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選書、讀書,3個步驟,讓你愛上讀書

2019-12-08     最後一米陽光


您有什麼好的關於選書和閱讀的方法?

您是怎麼愛上讀書,並保持這麼多年的讀書習慣的?

您是如何閱讀那些比較諱莫如深的書的?比如哲學、心理學。

……

針對這些問題,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個答案,或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會讀書的人。那麼,我會告訴你:

「我要是喜歡一個作者的書,會儘可能把他的主要作品都找來讀。再找他喜歡的書和作者讀,這樣一直讀下去,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會分出很多枝杈。我的很多書就是這麼買的,也是這麼讀的。」

這是一個常見,且有一定智慧的選擇。但這也存在著某些不足。

接下來,我將詳細說說關於選書和閱讀的方法。請耐心讀完,愛上讀書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01、

俗話說:「庸才猛抄筆記,人才勤寫心得」。

知識沒有運用出去就等於沒有,所以寫心得、批註、筆記,也都是比較常見的,且能夠助於消化所學的知識。所謂「學而不思則罔」,這一點請一定要謹記!

我是喜歡寫心得的那種,抄筆記倒也和大家沒什麼差,什麼金句呀,經典名言,抄了很多年了。我自認為自己不是什麼人才,庸才?是吧!(心裡很憋屈,但是事實。)

但這也不妨礙時常就有人問我有沒有什麼書推薦?

懵……我只是讀的書多了些,但也僅此而已。

問我有什麼書可推薦的,我又還沒有寫書,不然的話,我不介意做個商人賣賣自己的書,雖然說在豆瓣已經有一本定價出售的《愛有所愛》(很便宜,才3.5元)。但這是關於書評的,我可不認為你想讀什麼書和我讀的書有什麼關係,雖然我讀的那些書也都還不錯。

不過,就像某些人說的,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有的人,你讀不懂;有的人,你連讀的機會都沒有;還有的人,你需要等,需要時間去沉澱,才能夠懂。

「已經過了喜歡炫耀和喧鬧的年齡了,遇到喜歡的事情就努力的去做,不再期待周圍人的回應和鼓勵,也不再在乎他人的褒貶和說辭。不會因為興奮而四處叫囂了,也不會因為低沉而祈求他人的理解和寬慰了。好的,壞的都學會了不去渲染,不去吆喝。懂得了要用詼諧的方式,過平凡的人生。」

讀書,也是一樣。你若是想短時間就取得多大的成就,我想除了做夢,別無他法。

讀書苦、讀書累、讀書勞神費力,讀書使人受挫……

無疑,讀書通常是比較容易累的。

但是,我發現,當我不想讀書的時候,去看會兒電視、電影,散散步,跑跑步,聽會兒音樂,泡壺好茶慢慢細品,寫寫字想想往事,喝點小酒解解悶,然後再拿起書來讀,這時好像更容易沉靜下心來去讀書。

至於原理,可能這和平日裡來的煩勞困苦關係也挺大的。

畢竟,還沒從之前狀態調整過來,也沒想著讀什麼書,心裡哪怕再渴望,身體也還沒準備好。這樣就容易導致心情浮躁,如此,讀書自然就讀不進去了。

說到底,還是要平衡一下大腦。所以,讀不進書的時候不妨試試我上面提到的那些方法,先別急著去讀書,在這之前給大腦和身體熱熱身。眾所皆知,運動前先活動活動身體,有助於爆發力。讀書也是一樣的。甚至,學習任何藝術類的東西,都可以嘗試這個方法。

就比如前段時間,我看的《她比煙花更寂寞》,講到傑奎琳·杜普蕾的母親,英國著名的鋼琴家,她就將運動和音樂結合起來。將體育運動和視、唱、練、耳訓練同時進行,能夠對音樂的感知力變得越發靈透,這樣一來進步就會相當神速。

我想,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慢就是快。畢竟,我們也不是什麼天才,做不到過目不忘,能記住一些內容,能夠消化並轉化為自身的力量,這對於任何活動而言,價值就有了。

02、

除了以上這些方法,我個人還喜歡用「以毒攻毒」的方式閱讀。

所謂以毒攻毒,就是明明不想讀書,身體很誠實,心裡也很誠實,那就來硬的唄,偏要讀,硬碰硬!

