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早上,起個大早去市場買菜,市場裡人頭攢動,前面的姐姐在和攤主砍價,左面的大哥在向一位大爺請教燉肉的心得,我面前的攤主把剛炸出鍋的麵筋倒入大搪瓷盤子上,不一會就搶購一空,逛市場是一種享受,這裡不僅充滿「江湖味」而且還有濃濃的「人情味」。
經過肉鋪,挑選了一塊肥瘦相間顏值不錯的豬肉,讓攤主絞成肉餡。肉餡對於我來說那可是好東西,回家做餡或者炒菜都是很好的選擇。
關於肉餡製作的美味,我最耐吃的就是姥姥做的雲吞。
那是一個下著雪的冬天,我騎著自行車穿過市場、樓房,就到了姥姥家,姥姥家是一個長方形的院子,走進院子,大黑(姥姥家養的英卡犬)撲過來要抱抱,摸摸大黑的頭,我跑進廚房,只見姥姥拿起湯鍋把煮熟的雲吞和熱湯沖入放有冬菜、紫菜、蝦皮、香菜、香油的碗中,那一瞬間一股熱氣騰起,整個廚房都瀰漫著雲吞的香氣。
雲吞端進客廳放到圓桌子上,姥姥遞給我一角抹滿醬豆腐的大餅,端起碗先喝幾口湯暖暖身子,熱湯喝下肚慢慢的感到一股暖流從肚子裡向全身散開,一口大餅一口雲吞,大餅因抹了醬豆腐而多了份醬香,雲吞皮薄餡足,鮮美好吃,一碗雲吞喝到一半的時候,整個人都暖暖乎乎的,吃著吃著腦門開始出一層薄薄的汗,把僅剩的幾個雲吞吃下肚再把最後的湯一飲而盡,哇,太舒坦了,這種感覺妙不可言。
姥姥做的雲吞,湯汁鮮香,淡淡咸香和蒜香,雲吞吃起來香而不膩,越吃越香。姥姥說,這雲吞里一定要放咱天津的冬菜,湯汁的咸香和蒜香都是冬菜的作用,冬菜能撐起整碗的味道。
天津冬菜,始於明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源於天津靜海區的紀莊子,其主要使用的兩種原料都是天津本地產的:大白菜(青麻葉大核桃紋白菜)和大蒜(四六瓣紫皮蒜)。
一般超市售賣的都是罐裝的,袋裝的比較少,姥姥每次遛早市看到了都會買一袋。
冬菜,不僅多用於雲吞和餛飩的製作,而且煲粥、炒菜也很不錯。之前一位南方做廚師的朋友和我說,冬菜以「川冬菜」、「津冬菜」、「潮汕冬菜」最為出名,而這天津冬菜很適合製作潮汕砂鍋粥、粉絲湯等。我在家有時會做冬菜炒雞蛋、熬魚偶爾也會加入冬菜。
小時候,吃姥姥做的雲吞,每次吃到冬菜,感覺都是甜甜的,可是長大了再吃是那種鹹鹹的有蒜香淡淡的甜。有時我們記憶中的味道會比這道美味原本的味道更加香美,因為那裡有我們幸福的記憶。現在姥姥歲數大了,很少做飯了,我常常會給姥姥做雲吞,當然雲吞的製作方法也是姥姥教我的。每次給姥姥做雲吞,姥姥都說好吃,一小角大餅捲入松花蛋就著雲吞吃,姥姥一頓能吃一整碗。
下面我來分享下【雲吞的製作步驟】
一 、調餡:
1.肉餡中加入料酒、薑末、五香粉、醬油、一點鹽和味精,調勻後,打入一個雞蛋。
2.調勻後,加入蔥碎,倒入適量香油,調勻。
二 、包雲吞:
雲吞皮是在賣切面的鋪子買的,包時放入餡料,對摺捏好,再往中間捏幾下就包好了。
三:煮雲吞
1.鍋中倒入清水煮開,放入雲吞,煮熟。(也可以用高湯加清水煮,不過高湯建議用雞湯,豬骨湯會使其太膩。)
2.碗中放入冬菜、紫菜、蝦皮 (香油、香菜根據個人口味添加)。
3.雲吞和湯倒入碗中。
這雲吞湯頭的靈魂就是冬菜,吃著雲吞,吃到一塊冬菜,越嚼越有滋味。
在天津,現在很多早點鋪都有雲吞和餛飩,其實就是大小餡之分,講究的早點鋪煮餛飩用豬骨湯,煮雲吞用清湯或者雞湯。有的早點鋪還賣面片湯,就是包雲吞餛飩的面片煮好沏入碗中。
因為工作忙碌很少在家吃飯,但是我很珍惜能在家做飯和吃飯的機會,家裡的飯菜不僅美味可口,而且最重要的是身邊有最愛你的家人。朋友們,如果有時間回到家給家人做頓飯吧,不要因為工作忽略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大家好,我是介介!
您了認為哪道美味最能代表家裡的味道呢?
歡迎文末留言告訴我!
棒棒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