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報記者 唐珊珊 北京報道
疫情「風暴」正向全球範圍蔓延,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震盪,美國股市在不到兩周時間內三次熔斷,歐股跌幅已經超過30%,儘管全球主要經濟體開展了一系列救市措施,為了應對危機,美國打出了「王炸」,美聯儲當地時間15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0%—0.25%的超低水平,並啟動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計劃。但這一政策僅為股市帶來不到1小時振奮,旋即再次下行。
這場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市場、行業格局之變,已經遠超所有人預料,置身風暴之中,站在行業前沿陣線上,美好置業聯席總裁、美好房屋智造(集團)董事長何飛有著不同想法。
中國房地產報:你認為此次疫情對整個行業有什麼影響?包括影響程度、周期、人群?
何飛:這種突發性、全國性疫情中國不是第一次遇到,也不是最後一次,隨著環境變化,以後可能會更加頻繁、影響會更加嚴重,所以如何發展環境友好、協調好企業與社會關係,人類與自然關係,是每個行業、每個企業家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都應該認真去考慮的事情。以地產行業為例,如何看待施工過程中的空氣污染、水、噪音污染、能源浪費,以及密集的勞動力作業風險,就應該引起行業與政府關注。
中國房地產報:對於疫情後2020年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有什麼判斷。
何飛:我們預計到3月,湖北以外大部分省份將分類有序復工,武漢將在4月逐步緩解並復工。但在較長時間內,武漢乃至部分外部地區將依然保持一定程度的防控措施。一手抓生產、一手抓防控將是上半年景象。
中國房地產報:這次疫情對於公司發展帶了什麼樣的衝擊?有什麼計劃,如是否會推遲拿地等。
何飛:此次疫情對房地產和建築行業既有危也有機。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房地產企業資金鍊、銷售、拿地、供貨均受較大影響,在地產長尾洗牌期間,疫情加速了那些資金問題嚴重的房企的脫落;另一方面,疫情後也將迎來政策紅利,政府會出台一系列金融扶持、減稅降費、樓市鬆綁、增加供地等舉措以提振經濟。疫情下,一線城市房企大都抱著謹慎樂觀態度,多數並未下調全年目標任務,而是在加快存量去化,回籠現金流,綢繆下半年收復增長;預計二季度以後,房地產業將迎來一波回暖行情。因為房地產業有自己的經營周期特點,通常2月是銷售額最低的月,一季度也是全年最低的,主要業績來自下半年,6 月是個小高峰,12 月是全年大高峰。
參考2013年「非典」同期影響,第二產業在二季度就會恢復。考慮到本次疫情更嚴峻,以及現在較2003年我國經濟總量與增速明顯差異,相信對於地產行業長期負面影響是不存在的。這個自信源於我國地產行業才剛剛進入成熟發展階段,占比GDP比例遠沒有已開發國家高。同時,這次疫情讓健康住宅、裝配式建築更加受到社會關注,裝配式政策的加速提升十分可期。
中國房地產報:這次疫情帶給你個人的最大衝擊是什麼?有什麼感觸?
何飛:目前,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競賽,上半場拼融資、土地、標準化、快周轉,下半場拼的是對客戶需求的的深度理解與定製,對各種資源整合能力,以及自身效率與專業水平。房子的概念不再是一個幾室幾廳空間,會延伸到舒適、安全、居住環境、文化體驗、個性化服務等等。這次疫情就體現出一些不一樣的需求,比如居室空間通風要求、雙衛生間必要性,入戶與電梯間獨立的過度空間,物業的應急響應能力,社區內電商服務以及社區內的基礎醫療資配置源情況等等,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疫情會推動健康住宅的發展。
但以上,我們只是看國內,目前疫情已經發展到全球,包括我們的鄰居日韓,大膽猜想,如果全球多個國家大規模傳播,包括對中國的二次回傳,這就會影響更多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最終是否會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目前不得而知。現在全球還有美國的流感、巴西疑似登革熱都是潛在的風險點。
中國房地產報:疫情之下,企業應該怎樣應對?
