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專注力的問題,但是看到孩子的這些表現,很著急,不知該怎麼做:
剛玩2分鐘積木,轉眼就去玩別的玩具了;
吃飯的時候要看著電視,吃一口飯看一眼電視;
喜歡了很久的玩具,買回來沒玩幾分鐘就丟到一邊了:
……
每次看到孩子這麼坐不住,做事三心二意,媽媽就有報個早教班的衝動。其實關於專注力,家長還要知道這些。很可能就是你日常的一些行為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中招沒。
什麼是專注力?
專注力指的是一種能夠專心而持續地進行活動的同時,忽略外在環境造成的干擾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不要指望一個不到1歲的孩子去專注地玩10分鐘,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合理的期望。如果孩子已經超過4歲,孩子的專注能力不好的話,那就需要就醫檢查了。
家長的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多數的家長都沒有意識到,你平時的這些行為,其實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做過幾個。
1. 一次買太多的玩具
現在有孩子的家庭,哪家的玩具不都是好幾大箱,感覺都能開玩具店了。但是家長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不要一次買太多,因為買的越多,孩子的選擇就越多。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講,專注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家長一次給孩子太多的玩具,就相當於把本該集中在一個玩具的注意力分散到好幾個玩具上,那孩子自然很難集中注意力了。
2. 過度干擾
孩子正在玩耍、看繪本,媽媽過來「寶貝,你要吃水果嗎?」沒一會兒奶奶過來「寶貝口渴嗎?喝點水吧。」幾分鐘後爸爸走過來「爸爸和你一起玩吧。」試想一下,我們正在專注地做一件事,然後不停有人過來打擾你,你還能做在心上嗎?一樣的道理,雖說家長是關心孩子,害怕孩子餓了、渴了,但是這樣頻繁、過度打擾孩子,就會打斷孩子的專注力。時間長了,孩子的專注力就下降了。
3. 給孩子不適齡的玩具
給孩子買玩具,最好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玩的玩具。太簡單的話,孩子會覺得沒意思,玩不了多久就是去興趣了。太難了,孩子不會玩,難免會有挫敗感,很快就失去了耐心。只有那些適齡的玩具,稍微有一點難度,孩子通過研究和努力就能完成。這樣才能吸引孩子進一步去探索,維持孩子的專注力。
4. 催促或代辦完成
有些家長是急性子,看到孩子做事慢,長時間做不好一件事就不聽催促孩子快點,甚至直接自己上手替孩子完成。家長的這些做法其實都是在向孩子暗示「你不行」。孩子慢慢也就失去了信心,哪裡還有專注力去做。
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1. 改善環境
首先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乾淨、舒適的家庭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很舒服,不易煩躁。其次,孩子如果是玩玩具,最好不要一次給太多。而且玩具的難度最好是和孩子的年齡相符的,太簡單、太難都不合適。
2. 減少干預
當我們看到孩子正在專心做某件事時,不要去打擾他。哪怕是怕孩子渴了,餓了也多等一會兒。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家長不要成為主角。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以引導、幫忙,但是不宜干預太多,否則會讓孩子失去興趣。
淘媽說:專注力對於孩子來講是很重要,但是這不是天生的,需要後天的培養。家長首先不要去做那些會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事情,然後再平時多注意,多引導,相信孩子會專注地綻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BNAu3QBeElxlkkaPS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