我個人感覺吃肉餡鍋貼就蒜吃倍兒香。
3.韭菜雞蛋鍋貼
他家韭菜雞蛋鍋貼是那種兩邊捏死的,不是兩邊開口的。韭菜、雞蛋、粉皮調的味道剛剛好。
口感:焦脆油潤。
味道:咸香之中多了份清新。
缺點:雞蛋略少。
韭菜雞蛋餡,我做的比較有心得,覺得比他家的好吃。我來分享下調餡的【製作步驟】
1.韭菜洗乾淨後,切好備用。
2.雞蛋加一點牛奶和料酒,打勻,倒入油鍋快速翻炒,熟了馬上盛出備用。
3.木耳洗凈切好,泡好的香菇切好,粉皮切好,麵筋切好,棒槌餜子(就是油條)切好。
4.韭菜、雞蛋、木耳、香菇、粉皮、麵筋、棒槌果子放入盆中。
5.加入適量鹽、適量蚝油、一點香油、適量姜粉,調勻。
4.宮保雞丁
一般的宮保雞丁都是雞丁加入胡椒粉、蛋清、鹽、澱粉抓勻,腌好後與蔥段果仁翻炒,味道甜中有咸,辣度剛好。而他家的宮保雞丁的雞丁裹了層麵糊炸好後酥酥的。而且他家的宮保雞丁,量很大,很多雞丁。
口感:雞丁外酥里嫩,果仁酥脆、青椒爽口。
味道:糖醋口,後口淡淡微辣,青椒和果仁的清甜,使其味道更香。
缺點:不適合就油餅和鍋貼,更適合就米飯吃。
大家好,我是介介!
您了,耐吃哪家量大實惠的菜館?
歡迎文末留言告訴我!
棒棒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