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收聽音頻
作者 / 黃一維
主播 / 江川
來源 / 壹心理
人生的重要命題在這裡找到答案
最近,熱播劇《小歡喜》因為「大尺度」話題,又一次上了熱搜。
因為方圓、童文潔夫婦發現,18歲的兒子方一凡有「早戀」傾向,糾結之後,決定找他聊聊。
聊的重點是:性。
主流影視上,如此開誠布公展示性教育,還是第一次。
一開始有點欣慰,看完,卻感覺複雜。怎麼想都有些貨不對版的味道。
方圓原本伶牙俐齒,在這個話題面前卻顯得笨嘴拙舌。
童文潔,平日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在這場家庭的關鍵對話里,卻變得畏畏縮縮,只能算方圓的「捧哏兒」。
相比兩位家長,方一凡大方多了。
方圓問他知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跑到媽媽肚子裡的,他嘴角向上一撇,回答老爸:
「這不很簡單嗎,你們倆結婚之後做愛,就是發生性行為……」
不可描述的場面呼之欲出,方圓趕緊叫停:
「兒子,細節不用描述了,爸爸也清楚。」
全程下來,方一凡以清晰的邏輯、流暢的表達Slay全場,氣勢碾壓他那對欲說還休的父母。
方童二人聽得一愣一愣,時而瞪大雙眼,最終如釋重負。
一方面是為孩子已具備正確的性知識感到放心。
另一方面,更像在說:
「太好了,不用繼續這麼尷尬的話題了!」
這場對話,與其說是父母對孩子進行了性教育,不如說,是孩子向父母展示了自己的性知識。
雖然談話是出於被迫,雖然孩子18歲才第一次談性,也未免太晚。
但方圓、童文潔在中國父母里,仍可算得上優秀。他們至少主動發起了這次談話。
現實中有多少父母依然對性閉口不談,甚至千方百計地迴避性啟蒙?
作為生命教育的一塊重要拼圖,中國的性教育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都幾乎趨於零。
正如《小歡喜》里呈現的,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階層,依然無法擺脫對性的恥感。
在中國家庭里,性,依然是話題的禁區。
孩子沒長大的時候,覺得不需要談。理由很堂皇:
對一個小寶寶談什麼性呢?為時尚早。
當孩子逐漸懂事,理由變了:
當父母的跟一個半大的孩子聊什麼性呢?不正經。
每個孩子都會疑惑「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從前的父母總回答,從垃圾桶撿來的。
現在的父母呢,頂多回答「從媽媽肚子裡蹦出來」,並沒有實質的進步。
在媽媽論壇里常見這樣一類帖子:
《孩子三歲,最近發現他躺下就摸小雞雞怎麼辦?》
回帖的媽媽們大體上分成兩派,一派回答:笑他羞羞羞,不害臊。
另一派媽媽狠一些:我是發現摸一次,就打一次手。
看見兩三歲的孩子摸小雞雞,要麼取笑,要麼動粗,這和我們的媽媽輩、奶奶輩有什麼區別?
成人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心裡對「性」留下什麼印象?
也有家長應對得不錯。
曾經參加家庭聚會,一個朋友帶來5歲小男孩,一個朋友帶來4歲小女孩,大人聊天說笑的時候,兩個孩子在另一邊玩耍。
不知受了什麼觸動,突然間,男孩跑過來沖幾個大人喊:「妹妹沒有小雞雞!」
眾人一片錯愕。
男孩媽媽也愣了愣,隨後接過了兒子的話頭:
「你說出了你和妹妹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但是,我們不應該當眾討論這個問題,這不合適,是對妹妹的不尊重。有什麼疑問,你可以跟媽媽私下談。」
當下,我差點為這位媽媽起立鼓掌。
可惜這只是鳳毛麟角。
放眼所見的更多父母,都對孩子的性教育問題一籌莫展。
老同學張晨的兒子12歲。
有天,老張在家裡一台閒置手機上發現了色情網站的搜索痕跡。這當然不是他自己所為,也確信不是太太,這樣一來,當然只能是小張。
急忙來問我怎麼辦,我說沒有別的辦法,開誠布公地談吧。
張晨表示同意。
過了一個星期,我特意在微信問他跟兒子談得怎麼樣,他卻長嘆一聲:
「哎,實在不知道怎麼開口。」
性教育,尤其家庭性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
1. 缺乏避孕知識,對身體造成永久傷害。
媒體曾報道一些十幾歲的女孩竟無知到把人工流產當作避孕手段,一年要進醫院做手術五六次,直到子宮壁單薄得像紙片一般,乃至終生失去生育能力。
實在令人痛心!