這個時候,讀什麼書就很重要了。

所謂「是藥三分毒」,這裡的毒自然是指余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後遺症」(當然可能沒那麼嚴重哈)。那麼,對於書籍來說,怎樣的書能達到這種效果呢?

答案是,能夠輕鬆閱讀的書籍。

說到輕鬆閱讀,就不得不提到「知難者不難」,也就是說自己喜歡的,長時間浸泡在裡面很享受的書籍。對於不同興趣愛好的人,自然有的人會喜歡小說里的武俠世界,刀光劍影,熱血澎湃;有人則酷愛文學,社會百態,人性治癒;有人偏愛歷史,以史為鑑,博古通今……那就先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先讀一段時間,以這樣的閱讀方式去打開閱讀的大門。

上面也說了,這個叫「以毒攻毒」,換句話說,這樣的讀書方式可能錯是不會有什麼大錯,但是時間久了難免會傷害到自己。凡是都講究個度,何況一味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世界,也很容易忽略更多更值得探索的世界不是。大千世界,何其宏偉壯觀,若固步自封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如此,看了一段時間自己喜歡的書籍之後,氛圍開始有了,心沉靜下來了,那就可以開始讀一些想讀的、希望認真讀的、需要讀的,以及可以嘗試著挑戰一下有較難高度的書籍了。

所謂有簡入難易,說的就是這個了。

03、

關於讀書,還有人常說自己不知道怎麼選書?問我有什麼好的方法。

這一點,我也沒什麼好的推薦,儘量多看,多嘗試,各種類型的都去讀一讀,看一看,想一想。

畢竟,想要達到質的提升,量還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就像我剛開始讀書,很簡單,看到喜歡的句子,就去找那本書,讀一段時間不高興了,棄讀。

有時候,方向就是這麼來的,往往是走了很多歪路,最終曲徑通幽處一般,最終撥雲見日,慢慢才有了自己的方向。

當然,讀書還和個人成長、人生閱歷也多少有關係。

比如之前就是打死我我估計也讀不進什麼故事、文藝、散文類的書。那時候,我喜歡的是高深莫測、極具挑戰的書籍,我的好勝心就是這麼害死我的。結果,看了一大堆的哲學、心理學。甚至,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恐懼讀書,別的不想看,想挑戰一下能力又不足,我幾乎都以為我恐怕就只能做個文盲了。

再後來,我又是怎麼重新愛上讀書的呢?

真正愛上讀書完全是出於巧合。那時候,不喜歡讀書,但是我也追「金句」,追求文藝,骨子裡的酸和悶騷是在的。接下來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了,我開始讀詩、讀散文、讀文藝類的作品。這麼一來,嘿,我發現我又能讀書了。

04、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能讀書了自然也不會就此滿足。

於是,我就又打算回過頭再去征服征服哲學、心理學。

事實證明,人心不足蛇吞象,我還是讀不進去。

自此,我近乎都要放棄這幾種類型的書了,甚至當時還發毒堅決不碰,視而不見,避而遠之。

不過,很快,我就自己打自己臉了。

不好奇的貓不如做老鼠。我就這樣磕磕碰碰的讀著,寒磣啊,酸啊,那個恨啊……無以復加的情緒開始像少年時的非主流一般蔓延,一眼望不到盡頭。

事後證明多去嘗試是對的,之前之所以沒能讀懂,那是因為方向不對,時機不對。

隨著我人生閱歷不斷豐富(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復返),嘿,我能夠看懂一些粗淺的相關類型的書籍了。

由淺及深,就這樣一點點的積累,原本晦澀莫深的書終於在某一天為我敞開了大門。

這些就是我的挑書的經歷了,由淺及深,尋尋漸進。

就像小學老師教我們「比喻」的修辭手法,要找到喻體和本體的關聯所在,用熟悉的喻體去連接陌生的、晦澀的本體。挑書也是一樣。

過了這個最初始的階段,也就是說找到自己喜歡的類型,了解自己讀書的方向。下一步,就可以開始嘗試第二個階段了。

05、

所謂第二個階段,就是絕大多數感覺都有了相應的體驗,絕大多數的文字,無論字面意義還是更深層的意義都有了自己的理解。

這時候挑書、或讀書,就可以更隨意了,不過還是那個方法,先找到熟悉且喜歡的領域,以此作為槓桿,以之前的積累為支點,翹起整個圖書世界。

在這裡,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做法。這個做法好像很多人也都在用,不過,不管他了,管用就行!

