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血管是我們身體內的一架車道,那麼血液則是奔馳在車道上的火車。不論是運輸氧氣、激素、各類營養物質以及代謝產物,都依賴於這列火車的正常運轉。可以說,血液是全身各個器官之間進行有效協作的一座重要樞紐,維持著我們身體的平衡和穩定。
而無償獻血不但是一種無私奉獻的高尚行為,也是對醫療機構血庫血量的有效補充。獻血者們獻出的血液,往往被儲存在醫療機構的血庫中。將來病患如需輸血急救的時候,便可解燃眉之急了。
對於普通血型的人來說,輸血當然算不得一件多大的事情。可如果病人屬於稀有或世界罕見血型患者,那情況就不容樂觀了。因為有可能即使在世界範圍內也很難找到與之相匹配的血型,一旦有什麼意外發生,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在我國就有著這樣一位血型極為罕見的朋友。2017年,江蘇南京的一名孕婦在醫院做產前檢查時,醫生對她的血液化驗結果很是疑惑,甚至不能很好地確定這名產婦到底是哪種血型。
醫生憑著本身的職業敏感度,更是出於對孕婦和胎兒的安危考慮,迅速將她的血液樣本運送到省級醫院血液中心辦公室進行更進一步的檢驗。最終得出結論:這位孕婦是極為罕見的A3亞型血。
原來,這位準媽媽的血型本來是A型,但由於ABO等位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後,現在她的血型已由原來的A型突變成了如今的A亞型,而且還是A3亞型。
A亞型已經算得上極為罕見的一種血型了,之前醫療界也曾發現過極少數比正常A型血紅細胞表現更弱的A1和A2亞型血,可這一例A3亞型,可以說是全球僅有的一例了。
這種血型在醫學界一直沒有出現過,在人類歷史上都算得上是一個全新的發現。對於醫療工作者來說,他們對這種新型血型是非常好奇的,而這種罕見又珍貴的血型,對生物醫學研究也無疑會起到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
但對這位準媽媽來說,擁有罕見血型卻算不上是一件好事,甚至還存在著一定的潛在風險。如果在將來的某個時刻,這位孕婦突發意外需要與自身同類型血液的時候,世界上是沒有人可以為她提供的。只能自己平時在醫院多多儲存備用血液,以備日後不時之需了。
好在這位準媽媽當時的生產過程十分順利,省級醫療機構也將她的血液作為新型課題做了進一步的相關研究,最終將這位孕婦的血型案例提供給了國際血型系統,為以後新型血液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素材。
那麼我們的血型到底是依據什麼進行分類的呢?生物界又存在著哪些稀有甚至罕見血型?……要想回答這一系列問題,我們就有必要回顧一下血型的科學發展史了。那還要從400多年前人類初次的輸血行為開始說起。
輸血療法的發展
輸血這一臨床技術在今日雖然早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但就是這樣一項在當今已經完全成熟的醫療技術,在醫學界卻經歷了漫長的摸索和研究。
17世紀60年代,一位法國貴族在街上遇到一名精神失常的流浪漢。他很想嘗試治療這位流浪漢精神方面的疾病,便突發奇想把一頭小牛的血液輸給了他。這在現在看來肯定是荒誕可笑的,可由於當時人們的認知里並沒有血型配對這一概念,於是「鬧劇」就這樣發生了。
但不可思議的是,那名流浪漢被輸入了牛的血液以後,雖然身體經歷了一系列嚴重的免疫反應,一度險些喪命。不過最終還是奇蹟般地生存了下來,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
自此之後,「輸血療法」在醫學界開始被一些「創新探索派」醫生所認可。但由於當時醫學界在血型方面的相關研究還不很成熟,導致「輸血療法」在大多數情況下不但沒能成功挽救人類的生命,相反還造成了很多死亡病例。看來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那名流浪漢如此好的運氣啊。
血型的分類
至此,醫學界終於達成共識:輸血療法的實現,最終還是要建立在血型匹配的基礎之上。直到19世紀初,奧地利著名生理學家卡爾·蘭德斯坦納發現了人類ABO血型系統以及血型的凝集規律,血型這一概念才逐漸被世人所接受並熟知。蘭德斯坦納認為,人之所以擁有不同的血型,是因為紅細胞膜上的特異性抗原類型不同。
ABO血型系統除了分為A型、B型、AB型、O型這四種常見血型以外,還存在著一種較為罕見的亞型系統。亞型是指雖然在血型抗原上屬同一種血型,但抗原結構和性能卻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情況多存在於A型血和B型血之間。
而由於ABO血型中亞型血的存在,在廣東一位林先生身上還曾發生過一次令人啼笑皆非的誤會。林先生的兒子在玩遊戲時手臂不慎燙傷,需要進行局部植皮手術。可在給兒子化驗血型的過程中,卻意外發現兒子的血型居然是B型。但林先生和妻子都是O型血,按理說兒子的血型不可能是B型啊。
夫妻為此心生嫌隙,還因為這件事大吵了一架。最終醫院決定讓夫婦二人重新檢驗了自己的血型,這才發現原來林先生就是非常罕見的B亞型血,只是之前一直被誤診斷為了O型。對此,林先生一家人也是哭笑不得。
後來,蘭德斯坦納又發現了另一種獨立的Rh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相對來說則較為複雜,分為Rh陽性和Rh陰性。Rh陽性血的人數在我國大概可以占到99%,但屬於Rh陰性血的人就很稀有了,僅僅占到總人口的1%,所以Rh陰性血又被我們稱為珍貴的「熊貓血」。
現在我國的醫療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了,在很多疑難課題的研究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從而讓眾多患者遠離了很多病痛上的折磨。
而我們平時還是很有必要提前搞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一種血型的,尤其是一些比較罕見的亞型血的朋友們。這樣不但可以免除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如果我們需要進行侵入性診療的時候,也可以主動提前告知醫生自己的血型,從而以防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