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4)
毫無疑問,我們生活在物質的基礎上。為什麼需要物質?因為生命的存在需要物質的支持,所以我們離不開物質。我們與物質的關係,就是生存利用關係,我們對物質的運用與選擇,完全是出於生存的需要。我們用物質來做什麼很清楚,就是作為我們生存過程的材料,我們很自然地選用有用的物質,排斥無用的物質,在物質的使用上,我們從未置疑物質除了可用,還會有其他的意義。即物質除了滿足我們生存的需要,還會有什麼用處呢?
我們生活在物質的基礎上,其實就是生活在生命的基礎上,我們將物質視為支持生命的唯一材料,這也是物質存在的唯一意義。生命必須依賴於物質生存,對於我們,物質的存在與我們的生命緊密相連,所以,物質的存在與使用是我們生活的中心。我們的生活事實上是圍繞著物質展開的,物質的認識、選擇、生產及應用是生活內容,物質的所有、管理及交流是社會內容,我們的全部行為活動就在生命與物質之間展開,人一生的行為目的就是:為了生命,使用物質。生命與物質這兩大概念不但是我們存在的根本,也是我們一切思想與行為的活動範圍。人類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產生唯物主義以及拜物主義和生命主義實屬正常,人將物質看做第一性存在實屬正常,人們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也實屬正常。當我們以生命存在和物質利用為行為的宗旨,整個人間社會和個人生活的背景和動機呈現得一清二楚,這其實也是生活被透視出來的真相。
我們絲毫也看不出這種關係有什麼不妥,更看不出以生命為理由來利用物質有什麼問題。物質的存在價值與存在意義被限定在生命存在的利用範圍以內,我們人類的存在被限定在生命的範圍以內,這是已經進行數千年直至如今的當然觀念,我們完全意識不到這樣的認識觀念有什麼錯處,我們也意識不到這樣的生活基礎有什麼問題。當一切問題交錯發生和重複發生的時候,我們也完全意識不到問題發生的必然性,我們更沒有想到,我們自己就是一切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我們錯誤地認識、理解以及錯誤地使用了這個世界,這種錯誤就是一切問題發生的根源。
物質的存在本來是沒有問題的,但經我們的生命式利用就出了問題,物質並非因我們的生命而存在,但我們卻以利不利於生命作取捨。我們只選擇使用了物質有利於生命的一部分,物質的其他部分對於我們還存在嗎?並且,我們僅僅用生命意識來認識物質,我們能全面地認識物質和解釋物質嗎?同樣,我們僅僅以生命意識來解釋我們自已的存在,這種解釋是全面的和合理的嗎?我們只將物質與生命作如此簡單的關聯,而其他的存在關聯就因此不存在了嗎?我們從生命需求出發利用物質,讓物質的存在失去平衡,這已經說明了片面性的危險。我們一昧地開發利用物質的這一面,物質的其他存在對我們影響作用能無視嗎?我們只從存在中看取生命,其他的存在意義我們能視而不見嗎?比如眼睛的存在作用是觀察,但眼睛的存在意義就只在於觀察嗎?雙腿的存在功能是行走,但雙腿的存在意義就只在於行走嗎?因此可以說,生命式地利用物質使我們錯解了物質,只以生命來存在使我們誤解了存在。
其實揭開生活的真相併不難,難就難在我們不像這樣來看問題,物質僅僅作為生存資料是不是暴殄天物?采鮮花做菜肴、毀美景做礦場的事實是我們的慣常行為。只以生存為計,敗壞了多少人間關係和美好情感?當我們只以生存為利益來選擇物質,我們失去物質其他方面的存在,當我們僅僅以生存來要求生活,我們失去了生活的多種精彩。
如果僅僅將世界的存在看作我們的生存之地,是我們的無知與愚蠢。而讓我們與一切事物僅僅建立一種生存依賴關係,更是荒謬無比。將我們的生活建立在生命與物質的基礎之上,我們能獲得什麼樣的生活就無須贅言,生命與物質的利用關係會將我們限制在極狹窄的範圍以內,我們的生活內容除了生死競爭就是物質的交換與占有,我們對世界的利用方式使我們錯過了這個美好的世界。
當我們將生活建立在依賴物質而存在的生命的基礎上,我們不但限制了自己的存在範圍,同時也設定了一切存在到生命為止,當死亡終止了生命的存在,生活的意義怎能不就此崩潰。(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