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五點,任何人都能夠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2019-08-26     慕妤說

情商,是與人交往過程當中,懂得掌控自己和判斷他人言行的一種能力。

其中,能夠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緒,同時也能夠直觀地感知他人言行和情緒的能力,就是組成情商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說,對內要有「自我掌控」的能力,對外要有「感知他人」的能力。

想要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你必須在「對內」和「對外」這兩方面,要有比較高的認知思維,這種培養情商氣質的前提。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高情商的人,都會具備某種受歡迎的氣質。

所謂氣質,就是指人的精神層面,所形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主要表現在情緒體驗的反應之上。

你試想一下,一個走出來大吵大鬧的人,和一個人走出來溫文爾雅的人,是什麼造成他們留給他人有不一樣的感覺呢?

就是情緒。

不同的氣質,帶給別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而高情商的人,之所以給人舒服的感覺,主要他懂得掌控自己展現出來的行為。

而要具備這種高情商的氣質,以下五件事,你最好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意識去實踐運用。

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隨意顯露自己的情緒

我們都知道,情緒是具有影響力的。無論是積極的情緒,還是消極的情緒,在與人相處的過程當中,展露的程度切勿過猶不及。

你懂不懂就哈哈大笑,為了一點小事就蹦蹦跳跳,聽到一些不如意的話就面露難色,陰沉憂鬱,一旦情緒的程度展露得不恰當,就很容易讓其他人產生抗拒心理。

我相信,沒有任何都願意聽著某個人,每次見面都嘮嘮叨叨自己被另一半拋棄這件事吧,儘管這個人是受害者。

但一旦自己掌控情緒的程度,超過某個臨界點,身邊人都會因此受到影響了。

哈佛大學管理世界有一句話說:「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這是因為在社交世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讓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

這就是「社交尊重」。

同時,一個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人,很難讓別人知道其內心世界。當你時刻保持鎮定的狀態,說話做事有條不紊,那麼你就能夠掌握主動權。畢竟你一開始就興高采烈地告訴自己暗示的對象,說你喜歡她,對方只會覺得你很幼稚而已。

所以,不要逢人就訴說自己的情況,沒完沒了地跟別人嘮嘮叨叨,這樣對培養自己的情商是無補於事的。

古人也有雲了,喜怒不形於色,這才能塑造高情商的氣質。


在你開口之前,要有思考的步驟

俗話說:行成於思,毀於隨。意思就是說,做事情成功是因為反覆思考、深思熟慮,而失敗,則是毀於隨手隨意、放任。

我們每時每刻都會思考,通過思考去決定自己採取什麼樣的行為去做事。

但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是一種受慣性思維支配的生物,相當於動物的本能思維。這種慣性思維,由於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塑造而成,於是我們每個人大多數時候的行為,都是無需思考,就能夠自動完成的。

例如我們每天起床刷牙,去哪裡坐車上班,到時間去洗澡,無聊的時候拿起手機看等這些事,我們無須思考怎麼做,因為它們是受到慣性思維支配著。

但如果這種慣性思維,一旦取代我們的自主思維,就很容易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問題。

從社交的角度來說,慣性思維支配下的自己,由於缺失對自己言行的掌控能力,同時也不主動去感知他人的言行,所以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當中,就會產生一些諸如「尷尬」、「難堪」、「冷場」這樣的狀況。

例如你習慣性抽煙,自己私底下怎麼爽就怎麼抽,如果這時你跟一些不喜歡抽煙的人在一起,當他們一直聞著煙味而面露痛苦的表情,你又無法感知他們討厭煙味,那麼你留給他人的印象就不會太好了。

一個高情商的人,肯定是事先思考,自己的抽煙會不會影響到他人,然後主動詢問「是否介意我抽煙」,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才能夠去做。而且抽煙的時候,也會主動讓煙霧遠離旁人,避免他們受到影響。

這就是主動思維取代慣性思維的做法。這樣的一種思考轉變,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學會設身處地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現實生活當中,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我們跟別人討論的話題不一樣時,我們都會急著為自己的觀點辯解,覺得自己就是有理,而很少會思考對方反對的原因,及其觀點的合理性。

一些原則性的底線問題,當然就沒有討論的空間,例如香港是屬於中國的,不管那些香港青年給出多少理由,我們也沒必要去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探討獨立的問題。

但是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例如「結婚之後要不要孩子」,「做喜歡而工資不高的工作,還是做工資高而不喜歡的工作」,那麼這些觀點就能夠允許被討論了。

對待這些問題,我們沒必要強硬地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分析問題,就算別人的觀點在你看來是不成熟、是荒謬的,也不至於去謾罵對方。

現代行為心理學研究發現,高情商的人,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批評、不指責別人,不抱怨生活中那些對自己不利的現象。他們懂得換位思考,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

某程度上,人際交往,就是一種妥協的活動。你拿出一部分自己的利益,對方也拿出他一部分的利益,從而大家就換取一種和諧、友善、包容的相處關係。

如果在一些不必要的小事上,你都如此強硬地堅持自己的立場,你渾身都是長滿了刺,那麼別人跟你相處就會很困難了,除了你根本不在乎任何人際關係。

其實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你能夠換位思考,從客戶或者顧客的切身利益角度去思考問題,做出決策,那麼你的工作可能會獲得更大的晉升。

但怎麼才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呢?就是培養自己的同理心。

培養同理心有六個基本原則:

1、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我替人著想,他人才會替我著想。

2、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只有將心比心,才會被人理解。

3、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要學會以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並據此改進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4、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想成功地與人相處,想讓別人尊重自己,惟一的方法就是先改變自己.