原國家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2013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人工流產人數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數多達1300萬人次。
其中,25歲以下的女性約占一半以上。
2. 被性問題困擾,釀成災難性後果。
震驚全國的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案,其實與性的困擾不無關聯。
媒體披露的案件最新進展中說到,少年時,吳謝宇因接觸成人電影而開始手淫。
一向完美主義的吳謝宇覺得自己很「髒」,他想改變,靠自己的力量又無法克服,也無法向熟悉的成年人求助。
他寧願到「戒色吧」之類的貼吧論壇尋求解決辦法。可終究還是失敗了,戒不掉的習慣後來發展成了性癮。
吳謝宇的作案計劃,一開始是殺死母親後,抱著她的頭去自殺。這樣就既能實現一家三口的團聚,又能讓他徹底擺脫性癮。
這個案例非常極端,卻也是一個沉痛的教訓。
對一個年輕的孩子來說,被懸而未決的性問題反噬,釀成災難性後果,並不是沒有可能。
3. 遭遇性侵不敢訴說,孤立無援。
觸樂網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一個13歲的女孩會在遊戲里遇到多少性騷擾?》),揭露的事實令人觸目驚心——
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網絡遊戲里,潛藏著無數為誘騙孩子而來的成年玩家。
他們利用孩子們對遊戲幣、遊戲裝備的單純渴望,向孩子們索要隱私部位的圖片或視頻。
這些性捕食者得手的機率有多高?
觸樂網採訪了一位性教育工作者胡佳,他推測的比例是20%。也就是說,每5個孩子,會有1個可能答應性捕食者的要求。
遭遇騷擾或性侵之後,主動告訴家長的孩子占比多少?
胡佳回答,在他所接觸過的案例之中,占比微乎其微,幾乎沒有。
大多數孩子在遭遇侵害後選擇了沉默。
為什麼?
成年人平日對性的禁忌態度,無形中向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不應該談論性,否則就是壞孩子。
遭到性侵害的孩子,因為飽受內疚感、罪惡感煎熬,遲遲不敢開口。
惡性循環就此形成:
性話題是禁忌——孩子被性侵後不敢訴說——犯罪者沒受到懲處,越發猖狂。
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卻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
很多人對《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不陌生。
用作者林奕含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女孩子愛上誘姦犯的故事」。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她的一生。
林奕含自殺身亡後,她的父母發布聲明:
「書中的女主角,思琪、曉奇、怡婷等人,都是女兒一人的親身遭遇,但她為了保護父母和家庭,才隱晦分寫。」
小說將殘酷和黑暗分攤到幾個角色身上,已令人感到錐心疼痛。難以想像,真實生活里獨自承受這一切的孩子們,內心經歷過怎樣的血肉淋漓。
我的閨蜜靜,一位3歲女孩的母親。她不能忘記,自己當初是靠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完成了性啟蒙。
12歲月經初潮,慌亂之下告訴母親,母親只說了一句:
「女孩子長大了就會這樣,這叫月經。」
滿腦子不解的靜,只好在《現代漢語詞典》上按圖索驥,才知道了子宮、陰道等名詞。
成年以後,靜暗下決心,要讓自己的孩子不再經受這些困擾。她拿出學霸風範,查閱了大量資料,只為給孩子科學的性教育。
女兒1歲半,靜就告訴她:
小褲褲和小背心覆蓋的地方,是隱私部位。除了家裡人給你換尿片換衣服和洗澡澡時,誰也不許看更不許摸。
孩子3歲前,靜不僅自己與女兒共浴,還鼓勵丈夫與女兒共浴,只為了向女兒直觀地展示,成年人與嬰幼兒的身體有何不同。
靜和我以及另外幾個親密好友,拉了一個老母親互助群,我們共同列出了一個性教育時間表:
5歲以下,讓孩子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為什麼男孩子有小雞雞而女孩子沒有。更要像靜一樣,反覆告訴孩子隱私部位不能被別人看,也不能被別人摸。
5歲到8歲,讓孩子能夠準確說出陰莖、陰部之類名詞,學會每天清洗。
10歲左右,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提前幫助他們了解身體上即將發生的巨大變化。
比如男孩子會變聲、會長出喉結和鬍子,女孩子的胸部會發育。男孩子知道如何應對遺精,女孩子懂得怎麼處理月經……
在《小歡喜》里,方圓告誡18歲的兒子方一凡:
要尊重女孩子,擁抱、親吻、性行為都要徵得對方同意。
最重要的是,要戴套!!!
因為一旦懷孕,對女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影響不好。
對18歲的男孩提醒這些,不僅必要,而且極具正面意義。
但戴套不止是為了防範女孩懷孕,還是對男性的保護,可以阻隔性病的傳播。
與孩子談性,是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在此基礎上,去尊重與保護他人;再進一步,了解性的健康與美好。
與孩子談性,真的並非易事。
但不是假裝安全,暗處就全然不存在危險。若想讓他們真正免於危險,自己就首先要有挑戰陳舊觀念的勇氣。
家庭性教育,到底考驗的是父母的智慧與格局。
它指向的應當是:
帶領孩子認識身體。 告訴孩子應對身體變化。 懂得保護自己的方法。 知道男孩、女孩都一樣優秀。 平等看待兩性之間,乃至人與人的不同。 鼓勵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庭性教育做得不錯的,孩子成長中的其他方面絕對不差。
他們確信父母能給予無條件的愛與接納,其中也包括他們對性的困惑。
他們將從容自然地對待性,就像欣賞生命中的一道風景。
青音約,陪你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