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門口有兩個早餐攤,分列門口兩側,一家賣雞蛋灌餅和豆漿,另外一家賣肉夾饃豆漿和粥。附近小區比較密集,這兩個早餐攤一直很火爆,排隊都要好久。兩種不同風味的早餐,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需求,沒有競爭,只有相互促進。人們也總是換著口味,今天雞蛋灌餅,明天來個肉夾饃。
那家的肉夾饃,我也吃過幾次,說實話,臘汁肉的味道還可以,滷蛋的味道也不錯,但那個饃的口感,暄軟的就跟麵包似的,實在不敢恭維,遠遠沒有我做的好吃。
一個好的白吉饃,必定是外酥里軟不發黏的口感。它既不是死面,也不是全發麵,而是屬於半發麵餅。正宗的白吉饃,講究的是「鐵圈虎背菊花心」,是需要用老面發酵炭火烤制的。自己在家做,有很多的局限性,但一口家常的平底鍋,也能烙出好吃的白吉饃。烙好的饃,怎麼吃都可以,白口吃,夾肉夾菜吃,都好吃。只要學會了,就總想做。我每次都是做一斤面,當天准吃個精光。
白吉饃的家常做法,非常簡單,分享給每一個喜歡美食的朋友,有時間碼起來。
【食材】:普通麵粉500克、酵母5克、鹽2克、溫水240克左右、玉米油15克、白糖5克。
【具體做法】:
1、普通麵粉中加入酵母、鹽和白糖。白糖5克左右就夠,它可以幫助麵糰快速發酵而且吃不出任何甜味來。鹽可放可不放,因為我比較喜歡白口吃餅,所以會加少許鹽進來。
2、用筷子把麵粉與酵母等攪拌均勻,然後加入15克玉米油。若是有豬油那就更好了,用豬油做出來的餅味道和口感都要更好一些,家裡有豬油的朋友不妨用豬油代替玉米油試試。
3、邊淋入溫水,邊用筷子不停地攪拌,直到把溫水全部加入,攪拌成面絮狀。做白吉饃,水量比做家常烙餅要少很多,跟做饅頭的水量大致相當(嚴格來說是略少),大家要切記這一點,不要按烙餅的方法去加水。
4、之後用手把面絮揉成光滑的麵糰。麵糰要多揉一會兒,做到「三光」:面光盆中手光。
5、然後蓋上保鮮膜,讓麵糰在溫暖處發酵到大約1.5倍大。我家室溫比較高,我讓它發酵了20分鐘。
6、把麵糰拿到案板上,把面再揉上一遍排氣,然後分成大小一致的面劑子,我一般都是分成十個。
7、把面劑搓成紡錘狀,兩頭細,中間粗的模樣。
8、取一個面劑,擀開成牛舌狀。其他面劑可以用保鮮膜蓋住防止風乾。
9、麵糰擀好之後,順勢捲起來,收口要壓到麵糰的底部,如圖。
10、用手輕輕按扁,然後擀成6-8毫米厚的圓。這個餅坯不能太薄,不然就剝奪了它成長變厚的空間,也不要太厚,不然不易烙熟,可以有效防止外面熟裡面夾生髮粘的現象。
11、下面開始烙餅。分兩種情況:室溫低時,讓擀好的餅再鬆弛上十來分鐘再烙,不然它發不起來。室溫高時,擀好就可以下鍋了。注意,平底鍋不要刷油,烙白吉饃是不放油的。餅坯下鍋後開中小火烙餅。
12、把兩面都烙至上色就可以出鍋了,它的表面有著非常漂亮的花紋。每面大約要烙2-3分鐘左右的樣子。
13、烙好的白吉饃,外酥脆里軟嫩,有著濃郁的面香味兒。剛剛出鍋的白吉饃最香,我白口就能吃兩個。
14、想夾東西時,把白吉饃放案板上,刀順著側面平行著案板划進去切開,夾肉夾菜您說了算。除了夾臘汁肉和滷蛋,我還喜歡炒一盤家常土豆絲,把炒好的土豆絲夾進去同樣好吃。無辣不歡的朋友,甚至還可以夾油潑辣子。這個可以夾一切的饃,基本能滿足所有人的胃。
1、做白吉饃,麵糰中要加適量油進去揉,但烙餅時就不要用油了。
2、再次重申,白吉饃屬於半發麵餅,所以,麵糰不等發酵至兩倍大就可以整形操作了。
3、餅坯的軟硬、厚度都有要求,若是第一次做,請嚴格按照食譜中的步驟操作來。
4、在這個特殊時期,誕生了好多網紅款美食,電飯鍋蛋糕、涼皮兒、油條,這些大家基本都嘗試過了,明天不妨試試這款紅遍半邊天的白吉饃,它難度低成功率高,而且口感好味道佳。等你曬圖哦!
本圖文作品系靜默成詩原創,謝絕不良自媒體搬運及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