5、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要不設防地,以我最真實的一面示人。

6、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報;要拋棄面具,真誠對待每一個人。

掌握待人接物的分寸感

高情商的人,並不都是智商高超的人,只是因為他們懂得妥善地去處理人際關係而已。

那怎麼才算得上是「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呢?答案就是兩個字「分寸」。

你坐飛機,把雙腳放到旁邊的座位上放鬆自己,即便座位沒有人,這也是不符合公眾場合的行為分寸。

你跟別人聊天,你們的關係還沒有熟悉到說一些膩歪的甜言蜜語,你去說,就不符合當下人際關係的行為分寸了。

任何時候,分寸都體現在兩個地方:

1,對象的身份;

2,身處的場合;

這兩個地方,會根據不同的對象或不同的場合,從而產生不同的底線。

你可以跟好朋友嬉笑怒罵,說一些出格的玩笑,但你不能跟其他長輩,用這種方式說話。即便你可以跟好朋友說一些出格的玩笑,你也不能嘲笑他成長於單身家庭這條底線。

同樣,你可以在球場發出吶喊,為喜歡的球隊加油,但是你無法在電影院,為了自己的爽快,而大聲跟旁人討論劇情,影響別人的觀影感受。

由此,分寸就可以分為四種情況:

  • 同一個對象,不同場合下的分寸,如情侶在不同地方時的互動;
  • 不同的對象,在同一場合下的分寸,如在公司面對同事和老闆;
  • 同一個對象,同一個場合下的分寸,如你在家面對父母或朋友等;
  • 不同的對象,在不同場合下的分寸,如跟不同的朋友出來聚會;

這就是對分寸不同底線的把握。

在人際交往當中,有時候所謂分寸的把握,就看你對於在當下的場合,面對當下的對象,有沒有保持「界限感」的意識。

什麼時候應該說什麼話,什麼地方應該做什麼事,什麼情況應該採取什麼行為,什麼問題應該怎麼解決等,都要有意識清楚的認識。

所以當你身處某個場合,要跟某個對象接觸,在你說出什麼話,做出什麼行為之前,最好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採取這種方式去跟對方接觸,合適嗎?


培養察言觀色的能力

當你有了分寸感這個意識,你還需要有一種能力,以便從跟別人的互動當中,獲得有效的反饋,從而調整自己的言行。

這種能力,就是「察言觀色」。

人際交往有時候可以很簡單,但也可以說是很繁瑣,就看你有沒有用心去識別自己和他人的反饋。

尤其你跟別人接觸時,能不能識別到他人行為背後的心理狀態,對於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時候,你並不知道你說出來的話,在別人聽來是好還是不好;萬一你說了一些不該說,引起對方的心理變化而不自知,這樣就會造成不良的結果了。

例如「現在如果還有人找不到男女朋友,肯定是他的能力問題了,有本事的人,根本不會有這樣的擔心。」

不管你說得對不對,但或者「聽者有意」。說不定在對方心裡,覺得你是在諷刺他,或者擔心被你知道他是單身,會引起你的嘲笑,於是這種情緒,就會從他接下來的言行當中表露出來了。

如果你沒有察言觀色的能力,很有可能你這句話,就會讓這段關係「蒙上了陰影」。

那怎麼才能夠正確他人背後隱藏的情緒呢?可以從四方面入手判斷:

1,從對方的眼神變化捕捉額外的信息;

當一個人內心產生某種變化時,他的眼睛肯定也會隨之產生一些變化的,如視線變得飄忽起來,眼神不集中等。只要留心觀察,都能夠看得出來他的改變。

2,從對方的姿態動作判斷他的想法變化;

肢體動作,某程度能夠表達出一個人某種特定的內心感受。當你焦急時,你會跺腳,或者來回踱步等。了解他人的肢體語言,是體察其情緒變化的一種不錯的方法。

3,從對方語調的變化中識別他的情緒;

我們的情緒會反映到我們的說話聲音上面。如果你能夠從一個人說話的語調以及它說話的深層含義當中仔細體察的話,你就能夠準確判斷對方的情緒變化了。這就是傾聽的重要性。

4,從對方言語方式的改變獲得了解;

正常情況下,我們說話都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但當你處於開心或者憤怒的時候,強行壓抑自己的情緒,也很難掩蓋我們說話的方式表現上。

例如你正常時會說「我真的很開心」,忙的時候,或者生氣的時候,淡淡說一句「開心」,這種言語方式的改變,就說明他產生情緒的變化了。

這些就是察言觀色的手段。

所以,只要懂得從這些方面去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情商,你的為人,就會慢慢散發出一種受人歡迎的氣質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ubY2GwBJleJMoPMT_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