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拒絕都不一樣。
當你想要跟另一半分手時所說出的拒絕,跟你拒絕來應聘的人是絕然不同的。
而通常情況下,我們都知道如何用一種比較憐憫的態度說「不」,例如:「不用了!真的很謝謝你」,這也確實是我們在跟別人溝通的時候常會說的。
但拒絕是一件雙向影響的事情,它雖然沒有什麼完美的公式,卻不僅僅是憐憫這麼簡單。它更像是一種語言的藝術,而非精於計算的權衡,並且,拒絕的產生,對雙方的心理狀態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友善、溫柔的去「拒絕」。下面有9條建議,供大家參考。
專注在重視對方,而非自己
當我們對別人說「不」時,我們會有些罪惡感,然後我們會想盡辦法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辯解,而非安撫那些被我們拒絕的人。
所以,我們不要只是想盡辦法去合理化自己的拒絕,在看清自己的決定後,想辦法重視與安撫對方比較重要。
在關係之中,「我們」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不強調彼此的關係,那彼此就是兩個分離的人,各做各的。
拒絕有時候會把我們轉變成兩個分離的人,要記住,我們對別人的拒絕會傳遞這種轉換,因此,要理解對方被拒絕後所給你的回饋,然後想辦法回應與解決這樣的回饋,讓彼此還是停留在共享的關係之中。
有些時候,有些人的拒絕是很冷酷的,他們甚至會傳遞一種態度——「你別想了,這就是世界運作的方式」。在許多親密關係的拒絕上,也常常如此,有人可能會跟另外一半說:「這就是愛,愛就是如此」。這種高人一等的解釋方式,只是我們說「不」的人自己想聽的,而非是對方想聽的。那些自視甚高的態度都不是很理想,我們應該移除。
你或許想不明白自己拒絕別人的所有理由,但你必須決定說出一個,或是想一個幽默的理由去傳遞拒絕。記住,當你說「不」的時候,別人多是仔細地在聽,你所說的都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說也需要小心地說。別傳遞那種似是而非的理由,別只想用敷衍的態度就去傳遞自己的「不」。
當你最終要拒絕別人時,你或許會用一種比較堅定的態度去傳遞自己的決定,你也會覺得自己是對的。但有時候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任何決定就算對自己是對的,也不代表對對方是,決定造成的影響是雙方的,而我們有自己主觀的需求與想法,所以試著告訴對方這是從自己的角度來判斷。
當對方專注地聽著你的拒絕時,這就是你可以從對方身上學習到最後回饋的機會,你可以了解看看對方主觀上對這件事的印象為何。他們不一定要聽你說,但卻渴望聽聽你的說辭。有時候誠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
沒有人喜歡被拒絕,有些人甚至會因此拖延,想盡辦法不讓話題結束。有時候你需要傳遞一些正向的訊息讓對方安心,然後讓對方接受拒絕。當拒絕轉換成爭論時,事情就會沒完沒了了,所以有效率的結束,才是對對方的仁慈。
在拒絕別人時,有些人腦海里會一直想,無法跳脫,無法讓自己保持客觀的判斷。但拒絕是常態,無關好壞,只有不夠仁慈的拒絕才會扭曲我們自己。而我們也不會永遠拒絕別人,對方也不會永遠被人拒絕。
我們時常聽到一種提醒,要我們永遠保持良善仁慈。有時候良善是一種主觀的感覺,你可能覺得你做到了,但對方不覺得。每一次的拒絕都會傳遞一些訊息,你只需要做到最好的,努力讓自己保持良善,仁慈,友善,但也不需要假設自己一定做得很好。
有時候需要聽聽看對方的回覆,拒絕總是會帶來一些傷害,不論你有多仁慈,這是我們必須要放在心上的。
~每個人都幻想一帆風順的感情,但感情總有各種溝溝坎坎。曾經被他溫柔呵護,捧在手心,寵成公主;如今他卻狠心離去,獨留你一人寂寞哀傷。
如果你對挽回心愛的他一籌莫展,又不甘心錯過真愛,或者有任何情感或婚姻困惑,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心棲地情感,資深情感導師將會竭誠幫你走出情感危機。