何飛:我個人覺得也是分短期與長期兩個策略,短期是如何應對本次疫情的影響,長期是如何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以及如何在地產行業升級這個大趨勢中持續掘金。
先說當下,第一,重排資金流管理,目前國內各省市疫情相對有明確的發展預測,各地也相繼明確各行業復工復產時間安排,所以房企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摸排每個地區每個項目調整後的計劃與工期節點、銷售與回款,準確預測未來業務經營性現金流;同時摸排每一筆融資計劃的到帳時間與風險,並最大力度爭取政府與金融機構在新增信貸放款與存量信貸償還上面的支持,給業務發展提供最大資金空間;對於產業鏈上游供應商,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確保按合同付款,資金好的房企考慮適當提前支付,幫助上遊行業渡過難關。第一件事,很多房企都已經作了,通過資金流重排,一些債務壓力大、庫存積壓嚴重房企就會考慮快速處置一些資產以彌補資金上缺口,市場上就會出現一些收併購以及降價促銷現象。
第二,重塑營銷價值,這次疫情對市場尤其對打算今年買房的消費者或多或少都有影響,一是在購買能力上有一定衝擊,二是在購房考量點上有一定轉變。短期去調整在建在售的產品不太現實,但是在可行範圍內結合消費者關注點做一定升級,調整產品價值,同時在營銷宣傳方面積極打一波,在這個時機點抓住客戶眼球,將有助於下半年產品銷售,這比單純的降價吸引市場更有意義。
第三,抓住戰略合作商,在房企資金整體趨緊的時代,疫情的影響無疑是雪上加霜,除了拉動當年銷售去化,內部控制成本外,通過與優質上下游合作商建立長期穩定戰略合作關係,通過利益捆綁機制,藉助合作商資源,緩解房企當年資金壓力,也是分攤經營風險的取勝之路。
中國房地產報:疫情戰疫進入下半場,你認為企業如何儘快走出疫情影響?
何飛:解決了當下生死問題就需要考慮以後持續掘金問題,我個人覺得有五點現在就可以做:一,經營理念革新。地產行業下半場,土地將不再是關鍵成功要素,資金也不全部依賴於金融機構,運營能力將成為最珍貴資源。單一的空間概念將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整個行業的價值鏈將因為需求升級、行業專業化以及技術應用而重塑,在這個背景下,房企的管理者必須洞見未來,轉換經營理念,擁抱行業變革。
二,業務模式升級。當前市場基本全部是開發商總包模式,面對未來,房企管理者需要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定製化與平台式開發將是未來發展所趨,這會給中部甚至尾部房企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會引入跨界攪局者,從而推動行業再一次洗牌。
三,產品價值延伸。現在已經看到在產品價值供需端上的差異,在這個差異基礎上,提前延伸到更多價值領域、拉動需求端升級,將可以在產品層面通過先發優勢,形成階段性競爭壁壘。
四,供應鏈布局深化。專業化分工是未來一個大趨勢,一家房企將很難同時在產業鏈上布局多個環節並做到專業,產業鏈上下游不同企業間的關係將越來越緊密,提前布局以交叉參股和長期戰略協議的方式建立穩定高效的合作關係,是未來房企致勝的一個關鍵舉措。
五,融資方式創新。目前國內地產基金已經在孕育孵化,未來他們將是地產行業主要資金來源之一,房企未來的金融化道路也應該是布局地產基金。今天,房企可以入股投資,也可以吸引專業人才自建,藉助新型融資方式,以更貼近消費者的經營方式,不斷升級產品的競爭力,建立穩固的產業生態聯盟。通過這樣的方式經營的房企,資產的流動性更好,資金退出保障更高,以聯合體抵抗風險,其負債率、現金流將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中國房地產報:在疫情面前有什麼樣的心裡話要我們傳遞給行業?
何飛:其實這次疫情最難過的是那些沒法發聲的人,尤其那些在為租金、房貸甚至生活費發愁的個人與家庭,作為企業只有在疫情解除後儘快復工復產,並且不斷發展,穩定的向社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提升更多個人與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才是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