不是有句話說,「不管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的貓,就是好貓」,方法也是一樣,管用就行。

我是這樣的——

「我要是喜歡一個作者的書,會儘可能把他的主要作品都找來讀。再找他喜歡的書和作者讀,這樣一直讀下去,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會分出很多枝杈。我的很多書就是這麼買的,也是這麼讀的。」

當然,這也不是多麼高明的手法,畢竟,這也只是維持讀書的樂趣,很多關鍵的,一些結構性的東西還是需要系統的去進階的。

於是,就有了進階階段,我將此稱為高階讀書法。

06、

所謂高階讀書法,就是用作者的思路去讀書,想像自己就是作者。

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麼去寫這本書呢?為什麼這樣去寫?

這個階段沒有什麼技巧性可言,純粹是前面開了好頭,後面又有了一個繁華世界,只不過缺了個主幹,不夠紮實。

所以,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結構性疏導,這個階段就有點像一本書。做的就是將書里的知識融會貫通,從而讓自己所學的零散的片段形成完整。就像懸疑小說的三步驟,有了作案動機、知道作案手法,最終還得確定作案人不是,這個過程就有點類似於在眾多可能性中確定作案人,從而閉合完整證據鏈。

我小時候看書就有這樣的毛病,看了開頭,喜歡跳到結尾去看,結果結尾看得迷迷糊糊,又得回過頭來看。不過這樣也有個好處,這樣就比較容易產生疑問,帶著疑問去讀書,再加上系統化的學習,就更紮實了。

要知道,讀書最怕的是什麼?

最怕的就是學而不思,古語不是有言——「學而不思則罔」。

通常按順序,或跳著讀書,都是容易陷入不思考的氛圍中去的。困而求知,帶著問題去讀書,這樣也能夠讓自己做到真正的有所收穫。最起碼,不會一本書讀下來,什麼也沒記住,甚至和沒讀沒什麼差別,這樣的讀書方式顯然就有點糟蹋時間了。

所以,這樣的挑書或讀書方式,我個人認為是較為穩妥的。既揚長也補短,既能夠保持一定的閱讀熱情,又不失紮實的功底,既能夠帶著思考去閱讀,也能夠做到真正的有所得。

以上,就是我關於挑書或讀書的方式,也是我能夠這麼些年來一直還能保持讀書習慣的「核心機密」。

如果恰好在糾結於選書和閱讀的方法,不妨試試看!

07、

若問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有的。

速讀法、導讀、書評,這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能夠大致上了解故事的大概。

不過,我個人不建議你這麼去做。

「知識雖然可以帶來幸福,但假如把它壓縮成藥丸子灌下去,就喪失了樂趣。當然,如果有人樂意這樣來對待自己的孩子,那不是我能管的事,我只是對孩子表示同情而已。」

雖說,大多數人讀書只是為了得到點微小的好處,就像他們學算術是為了記帳和防止做生意上當;可對作為崇高智力活動的閱讀,他們則知之甚少,或者一無所知;但從高級意義來說,這才是閱讀,真正的閱讀絕不是如奢侈品那樣麻醉我們,讓我們崇高的官能昏昏欲睡,而是需要我們踮起腳去拜讀,把我們最敏銳和最清醒的時刻奉獻給它。

最後,借用一句名人名言作為結尾:

「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於,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時,給你一種內在的力量。」


謝丹儒

2019年12月於廈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Wbt8G4BMH2_cNUgJ_Pw.html



私人手札·仁

2022-05-23



私人手札·境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