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給出一個最終的理由,讓天下人從此不再相爭

2020-08-02   感知主義者

原標題:誰能給出一個最終的理由,讓天下人從此不再相爭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157)

157、我們能感知到新人類嗎?

人與人的關係建立起我們感知他人的通道,人是什麼也是從這個通道認識得岀的結論。人是什麼必須放到人與人的關係背景下來考量,人類是什麼必須在生存競爭邏輯模式的背景下來總結。人是什麼始終離不開生命觀念的限制,生命意識模式決定了我們感知到的是什麼人,我們只能感知到生命中人。

我們只能感知到努力生存的人、只能感知到競爭中的人、只能感知到自立自為自私的人、只能感知到糾結於悲愁喜樂、愛恨情仇的人、只能感知到善惡兩分的人、只能感知到好人或壞人……其實我們感知到的是自己的感知,我們至今為止只能這樣來感知。我們感知到人是什麼,人就只能如此,我們感知到人是什麼,就只能這樣做人,只能這樣對人。我們感知到人是什麼,我們自己就是什麼,我們自己就是他人概念的忠實模仿者。

我們絲毫不覺得人與人彼此的感知有什麼誤解,我們從未懷疑過通過生命意識感知到的他人有無主觀的扭曲,人與人之間的生存競爭關係是不是使我們誤解了對方的行為意義和存在意義,也就是說,我們能客觀的不帶主觀意識的感知到他人的存在嗎?我們能感知到他人的存在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嗎?人對人的誤解並不是人不能真實地感知到他人的存在,是我們無法不在生存競爭的背景中錯解他人的存在。他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它決定著人的基本概念,決定著人與人之間的基本關係,決定著人們如何相處的根本形態。

這就是說,我們一開始就誤解了他人的存在性質,他人並不是我們的生存競爭對手,並不是我們的愛恨對象,並不是我們的利益或威脅,並不是我們永遠不可抵達的精神彼岸。我們誤讀他人是我們使用了錯誤的意識模式,我們將生命隔在人與人之間是造成感知誤解的真正原因。我們並不知道,這種誤解是致命的,它造成了人永不可解的隔膜,它形成了人與人之間永遠無法跨越的深深的鴻溝,「他人即地獄」就是這種感知的惡劣結果。

當我們被置於生命自為自立自私的意識模式中,我們無法不彼此錯看對方,我們無法將他人還原到人的本質意義上來。我們看不到人的本質意義,我們也無法做一個純粹的人。我們只得作為生命的一個角色去拼爭,去奪取生存的權利,去獲取生存的利益。這就是說,我們只能做一個在生存競爭中出生入死的人,我們只能在利益的攫取活動中患得患失,只能在矛盾的人世間一生沉浮不定。不是我們想做這樣的人,是我們不得不做這樣的人。人只能如此活著,這就是人類最大的悲哀。

這其實是不可遏止的惡性循環,我們感知到的人是這樣,我們自己也就變本加利地做成這樣。其結果是人人都感知到這樣惡劣的他人,又在循環往復中把人做得更為惡劣。我們的人文環境就如此這般形成,我們除了頻頻遭遇惡劣的他人,我們無可奈何。其實誰都知道這種人性墮落的嚴重性,人與人的關係是生活最為重要的環節,而我們數千年也只能依錯就錯,在互相製造的惡劣處境中度過一生又一生。

我們都不願意人成為這樣,誰不想感知到與之相反的人?感知到人的愉悅、人的美好、人的善意、人的無憂無慮、人的親密無間……不是有沒有這樣的人,是我們能在生存競爭的殘酷法則中成為這樣的人嗎?即使我們一再要求人們都成為這樣的人,但人們有成為這樣的人的條件嗎?有成為這樣的人的理由嗎?我們有創造這樣的人的社會機制嗎?

新人類的出現是必然的,那是因為我們有這個剛性需要。其實,人類最需要的就是不在生存規則中的人,不受生死約束的人,這樣的人全都出現在人類社會以外的天堂上,而人類社會卻創造不出一個這樣的人。為什麼?我們需要生存法則以外的法則,我們需要以另外的意識模型來創造另一種人。如果我們能夠放棄所謂的客觀世界,放棄生存競爭理念,放棄生命倫理模式……新人類將誕生在舊模式之外,如果我們可以換一個立場,換一種存在理念,換一種意識模型,我們得到的結果就是新的世界新的人類,保證這一切能夠實現的是我們有了新的理由!(接下)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